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集输设备;输油站场;运行安全;规范管理;诊断预防
设备是集输泵站的核心装置,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输油站场指是石油运输管道为输送油品,而在输油管道干线沿途建立的作业站场,是石油运输管道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在输油站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设备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确保各种设备的状态完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设备的功能与作用,是保证输油站场运行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多新型设备被引进了输油站场,使得输油站场的设备朝着大型化、精密化、机电一体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就给输油站场的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输油站场设备管理的改进与创新思路,以供参考。
1 规范集输设备管理模式
输油站场中,在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仅涉及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也涉及到设备保养及维修方面的管理,其中,设备保养及维修的目的在于切实管好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而管好设备的目的在于更有效、更充分地使用设备、发挥设备的最大作用。为了做好设备管理,应进一步细化设备管理工作,明确设备管理目的、作用及职责,这就需要改进、创新、完善设备管理模式。可以选择“运检分开”模式,仔细划分不同员工的职责,如设备操作人员,主要是以设备操作、设备巡检等为职责,设备检修人员,主要是以设备保养与维修职责。
2 加强集输设备保养
设备保养是输油站场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确保输油站场运行安全、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途径。做好设备保养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保养计划、年度维修方案;其次,设备检修人员应严格执行设备保养计划、设备年度维修方案,完成对设备的各项保养与维护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设备检修人员应按照“十字作业法”进行操作,以确保设备维护、保养效果;最后,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应重点注意设备的润滑,实施“五定管理”,并要加强润滑油检测,确保润滑油的质量符合实际要求,避免由于油质、油品以及润滑不良等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与此同时,输油站场设备通常是长时间连续运行的,因此,在设备维护、保养时,大多数不会停机,这就给设备保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面对这样的现象,设备检修人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以便于利用计划性停输等良好的机会来进行设备保养。
3 集输设备巡检与点检结合
在输油站场中,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决定着设备的运行状态,若日常管理中发现设备产生故障,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予以解决,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确保设备时刻受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了严重经济损失的出现,也大大减少了设备的维修成本,有利于提高输油站场的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每天都亲密接触,是设备的“第一监护人”,同时,其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了解。基于此,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每小时对设备进行一次巡检,便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故障。但是,设备操作人员同时兼顾设备操作、设备巡检等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兼顾不到的地方,因此,应加强点检。可以每周进行两次点检,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点检,全面、综合地总结分析点检结果,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4 加强设备检修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输油站场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对设备检修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输油站场日常管理中,应重点关注设备检修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加强对设备检修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针对设备检修人员现阶段存在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应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实际需求,执行个性化的、定量化的培训计划,并组织专项培训,使所有检修人员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还要定期验收培训结果,合理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性;第二,定期组织设备问题研讨会,针对日常工作中设备出现的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切实提高检修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组织一批检修经验丰富、技能操作熟练的老员工与新员工签订师徒合同,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并要确定“师傅”与“徒弟”间的利益相关关系,切实提高新员工的业务技能。
5例行保养与诊断预防相结合
在日常管理中,要求职工坚持“五定一润滑”制度和“十四字”作业法,日常维护做到“早、细、勤”:早检修:为了提高设备运行技术状况,对各岗位运行设备和备用设备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设备“身体状况”和日常管理、保养情况,掌握设备保养整修的第一手资料,制定详细的“设备保养计划”,做好设备保养整修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细保养:在对每台设备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备“三化三零”管理规定和设备保养规程,逐项进行维修和保养,在保养过程中做到严细、认真,严禁漏修、漏保,切实把好设备修保质量关,杜绝敷衍了事,确保设备“零缺陷、零故障、零事故”。勤巡检:按照设备管理规定,要求各岗对所辖设备做到勤听、勤看、勤摸、勤检查的“四勤”原则,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解决,从源头上消除设备脏、松、漏、锈、缺等现象的存在,杜绝设备带病运行。这一举措,改变了过去重维修轻保养的工作特点,将管理重心前移,确保一二级保养对号率达100%,同时加大设备检测仪的使用力度,对设备的关键参数如震动、温度等进行准确测量,并形成技术档案,对设备的诊断预防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对设备现场进行动态管理,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对现场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修。通过运用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不停产带压堵漏等一批新型的技术和手段,对现场设备进行动态监控、维护、有效避免了设备停机故障及跑、冒、滴、漏现象,保证了现场设备持续、平稳运行。通过开展设备综合诊断,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其中外输泵检测润滑油故障,由于发现和处理及时,避免了一起设备损坏事故。
参考文献:
[1]宋晨曦.基于输油站场设备管理的探讨[J/OL].中国石油石化,2017,(04):117-118.
[2]王鹏,吴明,王卫强,黄玲.基于GIS的三维输油站场及长输管线信息系统[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4,04:27-31.
论文作者:陶树刚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设备论文; 人员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故障论文; 发现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