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商业网络规划的原则_商业论文

我国城市商业网络规划的原则_商业论文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点论文,原则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迫切要求建立完善的商品流通体制和现代化的流通产业,而商业网点既是商品流通的有效载体,又是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步伐,对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流通格局和实现我国商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托,本着建立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思路,通过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总体布局,构建大容量、开放式、多功能、幅射力强的现代化流通网络,才能保证和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市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基本上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通过加快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来促进社会产品的实现,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缓解资金、资源矛盾,扩大劳动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网点是最基层的市场,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应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为总体目标,从优化商业资源配置,提高商业组织化程度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政府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范畴。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省情和市情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和对商业网点建设组织化研究的前提下,拟定商业网点的规划标准,对于发展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意义。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原则和拟定相应标准,对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实现国民经济合理化布局,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也有重要促进作用。

产业政策的本质功能在于通过超越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原则的资源配置结构导向及其调控措施,加快国家的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步伐。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原则是流通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流通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的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的缺陷是滞后性,如果流通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基本正确,敢于加大政策力度,流通产业结构政策的导向就具有超前性指导作用。流通产业组织政策,是根据商品流通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和各个行业在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益上的不同属性,对流通企业经营规模和技术规模作出战略性导向。流通企业在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条件下,都要考虑依靠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但作为流通产业组织政策,要强调竞争效益,既要限制过度竞争,又要防止垄断造成的不经济。流通产业布局政策,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同阶段,以地区间商业资源的相对不均衡配置的经济效益和商业资源在地区间均衡配置的社会效益不同,作出动态的组合安排和导向。调整流通产业区位格局的一个先行性问题就是调整投资环境 和基础结构的发育格局。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更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强有力的政策介入与组织政策。

总之,商业网点规划涉及到流通产业政策中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所覆盖的商业资源配置结构,这也是商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流通产业政策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导向,它要把通过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规定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原则的制定和实施,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关系到商品流通领域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行。

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原则的内容

1.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把加快商业网点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结合起来,不断调整资产存量,优化资产增量,提高商业经济效益,优化流通产业结构。优化流通产业结构的目的是,在保持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在商业总体发展与结构协调之间找到合理的均衡点。在调整资产存量与优化资产增量时,一定要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再生产的社会条件直接相关的一些社会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相匹配的原则。商业网点规划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与要素市场的建设相配套。市场体系包括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科技知识市场。产品市场包括生活资料市场和服务产品市场。构成市场体系的各类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就是各类市场之间的相互传递性和互补性。商业网点建设一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各类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做到行业配套,规模适度,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3.坚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吻合的原则。“商业依赖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1页)城市作为商业中心,构成整体流通网络的一个结点,沟通纵横,网络四方,对周围产生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把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现代产业集聚于城市空间,也为商业网点建设带来发展机遇。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总体布局要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布局的方针是控制中心区,发展中小区,使商业网点建设与城市综合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市级商业以完善配套网点和建设商业街为主,区级商业以建设购物中心为主,街道、镇、乡级商业以建设便民配套网点为主。

4.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呼应的原则。商业网点规划要发挥区位资源产品优势,以形成区域性商品流通体系。流通产业布局政策总是面对着现存的产业区位格局。在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这两个政策目标时,应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情、区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来确定政策的重心,不能够一概而论。自80年代以来,我国选择了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为重点的产业布局政策目标,今后,直到下个世纪初,我国的流通产业布局的重心将逐步移向强调社会公平,强调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尽力发掘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以振兴流通产业,并对这些地区改善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商业网点建设应考虑长远目标,增强发展后劲和潜力,寻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为目标,以依靠和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来促进社会发展,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注重经济发展中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有机结合,努力追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6.坚持商业组织化原则。实现商业网点经营组织形式序列化,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和组织规模的科学化。最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商业网点经营组织形式的变革中出现了新的变化与创新,尤其是存在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现代批发组织形式在衰退中重新崛起,出现了批发商业的连锁化与一体化,批发经营的专业化,实现流通技术革新,建立配送中心,实现批发经营方式的革新等。零售商业组织形式,从百货商店到邮购商店及发展到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之后,又出现了自动售货商店、方便商店、廉价商店、购物中心和特许经营商店等。商品流通网络是一种多层次互相交叉的立体结构;可分为全国性流通网络和区域性流通网络。区域性流通网络又可分为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地方性流通网络。一个城市既是全国性流通网络的一个结点,又是区域间流通网络的枢纽,同时又是该地区的商业中心,纵横交错,重叠衔接,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体系。在组织规模上应坚持大中小相结合。既要克服流通组织分散化、小型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又要防止大型商厦林立和超豪华装修与投资所造成的高投入低效益。

7.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依靠内部挖潜增效,积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的项目,并与商业网点总体建设规划相协调,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商业资源的浪费。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依靠社会力量兴办商业网点。

8.坚持公有制商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搞活国有商业网点建设的同时,加快非国有商业网点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功能现代化的格局。国有商业在作为市场流通主体之外,还承担政府调控市场的职能,即平抑物价,保证国家政策在流通领域的实施。国有商业要重新赢得流通主渠道的地位,必须依靠自身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建立一批有竞争实力的大型国有商业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人们在反复摸索和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的公有制商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个体和集体商业与生活服务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外商开放商品零售业,开展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商业批发企业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通过对外开放,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流通技术和经营管理,加快流通设施的改造与建设。

9.坚持宏观调控,依法管理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发育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大网点建设法制化管理的力度。完善的商品市场体系离不开国家的间接宏观调控,市场的秩序要靠国家维护和完善,市场运行的宏观环境要靠国家运用计划手段、财政税收手段和金融手段来进行调节。商业网点建设需要国家运用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等手段进行引导。要加大宏观管理的力度,管理工作由建市场为主转为建管结合,以管为主,抓好已建市场的巩固、完善和提高。已颁布出台的《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等行政法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对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条件尚不成熟的,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先行制订地方性商品市场和流通的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以促进全国性商品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

10.坚持良性循环的原则。要增强商业网点布局的整体功能, 实现商业网点高效运转,不断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益和效率。商品流通网络作为纵横交错、各有差异、极为复杂的商业网点组合体,它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城乡密切结合,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整体。农村市场是我国潜力最大的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流通网络虽以城市为中心,但仅有中心也不能形成网络,还需要广大农村市场以及农村集镇作为流通网络中的网线,形成众星拱月,发挥商业网点布局的整体功能。

三、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原则的实施

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的实施,就是国家流通产业政策的具体落实。实现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实际上包括了优化资源增量配置结构和调整存量配置结构这两个侧面。因此,流通产业结构政策又可分解为流通产业振兴政策和流通产业调整政策。实施产业振兴政策要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普及新型营销方式。要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连锁经营应尽快实现经营规模化和管理规范化。发展代理配送制,加快农村流通组织的健全和发育,建立起方便的农村商业网点,在竞争中确立国有商业在农村市场的主导地位。

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反垄断政策和集中化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政策体系,是为维护商品市场竞争活力和公平所不可缺少的,是提高流通产业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的重要保证。而集中化政策则是推动流通产业的生产经营趋于集中,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的政策措施。为了治理流通产业的资源配置散、乱,实行规模生产经营,首先要拆除在资源配置上行政性的条块分割,改革投资体制,完善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力量来推动生产要素的集中,并要明确主管部门和统一市场管理制度,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制手段推动集中化政策的实施。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推动商业资源在局部区位集聚,以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益的政策措施,二是推动商业资源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区位配置,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政策措施。具体来说,改变资源在区位上配置格局,有两个主要杠杆:政策倾斜和投资倾斜。对于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热点,主要靠对区位的政策倾斜,以促进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而推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倾斜,也需要投资倾斜。一个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区位比较效益”低下。改变区位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需要全面改善基础结构的各个环节,改善投资环境。因此,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大力发展交通、通信事业,打破地区封闭的局面。然后发展农业、能源产业(主要是电力)才能确保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基础结构的迅速发育,任何“自然资源优势”都很难转变为经济上的优势。

(本文系原内贸部“九五”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原则与标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赵德海)

收稿日期:1998-11-25

标签:;  ;  ;  ;  ;  ;  ;  ;  

我国城市商业网络规划的原则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