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管理论文_冉栩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管理论文_冉栩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校,408000)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及多元化发展日趋重视。小学音乐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展现活力发展审美,使学生从小就经历艺术的熏陶,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但是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管理固化,音乐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师习惯从作品背景入手,讲解作曲家生平,然后逐层分析曲式和结构,把音乐课变成了配乐语文课。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管理,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音乐教学,从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入手,创造新型个性化教学管理新模式。本文从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明确目标,寻找个性化管理模式,扩展教学内容,以全面多维的视角构建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教学;个性化管理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应试教育“都听老师的、机械的进行训练”等不良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虽然创新了教学办法,但是仍然没有脱离老旧教学思想的枷锁,导致对学生的指导无实际作用、无有效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

根据所了解基本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管理固化,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化的问题。因此,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原因以便于寻找出解决办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管理固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认识的偏差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从学生变为老师,使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上音乐课的动力。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绝对主导权,大部分课堂教育追求纪律性和统一性,教学模式固化思想严格,使学生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严格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在音乐中的情感塑造,如此教学模式值得人们深思。

1.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影响学生发展

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制约着音乐课堂的灵活性,音乐作为不列入升学考试的一门科目,难以引起学生老师以及家长三方面的重视,而音乐课变成了一种形式课目,进而使音乐教学长期难以受到重视,以技术工具教学为主,管理方式过于程式化。这种方式是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教师控制整个课堂秩序,限制学生思维和行动,课堂安静但没有活力,压制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工具式教育模式化教育否定学生个性化差异

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它强调师生双边实际教学的有效性,虽然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深入与发展,但是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仍严格控制着学生学习方向,模式化的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仅仅只是学好音乐知识技能,学生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逐渐程序化,否定了学生个体差异性。这样的音乐教学缺乏个性化,缺乏灵动性,学生不是学习音乐的主体,贰拾成为配合老师演绎其想法的工具,造成了目前音乐教学不能针对学生所需进行施教。

3.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忽视学生心灵感受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是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缺乏师生间心灵交往。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交往则是学生主体性的最佳体现。目前现状有部分教师教学仅仅是单向输出知识给学生,忘却了学生的审美塑造才是音乐的审美主体。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分析

1.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如今的备课方式的改变,已经从一字一句的书写教案改为电子备课,科学带给人便捷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当前存在部分教师共享稿件的现象,教案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部分教师对于电子备课稿件的了解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学生个体不够了解,不能因材施教,不了解学生需求,从而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

2.教师教学反思不到位

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和了解,课堂教学是否真实有效、每个学生是否得到真正成长、如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如何从音乐课堂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教师并没有从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基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管理

(一)改变固化模式实施个性化管理

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需从教师导向教学向学生自我管理转变,多询问学生对于音乐看法,体会学生的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根据学生要求和爱好合理的改变教案,多了解学习学生喜欢的音乐,可以使学生自主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音乐理解,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2.音乐课堂教学管理差异化

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和第一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从尊重、理解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他们的优势潜能[4]。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用自己的思维观察音乐,在音乐情感的个性化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互过程中实现的情感的认同,沟通理解的一致性。但是由于音乐中个体差异的区别,导致学生中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有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如果让所有学生都在音乐教学中学有所得,就要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差异化。针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具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学会音乐欣赏,这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管理差异化。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改革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3],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个性化差异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第一,教师要深入全面的认识有效教学的理论知识,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与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多注意了解教学后的效果反馈。第二,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设计,熟悉教材,拓展知识广度。第三,教师要加强对于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更有效,教师要改变旧的观念,在教学中加入新思想新知识,不要局限于课本或教案,思考学生需要的想要的感兴趣的积极向上的知识,形成自我教学反思能力。

有效教学可以满足音乐教师教学的实践需要,它能够切实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适宜的学策略方法及手段等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日常授课中的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体验音乐的美妙和受到情感熏陶,以及培养音乐素养。要明确音乐的内在价值,挖掘音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而不是固化模式中的强制灌输。教师要将丰富的审美感受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差异为研究备课目标,激发学生自主能力并提升音乐核心素养。而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实现有效教学需要老师们不断思考和改变先有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管理的个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8, No.735(14):53-55.

[2]陈婧.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初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216-217.

论文作者:冉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管理论文_冉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