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研究
叶军燕
摘 要: 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识,并树立民族意识、忧患意识。为此,需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首先阐述高效课堂的内涵,并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现状进行总结。最后,以重视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能力、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言、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课前准备;教学目标
一、前言
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想、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要求教师对其进行创新、调整,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发展需求。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必须打破满堂灌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深化历史教学的意义。
二、高效课堂的内涵分析
近几年,高效课堂成为大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升级”。高效课堂的内涵而言,主要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能量、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高效”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最大化。课堂上通过恰当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其属于此种教学方式表现,即学生在单位时间可以掌握更多知识。2.最优化。在构建高效课堂的环节中,需要在多个层面实现最优化,即受教育程度优化。其中除了考试分数的提升之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如此一来,可以确保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实现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三、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现状
(一)缺乏深刻认识
目前,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深刻掌握高效课堂的内涵。从表面看,高效课堂的本质较为简单,但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延伸性。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高效课堂的内涵展现出来,仅仅是结合自身的经验、想象完成课程设计。也就是说,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切实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正因为教师在认知方面存在偏颇,致使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逐渐偏离正确轨道,并不能将新课程标准展现出来。久而久之,初中历史教学并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无法得以提升。因此,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海市蜃楼”一般的存在,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二)思想较为滞后
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一直以“应试教育”思想为主。而在这一背景下,部分教师往往会通过分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力等。只要学生最终所获取的分数较高,那么便会成为教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而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也会有所提升。反之,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会成为“差生”。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思想较为畸形,增加了高效课堂构建的难度,甚至对最终的效果也会形成不良影响。虽然高效课堂的核心为“高效”,但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历史课程的成绩,故而受到广大教师的质疑。此种现象的存在,会导致教师放弃高效课堂,转而采用传统的方式完成教学。
(三)学生兴趣不高
从当前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兴趣不足,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进程。实际上,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巩固知识的前提,如果不能形成兴趣则必然会降低积极性。结合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学生兴趣不高已经成为高效课堂难以获取理想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历史课程推进的环节中,学生常常会对课程内容产生抵触心理,或者以可有可无的心态参与学习。此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并不能全身心投入课程中,进而心猿意马的现象大有存在,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期间,会受到多方面的阻碍,而缺乏反馈、互动的课堂模式,并不能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何纯教授认为:“新闻叙事人,既指叙述文本的讲述者,也指叙述文本的写作者,二者在很多时候是重合的。”[5]在此基础之上,何氏将经典叙事学中的“隐指作者”归类为一个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才是真正的新闻叙事人。该思想将新闻叙事者进行了表里划分。表层的新闻叙事者就是记者,新闻经由其手产生,但记者作为单独的个体依附于媒体机构,本质上其所归属的媒体机构才是新闻叙事者,表里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新闻叙事者。但陈霖、陈一在《事实的魔方:新叙事学视野下的新文本》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记者不是叙述者,并指出何氏观点的误区在于:“极容易导致抽空叙事学的观念和方法的具体内容,而徒剩一些名词术语的躯壳。”[6]
四、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
(一)重视课前准备
为探索钻井废弃泥浆用于路基路面材料可行性,取了5口井的样品,并对其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5个钻井废泥浆样品,其主要污染情况不同,其中样品1号,污染指标主要是色度、COD超标;其他四个样品除了色度、COD超标外,重金属六价铬也超标。5个样品中样品3号污染最严重,处理难度更大一些。因此,选择3号样品作为试验对象。
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作为核心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调整教学重点,将学生的需求作为依据完成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以此来突出“学”的地位。为此,教师需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调查,掌握其兴趣爱好、学习状况等,进而更加充分地备课,满足学生的相关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够展现高效课堂的价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记录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还便于教师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实施提供基本保障。另外,教师设计历史课程预习方案期间,还应该将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纳入其中,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兴趣,从而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同时在预习方案中还必须融入课程目标,增强课程预习方向的明确性,强化高效课堂构建的可操作程度。
“我不喜欢他们的算计、权衡和妥协,好像两个人是同谋者,至少也是一场交易。而这都是将Y蒙在鼓里的,我能理解Y的痛苦了。”
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最近10年间国内语法教学研究的广度有了大范围的扩展。这表现在语法教学研究不只是对于单纯的语法课程的研究,还涉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中。如李志岭(2008)将语法课程与修辞课程联系在一起,认为应该将修辞的内容引入英语专业教材中,并同时应该在语法课程上给予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足够的重视;徐良、邹申(2013),白丽茹(2015)分别以高中生及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学生的语法成绩与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的成绩呈正相关状态,即学生的语法能力对其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理念。对于初中历史而言,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实现对本质多层次的分析。此种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以辩证思维对待历史,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辛亥革命”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对辛亥革命的必然性进行分析,并对孙中山等人物的形象予以刻画。这一过程中,便于学生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夯实基础。在而后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内容、影响等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然后,教师还必须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辛亥革,实现对史实的辩证理解,彰显高效课堂的本质。
要想将高效课堂合理应用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依据新课标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方向不会出现偏离,也便于教师实现对课堂的把控。例如:在“鸦片战争”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高效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感。其中,“鸦片战争”课程的教学目标包含5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之间的贸易情况;(2)分析并掌握鸦片走私行为,给中国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3)明确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方式、结果与意义;(4)掌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5)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可以对课堂时间予以合理把握,从而便于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质量、效率,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化课程教学的意义。
1.明确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能力
2.重视学生地位
(三)营造课堂氛围
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避免因为枯燥性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期间,教师可以将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作为前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节,将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应用在其中。例如:在“洋务运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将领袖之一李鸿章的人物故事融入课程中。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越南条约》《中法条约》等,因此被视为“卖国贼”。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李鸿章的形象进行分析。期间可以发现,学生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学生认为李鸿章的“卖国贼”行为乃是形势所迫,而部分学生则认为他可以站出来为民族发声。基于此,能够有效活跃历史课堂的氛围,便于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鼓励学生发言
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来说,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实现对自我观点的表达、展现。例如: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小组内部对课程知识进行讨论。其中每个小组的人数以四人为宜,便于完成“职责”的划分,同时也便于每位学生获取充足的时间。完成讨论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小组内部讨论的结果进行阐述,并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此种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使其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为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发现,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言时间,除了展现高效课堂本质之外,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五)开放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会对高效课堂构建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将更具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主要将封闭模式作为前提,导致学生、教师的思维如出一辙,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定位发展。而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需要运用开放性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强化思维的活跃性,实现对学生知识范围的拓展。在此前提下,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深入发掘自身的潜能,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此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必须践行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教学方向偏离的现象。例如:在“太平天国”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探究其中原因是否对社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进而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运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效课堂的本质进行了简析,并指出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中虽然意识到高效课堂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构建期间存在不足,进而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要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营造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充分展现高效课堂构建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赟.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02.
[2]田春娇.多元教学策略支持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38-39.
[3]李凤香.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37-38.
[4]袁玉娟.立足我校师生发展实际,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N].发展导报,2018-08-14(17).
作者简介: 叶军燕,中学二级,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昆山中心学校。
标签:初中历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课前准备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无为县昆山中心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