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70419860626xxxx;连云港正凯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电力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力已经成为保证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系统稳定可靠地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工业现代化建设、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电力设备的升级与正常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所以对于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检测、维护就显得的非常必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可靠性;检测维护
0 引言
电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着民生问题。因此对于电力系统的检测与维护受到了国家各级部门重视,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笔者已从事多年的水电工程研究工作,依据自身参加多项水电工程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开展具体的探讨分析。
1 电力系统
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必须包含发电、输电、配电和电力使用这几系统单元。判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通常是以可靠性定量指标来对电力系统进行度量。一般通过对电力使用所发生的故障的频率及时间、电能量的损耗作为电力系统评估参考的重要指标。当然不同的系统可靠性判断的指标也有所不同。由于电力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并且影响因素复杂,所以可对子系统不同特点进行可靠性评估。
1.1 发电系统
发电系统是依靠对电力系统标准质量和数量为用电客户持续的供应电力资源。其中电力的充裕度和安全性是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重要因素。由于发电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关键,确保发电系统设备的稳定运行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重中之重。在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同时要保障输电的安全性、电量的饱和性,从而将发电系统所产生的电能顺利地输送,使电能得到及时使用。对于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检测首先要对其负荷电量进行检查,不能因发电系统的负荷而造成供电不足对供电量造成一系列影响,致使发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1]。
1.2 电气主接线系统
电气主接线系统是指发电系统与用电客户之间电力输送的系统。这些线路由于承担着发电与输电渠道的作用,更是高压电气设备保障预定功率和传送的必要需求,因此电气主接系统的可靠性,是实现电力及时输送的重要保障。对于电气主接系统的可靠性首先要使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保障用户的供电需求,同时具有稳定性的供电负荷。其次是主接线系统要灵活的适应于各种复杂的环境情况,在维修、检测作业时要有机动性强的转换机制。在转换开关的状态下,可以实现正常的供电运行不受影响。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延伸功能,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满足其他的供电需求。最后,要具有一定经济效能,可以使投资成本有效降低。在主接线体运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减少占地面积,使其方便快捷的运行,发挥其功能保障输送电能可靠运行。
1.3 互联网发电系统
利用目前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发电系统得到稳定安全运行。利用数据信息控制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将区域电网与发电系统进行有限联合控制,是互联网发电系统应用的最大优势,也是目前发电系统重要的发展趋势[2]。由于互联网发电系统是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将发电系统进行联合,因此对于发电系统的运行将有进一步了解,使其相互配合,有助于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1.4 配电系统
对于整个电力系统子系统可靠性的逐步分析,发电系统和输电系统的可靠性是整个系统评估的关键因素。因为这两个系统一旦其中之一发生故障都会使电力系统直接瘫痪。对于配电系统来说是基于发电系统和输电系统一个保障性的连接系统,配电系统若出现故障就会致使两个系统之间失去良好的连接而导致断电现象发生。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配电系统从某种角度降低了发电系统和输电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所以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2 电力设备
根据以往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了解,电力设备的可靠性主要是对电力设备运行时运行状态的科学检测与维护。从而有效避免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对电力输送造成严重影响,使电力输送的安全可靠性得以提高。因此电力设备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实用性,同时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由于电力设备持续性长时间地运行,因此耐用性是必须具备的有效条件,才能满足用户的供电要求[3] 。再考虑成本因素,在电力设备购买时应全面考虑到价格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力系统同时也具有危险特征,因此安全性的检测、可靠性的检测是避免电力设备运行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技术手段。最后电力设备的实用性,具有实用性的电力设备,才能对整个电力系统地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3 可靠性检测
3.1 检测目的依据对电力系统与设备可靠性检测的经验,首先是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要以整个系统可靠性定量制度来进行检测工作,对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检测分析,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减少故障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相对于成本投资和系统运转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衡量分析,保障可靠性合理的评估,促使电力系统运行的综合效益长期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对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估,其次我们确定检测的目的,才能制定相应的检测技术手段,从而确定故障类型,有效对故障的严重程度做出专业的评估判断。
3.2 规划设计阶段
首先我们要对以后的电能量和用电量结合供电区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技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而制定可靠性保障的准则、标准要求,对于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是否存在薄弱的运行环节。再制定其优化的恢复方案。
电力系统的设计首先应评估在受到超过设计规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损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应该让系统具备足够容量承受其不同程度的扰动影响,从而避免影响后果停电范围增大。
3.3 可靠性准则
满足规定可靠性评估目的的数值参数,或者是不可靠度的上线准则。对确定性能试验的准则,首先送输电互联系统要能够对发电系统和系统突发停运的条件进行有效的承担。不同故障的组合应包含扰动本身以及扰动前系统的运行情况。
3.4 故障估计
由于各个系统所发生的故障性质、严重性都各有不同。为了保证其评估的可靠性,我们必须制定相关的规定系统故障评估准则。对于严重的故障类型制定专业的评估指标,以实现电力系统可靠性概率的准确计算。在对其用准则进行电力系统试验时,要注意负荷过载、频率越界、电压超过规定界限等都属于系统处于故障状态。对于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时,要对各种故障模式不同程度的严重性进行充分评估。首先考虑将突发故障设想到正常的系统运行中,模拟系统的反应和恢复的整个过程是性能试验的目的。
3.5 评估技术
首先要建立可靠性评估模型。在系统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建立评估软件。以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模型进行评估鉴定。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我们通常运用解析法和模拟法。
其次是要建立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现场的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观察记录,再以计算机的优势进行数据处理,使其成为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依据。
最后是建立重大事故的检测装置,在系统运行现状安装扰动检测设备,对送输电互联系统的扰动信息及故障判定进行检测,从而有利于我们对系统元件行为判定、扰动性质原因分析、可靠性建模改进都是非常重要的。
3.6 基本内涵
根据电力系统规定的质量和数量标准,全天候无差别的持续进行供电作业。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方式主要以发电系统和互联发电系统为核心。我们通过发电系统,可以对发电量是否充足和系统是否发生故障进行全面观察。一旦有故障现象发生,发电系统就会发出电量不足的信号信息,负荷点就不能接受到输电和配电系统传输的电能。反之,电能就会顺利传输的任何负荷点。也不会因为负荷过载而至电力不足现象发生,所以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是电力系统正常发电的关键因素。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电器产品也相应增多。这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技术鉴定和改进是我们接下来工作努力的方向。要始终防止发电资源浪费现象,将安全、稳定的电能输送到千万个家庭,对社会民生发展,经济发展做出可靠持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韩继斋,张彦斌. 论电力系统与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 东方企业文化,2011(24):98.
[2] 那娜,许世鼎. 论述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 科学技术创新,2014(13):113.
[3] 陈平. 探讨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5(8):171.
论文作者:杨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系统论文; 可靠性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