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价格波动过程中的投资控制论文_曹继成

浅谈材料价格波动过程中的投资控制论文_曹继成

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城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枣庄市 277800

摘要:法律法规确定了工程造价属于市场调节价的范畴以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要求发承包双方为了更好地实现合同目的,需要合理分担市场风险。项目建设周期长、标的额一般都较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如何控制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价差调整,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价格调整 供应管理 定价管理 风险

一、材料价格调整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价格的制定应当符合价值规律,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规定,建设工程发承包,必须在招标文件、合同中明确计价中的风险内容及其范围……承包人供应材料和工程设备的,应在合同中约定主要材料、工程设备价格变化的范围或幅度……

法律法规确定了工程造价属于市场调节价的范畴以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要求发承包双方为了更好地实现合同目的,需要合理分担市场风险。项目建设周期长、标的额一般都较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如何控制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价差调整,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提出了挑战。

二、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价差调整面临的投资控制问题

一是合同对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调整办法约定不明确,尤其是按照市场价确定的新的材料价格时,对于什么是市场价缺乏准确界定。价格法第三条规定:“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现金价是市场价、期票价也是市场价;地区材料价目表中的价格是市场价、实地市场考察的也是市场价;出厂价是市场价、进场价也是市场价,到底采用采取哪种方式确定新的材料价格,这是合理确定材料价格的关键。大家都明白定额材料费主要由材料原价、运杂费、材料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组成,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原价的确定。无论是出厂价格还是商家供货价格,材料供应商都有一个定价机制或是策略的问题。经营者的品牌定位、产品质量、市场供需关系、周转速度、付款周期、市场的不充分竞争、信息的不对称都影响着材料供应价格。材料定价过程中,分歧最大的可能在于材料供应的付款时间上,这也是承包人最愿争取也最隐蔽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承包人期望的期票价的定价和发包人现金价的价差,往往是矛盾的焦点。例如,期票价的材料供应,由于延迟付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材料价格的上涨。材料供应价格一般由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供应商在报价过程中一般都会考虑材料的进货价格、经营管理费以及存货期间的仓储、财务费用等成本。笔者在市场考察中发现,短暂的延迟付款,供应商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材料价格较现金价有所提高;延迟付款时间越长,材料供应价格提高的越快,甚至到了一定时间,供货商都是选择放弃交易,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承担的市场风险明显加大。

再比方说,价差的调整周期是什么?是按工程形象进度还是按工程部位办理结算?都严重影响着投资效果,毕竟不同的周期面对的是不同的材料消耗量。价差调整现阶段的市场机制还不成熟,要素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周期很难掌握,承包人恰恰在利用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报高不报底”,争取超额利润。

二是项目管理目标的约束性不强。建筑产品中材料费占比一般能达到50%-70%,所以做好材料管理对投资效果的约束极其明显。一分钱一分货,好材料价格就好,一般材料价格就低。市场产品的鱼龙混杂,投资人的品牌倾向,材料选定时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无形中增加了材料费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就是施工进度控制不严,承包人将工程延误期间的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全部转嫁发包人。开工前施工单位报审的进度计划基本上都是理论上的进度计划,随着工程的开展,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计划不如变化快。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不完全可控的市场资源、工程变更或是承包人管理不善等都不可避免的造成实际进度计划与审批的进度计划不同步甚至滞后的现象。承包人自身需要承担的市场风险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进度滞后夹杂于属于发包人的因素造成的进度拖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

三、加强材料价格管理的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能力建设,注意组织过程资产的积累。市场再变化,万变不离其中。掌握材料供应成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健全,要素市场价格受宏观政策影响极其明显,准确分析宏观环境,有利于确定调差材料范围。工程建设投入的材料种类多,少则几十种,多则成百上千种,不可能对所有的品类、规格的材料都确定风险范围。但无论如何,对于材料价格波动大、造价占比高、品质差别大的材料都应该考虑列为调整材料差价的范围。对于质量稳定、使用量小、辅助性的材料可以约定此类材料的品牌范围,由承包人按需采购,不调整价差。

微观环境主要指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 包括材料供应方式的选择,询价定价机制的建立及运行,供应商数据库的建立及优化调整等。“在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分包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的界定出特定的需要,并且还要找到最低的价格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 在现实的项目采购操作中,要实现这两个“最”字的目标却是矛盾的。有限的供应商和竞争力的价格往往是矛盾的,现阶段的询价、定价机制,更多的是通过实地的市场考察,确定现实的价格。发包人在市场考察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潜在供应商的市场风险,还有供应商和承包人的道德风险甚至承包人的合同风险。所以发包人在定价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材料的质量、价格,还要供应商的信用、商誉和供应能力。如果材料的供应不能满足工程的进度要求,都影响合同的履行。很多材料在有限的市场是无法通过实地考察确定的或是有的承包人滥用市场地位,串通供应商抬高物价以赚取超额利润,这都是存在的。所以,日常的工作中,建立自己的材料商数据库和价格分析体系,掌握材料的成本构成,是很重要的。

二是细化合同条款,对于涉及工程结算和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价格条款要做到清晰、明确、无争议。争议核心就是控制权的争夺。说白了,谁掌握了对合同解释权的主动,谁就争取了利益主动权。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遗漏事项或是不明确的,都会造成实施中的争议。对于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材料价格的,合同中关于风险分担范围、价差调整周期、新的材料费用的构成、市场价的定义、材料品牌或是替代品的效力等,尽量明确。发承包双方的市场主导能力的差别以及信息的不对称,都会吸引承包人利用市场信息积累的优势,在材料价格调整中争取更大的材料收益。

结论

材料供应管理本来就是一个交织性的学科,发包人如何在材料供应管理中保证供应质量,满足供应需求,降低供应成本,完成供应目标,满足工程进度,是这项工作的焦点和难点。负责材料管理的人员,平时工作中要加强材料信息的收集,尤其是资源信息、供求信息、政策信息或新产品信息或是淘汰产品信息,并根据信息的时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编制合格供应商资源库,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过程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才能有效增加对市场的了解和管控能力。当工作需要时,不要局限于一种两种方法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工程进度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做细做简,做精做好,才能有效控制材料价格,增加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建设工程材料价格编制及动态管理办法》.

[2]梅瑞狄斯《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

[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4]吴勇.《采购管理》.

论文作者:曹继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浅谈材料价格波动过程中的投资控制论文_曹继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