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晓燕

摘 要: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五项总要求之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与灵魂,如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调研了解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做好思想引导、示范引领、加强文化建设、激发村民主体性等方面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 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 调查

乡风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形成的行为习俗及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方法,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乡风民风的引领,没有文明的社会风气的支撑,乡村振兴将会遇到很大阻力。本次调研选取山东省菏泽市单县5个镇的3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问卷109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2.4%。

单县位于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辖18个乡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人。单县是中华文明早期发祥地之一,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单县古称单父,因舜帝的老师——单卷在此居住生活而得名,境内有开山等13处殷商遗址,现存“百狮坊”、“百寿坊”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因老子曾在此隐居悟道,又素有“道德经的摇篮、善文化的发源地”之称,单县还是红色革命老区,被誉为中国“楹联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长寿之乡”。

4.实践性特征。智能是个体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一种能力[3]。智能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实际问题和生产出社会所需要产品的能力,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实践性特征。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单县大力开展文化惠民进乡村活动,着力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以“健康单县,善行天下”引领道德文化建设,呼唤传统乡俗民情回归,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尤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群众的文明意识逐渐增强,移风易俗工作有了一定进展,民风、乡风的文明程度有了较大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一些村庄通过开展“四心”教育,设立文明银行、道德讲堂、乡村夜话等形式倡导文明意识,自觉维护文明秩序,弘扬“孝善”文化,崇德向善的新乡风正初步形成;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风文明程度不高,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有些村庄没有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文明程度不高,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一是攀比现象比较严重,特别在婚丧嫁娶方面,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村民反映,村民在白事的操办方面有所从简,但是喜事攀比现象还比较严重。村民面子观念重,互相攀比,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办喜事的费用远超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给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二是孝老敬老等家庭伦理道德问题仍较突出。在涉及到哪些因素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问题调查时,分别有38.5%和10.3%的受访者选择了赡养老人和婆媳关系,这些问题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挑战。三是有些村民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调查发现,有些村庄公共设施损毁较为严重,有26.2%的受访者反映村庄公共设施损坏比较严重,8.4%的受访者反映公共设施损坏特别严重,只有32%的村庄公共设施维护良好,这说明村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还要进一步提升。

(二)乡村文化建设不健全,村民参与度低

一是有些乡村文化站只是挂有标识牌及场地标志,有的虽有设置但被挪作他用,有的因缺乏经费,不能维持正常开放,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全,大部分时间闲置,利用率低,只有6.2%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去图书室看书。二是文体设施缺乏,文化活动室只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场所,缺少活动器材。三是村民参与有组织的文化活动较少,文化活动对村民的吸引力较低,活动开展不规律。调研数据显示,27.6%的受访者所在村庄没有开展过文化活动,57.3%的受访者所在村庄每年开展文化活动的次数少于两次。

由于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道德示范的实效性有所下降,尽管不少乡村会进行好人好事评选,但收效甚微。身边好人好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组织和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村民没有形成自觉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文明行为缺乏持续性。

(三)文明建设缺乏引领,带动力不足

第三,新媒体赋予我们行动与实践的权力。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行动,这里的行动强调表达与现实的行动相结合[9](P13),强调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与行动。新媒体通过信息赋权使得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自由表达的主体,然后通过交互行为快速地将表达转化为实践,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的结合,最大可能地打开了现实行动的空间,推动了传统信息传播中难以达到的实践改革。

(四)村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一是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程度,目前,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首先,强化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其次,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提升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和文明素养。二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品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和文化、崇德向善等等都有利于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指引,利用村民乐于接受的乡村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文明风尚,将思想道德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三是注重家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家风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广泛传播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思想理念,培育家庭核心价值观,促进家庭和睦相处,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通过开展家风评比等活动,评选最美家庭,树立典范,引导形成良好家风。

由图1可知,卤汁1在复卤过程中总酸含量总体上比卤汁2要高,卤汁1复卤过程中总酸最低含量为0.91 g/kg,最高含量为3.88 g/kg;卤汁2复卤过程中总酸最低含量为1.13 g/kg,最高含量为3.79 g/kg。卤汁中总酸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在豆干卤制过程中,工厂每天要进行补料和补水,所以总酸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卤汁1在卤制过程中,总酸含量在2.71 g/kg上下波动;卤汁2在卤制过程中,总酸含量在2.31 g/kg上下波动。而变化不大的原因是工厂每天会对卤汁总酸进行监控。所以总酸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9]。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做好宣传教育,形成良好氛围

村民对于关乎自身利益的事务缺乏自主权,很多时候是被动参与,比如有的村规民约缺乏民意,语言不够通俗,加上村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记忆比较困难,几乎就是摆设。有些村民参与文明活动的意愿不强,认为文明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

我觉得我不该去问她这些,我无非是想找口水喝,或者想找点吃的什么的,已经给人家添麻烦了,干吗还要问人家这些过去的不快之事呢?我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二)加强文化建设,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广大村民需求为导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设满足村民需求的文化设施。比如,设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将其打造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阵地。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宣传和弘扬尊良俗、除恶俗的乡土人情,形成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充分发挥其乡村文化服务的功能。二是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做好文化指导工作。吸引热爱乡村文化、有文化特长的村民加入文化服务队,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内容贴近农村生活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调动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并使之成为常态。调查发现,85.4%的受访者最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是贴近农村生活实际的文艺演出,比如,有的村庄取材实际生活,以身边的事例为原型让村民自编自演,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发掘民俗文化,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我国的民俗文化源于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在村民中孕育了共同的文化基因,容易被村民认可并沿袭和传承,要发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建出符合时代需求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意愿的文化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

(三)树立文明典型,做好示范引领

一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教化效应。注重身边先进典型人物的培育和宣传教育,通过树立道德模范、典型事迹报告、最美家庭的评选活动,培育文明家风、民风,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明,形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遵纪守法的文明新风尚。比如,刘土城村自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以来,开展“四心”文明实践活动,设立文明实践银行,平常村民的善事义举都会被计入文明实践银行的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奖品,积分高的还可以登上村里的光荣榜,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争当“文明富豪”,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利用她们的事迹感染身边的村民,每月都会举办爱心饺子宴,请全村70岁以上老人吃饺子,形成了崇尚孝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注重村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效应,不断壮大党员干部队伍,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特别在推进移风易俗等工作方面要身先士卒,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四)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村民是践行乡村文明、维护文明的主体。要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并切实从中受益,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的自觉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尚。一是广泛征求意见,让群众积极参与村中事务。村民是乡村历史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最清楚乡村发展的需要,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比如村规民约由村民集体商议制订,用村民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村民的好恶进行规范并用通俗语言表达出来,在村民中广泛宣传,使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逐渐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准则。二是组建村民自治组织,发动村民自愿参与活动。比如,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真正发挥他们的力量。调研发现有些村街道干净、环境整洁,村民们说这主要得益于村里施行的垃圾分类,这些垃圾分类维持得好的村庄主要依靠村民的自觉行为,比如,村里实行街长负责制,村里的党员干部、退伍人员等担当自愿者,担任街长,为村民耐心讲解、说服他们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并采取措施进行奖励,使村民的行为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拥有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四、结语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强化宣传指引,提升村民的认知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村民的主体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东霞.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路径选择——基于江西省W县的调查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9(6)

[2]张永娜.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邢台地区为例[J].学理论,2018(6)

[3]丁忠兵,张莉.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基于重庆的调查[J].开发研究,2018(5)

[4]史敬文.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研究[J].江南论坛,2019(1)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9)11-162-03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科普及项目“读懂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2018-SKZZ-29);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新时代社会治理视阈下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CZ201810040)。]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357)

[作者简介: 张晓燕,山东管理学院讲师。]

(责编:贾伟)

标签:;  ;  ;  ;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