1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贵州贵阳 556000;2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将另外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阻滞起效时间(16.4±3.5)min与对照组(21.4±3.3)min相比均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0min动脉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各时间段动脉压和心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且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48-01
下肢手术患者常需进行麻醉,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常用麻醉方法,但其对患者有一定耐受要求,且不适合凝血功能障碍或脊柱病变患者。腰丛联合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主要采取电生理原理对患者进行麻醉。此次研究中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的效果,以期为下肢手术麻醉过程提供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35:33,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7.2±5.2)岁。按入院编号从6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将另外34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麻醉前5分钟给予患者静脉推注5μ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54171)或1μg/kg右美托咪定10~15min(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130093),以减少患者紧张情绪。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给予10-15ml 0.5%罗哌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H37022106)。观察组患者进行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使用2支盐酸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52716)+2支2%利多卡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H10940071)+注射用水配置为60ml,其中腰丛注药30ml,坐骨神经丛注药30ml。腰丛定位:在患者腰丛后路阻滞,患者取侧卧位,屈膝,于腰椎棘突向后正中尾线向3cm,再向阻滞侧4cm,设为穿刺点;坐骨神经丛定位:在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的垂直中线上往尾端4-5cm,股骨大转子与骶裂孔连线与该垂直中线的交点即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垂直于皮肤。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电刺激针从穿刺通道入路,找寻患者神经干,释放电流,引起肌群收缩:腰丛阳性刺激反应为股四头肌(通常为股外侧肌),坐骨神经阳性刺激反应来自腓神经或胫神经,减小电流,若仍出现收缩时,则说明为注射点。将电刺激针连接的注射器回抽,若无血,则可进行注射药物[1]。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完全阻滞起效时间、患者动脉压及心率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阻滞起效时间(16.4±3.5)min与对照组(21.4±3.3)min相比均明显较少,t=6.061,P<0.05。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0min动脉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t=4.100、4.029,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各时间段动脉压和心率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动脉压及心率状况(±s)
指标 组别 10min 20min 30min 结束
动脉压观察组92.1±10.391.4±11.291.2±10.5*92.0±10.2
对照组93.2±10.586.3±10.581.1±9.890.3±11.3
心率 观察组82.3±13.281.9±12.681.8±12.7*81.6±13.2
对照组81.7±13.379.4±12.570.1±11.279.3±12.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临床进行下肢手术时常采取硬膜外麻醉,但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具有一定适应性要求,其主要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从而引起脊神经根支配的相关区域产生麻痹,达到麻醉效果。但硬膜外麻醉不适用于低血容量、穿刺部位感染、低凝血功能患者、脊柱畸形、严重骨质增生等相关患者,因此,以往对于无法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者常采取全身麻醉,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2]。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此种麻醉方法属于外周神经麻醉,其主要是直接将麻醉药物注射到外周神经干周围,从而促进患者运动、感觉神经及相关神经纤维等出现阻滞麻醉,其主要阻滞麻醉侧相关神经,因此,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3]。因此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无变化。采用硬膜外麻醉时,麻醉药物需沿硬膜外间隙逐渐传导,进而引起患者椎旁神经麻醉,经过神经束膜及软膜后才能对患者神经根产生阻滞麻醉。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能快速、准确定位患者麻醉部位,促进患者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周边后快速发挥麻醉作用[4]。因此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较短。
综上所述,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且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可将其作为临床麻醉的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毅,郭海芳,杨春,等.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2):104-105.
[2] 王香梅,董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3(05):545-547.
[3] 陈鑫,王路,周日永,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口服阿司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5,37(11):955-957,976.
[4] 孟瑞仙.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5):121-122.
论文作者:1王举科,2黄世祥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患者论文; 坐骨神经论文; 神经论文; 脉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率论文; 下肢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