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腾挪勾联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内容论文,教材论文,勾联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或词句存在着相似、相通、相对等相关联系,如果在教学中善于利用这种联系性,在适当时进行腾挪勾联则是很有意义的。
其方法如下:
一、一篇作另一篇的背景
《涉江》是屈原第二次流放时的诗作,全诗表现了他无罪放逐的悲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表现了他在困境里仍要坚持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崇高人格和关心时政、眷恋祖国的爱国精神。讲授该课时,屈原为什么被放逐,楚王为什么不采纳屈原的建议,是个难点,如果要讲清楚,势必花去相当的时间。若把《屈原列传》挪到《涉江》前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屈原正直、爱国而被流放,是因上官大夫、子兰等奸佞的谗谄和楚王的不辨忠奸。这样,就可省去许多唇舌。
《梅花岭记》记叙了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事迹,赞扬了史可法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那么,史可法的忠贞爱国的精神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可以作为背景材料:史可法是明末忠贞刚烈之士左光斗的学生,是由左光斗提拔上来、培养出来的,左光斗忠于朝廷、忧国忧民的身教,以国事为重,成就大业,“继吾志事”的言传,对史可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此跳脱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梅花岭记》内容的理解,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左忠毅公逸事》的兴趣。
二、一篇作另一篇的旁证
《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个名句,但是,大家对“今朝”的理解有分歧:有说“今朝”指抗战时期,有说“今朝”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也有的说应指五四运动以后,还有的说应指辛亥革命以后……这里的时限关系到“风流人物”的范围,有弄清的必要。怎样说才能让大家信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碑文可作旁证: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从碑文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就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自此之后,投入这个革命斗争洪流中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都是人民英雄的群像,毛泽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碑文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亲笔书写的),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即近代作“今朝”的注脚,大家都信服。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个名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具体来说,这各类人究竟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哪些人呢?可以到《崇高的理想》一文中去找答案。夏禹、李冰父子、扁鹊、黄道婆等发明家、科学家是“埋头苦干”的人;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等民族英雄、人民英雄是“拼命硬干”的人;屈原、杜甫、龚自珍等人是“为民请命”的人。
三、一篇作另一篇的例证
《我国古代的车马》说:“古人乘车尚左(以左方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书中没有实例,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句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其中“虚左”就是空着自己车上左边的坐位,表示对侯生的尊重。
《简笔与繁笔》说:“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却是《社戏》中的、选到教材中又删掉的例子,因而缺乏说服力,不少学生认为被删掉了,就因啰嗦而非艺术手法。怎样才能让学生信服呢?可换《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开头的句子为例:“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这个句子一个时间状语用了56个字,一般情况下只须“前几天”或“一周前”三个字即可,这里之所以不厌其“繁”地用了这么多字是有深意的:用“中华民国”纪元,引女师大全名并标出“国立”,不仅表明态度郑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讽刺之意和愤慨之情。——以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受宰割的政局不仅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愈演愈烈,演出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的丑剧。当局不但照旧像历代统治者一样地杀人,而且杀到了堂堂“国立”大学的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头上,甚至公开把“执政府”前变成了屠场。可见,段祺瑞之流已经凶残下流到了何等地步。另一方面,敌人的屠刀上血迹未干,女师大师生却毫不畏惧,敢于在烈士遇害一周内就为他们开追悼会,可见正义是吓不倒的。总之,这一处繁笔既准确地交代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一文作另一文的本源
《纳谏与止谤》一文赞扬了齐威王勇于纳谏,肯定了邹忌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要想让学生能透彻理解这一点,最好闪回《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一下该文的内容和形式。
高中语文第五册《文学评论两篇》都是评论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的,《至情言语即无声》从内容入手,着重分析原文感人至深的原因。《一往情深,疏而不散》一文从形式入手,着重分析原文疏而不散的这一艺术特点。而原文尚在第五册末。要想让学生能确切地理解两文的评论内容,须先将原文调至评论文前讲读。这样才能由源及流、由浅入深。
如果说以上四种方法是一篇为另一篇服务、是单向运用相关课文,那么,以下四法则是两篇之间互相配合、双向运用相关课文。
五、对比求异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仅凭“人道是”就怀古发感。而在《石钟山记》中却要对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作了详细认真的考察,并发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叹。同是一个作者,同样对待地名,一依从传说,一寻根究实,相差天壤,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对比求异,可以激发学生的多向思考,引爆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课文中有两则写作材料,一是《小马过河》,一是《执竿入城》,单独思考,意义一般,如果对照起来,就可看出,同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一者终能过河,获得成功;一者截断竹竿,把事办砸。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因就在于能否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六、比较求同
相关教材要能寻出二者差异,更要能找出二者的同通之处。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句子,就应能联系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名句,二者的立意是基本相同的。读《说“小”》中不要轻视小事情和不要满足小成绩的内容时,可回溯《个人和集体》中“任何党员,任何领袖和英雄,他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只能做一部分工作,尽一部分责任”的内容。两处的见解是相同的。
有时甚至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间,也要能善于找到相似之处。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明湖居听书》两文,一是讲话稿,一是长篇小说节选,细加深究,可以看出,两文都运用了层层铺垫的手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先说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意义,接着再点明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在这个基础推进一步,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就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突出马克思的多方面辉煌成就。到了这个层次,文章又推进一层说:“这些在马克思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这才把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作的卓绝无比的贡献全部推出来了。《明湖居听书》先从环境上对白妞的说书技艺进行渲染,接着让弹三弦的男人开场演奏,他的轮指弹奏技法娴熟,琴声抑扬,台下叫好之声不绝。伴奏者居然能有如此技艺,主演者当作如何表演。人们期待着白妞登台,但文章却在弹三弦的退场后,让黑妞出场作垫衬演出。她的演唱美妙无比,“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观众以为“观止矣”,其实,她还不是最精彩的,有人评说:“若比白妞不晓得差多远呢!”这时,才正式将白妞推到台前表演,九曲回旋之后,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可见,“隔行不隔理”,看起来差异很大的文章也可找到许多共同点。这样的比较,能启活学生的思维而开茅塞。
七、拼接组合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就是综合效应。相关的两文如果孤立地讲述,其意义是个体的、局部的,如果将它们综合起来,就可看出某些事物道理的总体情况。初中《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对沙漠中种种奇怪的自然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向沙漠进军》主要谈对沙漠的改造。把这两篇综合起来,可以知道,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外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样综合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有利的,而且加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游褒禅山记》中有“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句子。这是从道理上说的,最好要有实践来证明,学生才能从抽象到具体,对此有个深刻的印象。那么,《雨中登泰山》中写作者在“雨中”登上泰山极顶时所见的奇景可作一个例子。《黄山记》所写黄山最高峰莲花峰几千年间,只有黄帝、李白、吴龙翰等几人登上过,登上最险峻的天都峰,只有普门法师和徐霞客等几人,也是生动的例子。讲后两文时也可以《石钟山记》中的句子来作概括提领。具象抽象,相辅相成。
八、抽象类化
这种方法往往在多篇文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它屏弃事物的具体形态,概括出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
《母亲》刻画了革命母亲尼洛夫娜,《夜》中描写了烈士孙映川的母亲——老妇人,《党员登记表》中刻画了革命烈士黄淑英的母亲黄老妈妈。这三位革命者的母亲所处的国度不同,革命历史时期不同,经历也不相同,但是,她们都深爱自己的子女,进而发展为支持子女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直到子女因被捕或被杀而走上革命道路或为革命作贡献。都经过了由畏惧怯弱到勇敢坚强的思想转变。这些说明,母亲是伟大的,可以超越时空;人民是盼望革命的,反动派的凶残并不能使人民屈服。
《包身工》中的带工老板每年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去,用“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骗同乡人把女儿交给他们当包身工。《火刑》中,布鲁诺逃亡在外,是他的朋友莫琴尼格写信将他骗回国,让布鲁诺落入宗教裁判所的手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林冲的“自幼相交”的朋友陆虞候贪图富贵,听从高俅指使,竟然设下毒计欲害死林冲。小说《药》中的夏瑜是被其伯父夏三爷出卖的。《鸿门宴》中的项羽也是被其叔父项伯弄坏了大事,失去了剪除敌手的机会。这些形象可让我们概括出一个道理:失去良心、贪图权利者往往会不择手段地危害同伙。
方法可以有多种,这里抛砖而作引玉之想,尚祈同仁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