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下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内容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化建设论文,现代物流论文,产业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即“两化融合”)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经济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则明确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两化融合”概念,目的是进一步加速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为建设工业强国、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2008年组成工业和信息化部,更体现了“两化融合”这一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研究信息技术在工业现代化中的效用及其对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对于制定正确的政策,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
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两化融合”促进了全球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2]。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生产及跨国企业内部分工的深化,以研发、采购、配送、运输、售后服务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物流业作为生产型服务业已跻身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优化经济流程、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社会福利等都具有全局性的积极影响。
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技术、物流管理和决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3],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小物流企业数量多,将整个物流过程综合起来,效率低,成本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商品周转率也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4]。第二,虽然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已明显快于工业升级速度,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也明显超过工业生产的需求能力,但大多数工业企业还难以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难以科学地选择信息技术来建立现代工业的解决方案[5]。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2007年的调查数据,当前,已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备了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信息化应用的只占44.2%。在已有不同程度信息化应用的52.3%企业中,各单项应用覆盖率均低于25%。已经应用ERP的企业只有4.8%,已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只有9%。第三,许多生产企业基于商业机密、物流质量等原因,仍以自营物流为主,效率低下,实际利用专业化物流少,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在“两化融合”政策环境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物流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不仅可降低各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而且促进产业发展,使之日趋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产业,因而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产业就成为一个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两化融合”可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5][6],为适应“两化融合”四层次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这四个层次阐述了现代物流产业中信息化建设内容。
二、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生产服务。除提供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服务外,还提供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服务,解决的是一个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7]。明确现代物流的特征有助于指导其信息化建设,其特征如下。
(一)现代物流产业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现代物流产业对物流全程进行了优化,保障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降低了物流费用,缩短了物流时间。在时间上,通过优化流程,现代物流减少了相关产业的库存积压和断档脱销,加快了生产和流通节奏;在空间上,实现了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促进与其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完成了社会经济生产中的一种增值性活动。
(二)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把信息技术融入现代物流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解决了传统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管理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信息不畅、科技含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信息系统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产业,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紧密结合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沟通,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质量,节约资源,可有效提高物流效率[8],社会化、专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现代物流呈现出更多电子化、网络化的特征。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企业可根据电子商务的订单组织生产,而生产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若要保证生产的高效,采购物流、配送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等必须高效运作。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降低了采购成本、产品库存和周转成本,优化了社会库存配置,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实现了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缝链接,帮助物流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管理库存。第三方现代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电子商务还拓展了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不局限于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而是可提供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
(四)现代物流促进了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现代物流通过物流渠道与商贸流通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有助于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沟通与合作,扩大区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保证区域经济体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长期性。而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整合,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发展。随着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大,现代物流对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产业分工协作,提高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通过技术融合层次,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在物流供应链、仓储、调度等环节的设计、运营过程中广泛应用计算机仿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物流装备设施等技术,使物流园区、供应链、调度方案等的设计、运营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提高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以及仓储基础设施质量和功能。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的物资信息采集、物流运输信息处理、运输装备监控、运输道路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提高和改善物流运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更好地为经济现代化服务。采用信息技术增加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使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加强了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以下重点分析三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1.仿真技术的应用
物流仿真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系统、供应链及物流配送系统等。物流系统仿真为解决复杂物流系统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不需要实际设备的安装,不需要实际实施相应的方案,即可验证增加新设备后给公司或企业带来的效应,设计新的生产线的好坏,比较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是决策者用于物流系统设计和操作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仿真技术还为复杂物流系统设计提供了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和直观有效的分析方法[9]。物流仿真对配送中心、仓库存储系统、拣货系统、运输系统等的整体能力进行一种直观评价,其在复杂物流系统的分析和决策中的巨大价值在欧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每年创造着数以千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对降低整个物流投资成本是不可缺失的。
2.信息系统的应用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与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通过信息系统合理安排需求计划、供应及材料计划、运输计划,以及订单管理、资产管理、货运车船及货款支付等,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信息系统提升供应链管理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在供应链信息自动采集、服务过程质量监控、线路调整、统计分析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其次利用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大资金支付的监管力度;在物质供应管理方面,实现公司物资供应一级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库存利用率;在销售管理方面,加强销售合同、销售进度、收款发货、货款回笼、客户信用等关键业务环节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设施管理方面,加强实施维护计划管理和维修作业监控,使修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在项目管理方面,将计划下达、合同签订、结算付款等关键控制点固化到系统中,确保项目严格按规范流程执行。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的业务管理流程,促进管理理念创新、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模式革新和企业资源优化。最后部署ERP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全面融合。ERP系统加速了物流企业扁平化管理进程,实现了生产计划、质量分析、物资采购、服务销售、设施维护、财务核算、审计监控等业务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3.信息化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
加强信息化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实现物流业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在物流服务中,普遍应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物流装备及设施,如自动导引小车,搬运机器人等。完善并推广应用物品编码体系及智能化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如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提高物流业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环节的运营效率。
为了对货物提供迅捷、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保持节点的连通,使得物流网络整体具有合理的库存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在物流装备应用中特别要与物联网技术相辅相成。在研究和制定RFID与物联网生产和应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促进整体工业的信息交换、信息兼容、信息共享,无论物品身在何地,都能够被监测到,对通过RFID与物联网产业来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信息交换、信息兼容、信息共享。
(二)通过产品融合,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
在现代物流企业与信息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采用含有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实现了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变,服务的效率和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物流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中,使用基于RFID技术的编码标识产品、有线和无线网络产品、克服条形码产品在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长等功能方面的缺点。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标签上可存储更大容量的物品信息,并可以进行加密、还可对存储信息按需进行更改。标签数据部分可用一些加密产品实现信息安全传递和管理,如DES、RSA、DSA、SHA、MD5等,还可以在读写器与标签间使用如RADIUS的认证技术产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性。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总线技术的广泛使用,在仓储环节中采用可自动导向的无轨小车和搬运机器人,实现自动库存、分拣、安全保障和信息化管理,并不断完善现代物流配送监控系统,逐步实现物流配送自动化。
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广泛使用数据库产品,实现商家对订货、进货、盘点、销售、库存、结算的整个商品流转过程的全程监视,并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基础。选择优良的数据交换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根据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使各种相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有效地实现现代物流与新型工业化的完美对接。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才能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这不仅指企业内部物流的信息化,而且包括上下游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除企业的商业机密外,所有的物流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开放,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物流服务,有利于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其经济效益。
采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产品,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和导航,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大力推进物流企业业务选用互联网产品,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满足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证物流网络各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点之间信息的充分共享。
(三)通过业务融合,引导区域物流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以及生产经营的国际化,要求物流企业为其提供费用更低、服务更优,集专业化、社会化、综合化于一体的物流支持,建设区域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不仅提高了物流服务业的质量,而且扩大了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完善了物流服务内容,促进网络化的经营组织的形成,对创建可信任的品牌、大规模的物流服务、有先进的管理体制的龙头企业意义重大。
在业务融合方面,除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将企业各种业务融合,提高管理效率,减低管理成本外,发展符合新型工业化需要的现代物流业,还应以提升区域整体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为目标,通过区域物流社会化、一体化协作等方式,引导区域物流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建设符合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区域物流,在建设物流园区、货运中心及配送中心的过程中,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效的融合,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化物流。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配套制度和支付体系,实现采购和营销体系创新融合,提升企业采购和营销的效率,促进企业采购模式和营销模式创新,供应链运作的规范、透明、高效、可控,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企业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仓储、包装、装卸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物流配送,提高经济效益。
开展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物联网应用研究,拓展RFID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空间,同时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与公众、政府的在线信息交换,普通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商城购买自己所需产品,中间商可以此下订单、付款、验货、反馈等商务联系,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
(四)通过产业衍生,增强物流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
在产业衍生方面,“两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等。物流产业也逐步发展到了集约化阶段,以前配送中心只提供商品的存储和运输服务,现在,除了提供以上服务外,还可提供配货、配送以及其他各种流通加工服务。因此,以运输和中转功能为依托,通过强大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仓储、配送、加工改装、包装等产业,在配套引进税务、工商、运管、银行、保险、海关等物流相关机构后,引导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向着多功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以建设产业集群和物流园区为目标,发展专业仓储、快速配送、流通加工、展览展示、咨询发布、信息交流、贸易洽谈、电子商务、进出口服务等业务,形成特色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增强集群的产业综合服务功能,使得产业集群内成员企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及时便捷地实现产品需求、价格的信息转移、扩散和吸收,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和重组集群物流服务系统,不断改善物流服务系统重组所带来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集群对外部企业资源的集聚整合能力,扩大集群物流服务系统的经济基础;通过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区域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的基础上,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再通过产业衍生,以物流产业的发展集聚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发展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增强物流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
四、总结
随着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不断落实,现代物流产业对产业集群新一轮扩张和结构升级过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力下,现代物流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技术和物流产业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本文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特征入手,分别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提高物流服务业的质量,增强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标签:两化融合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 物流信息化论文; 现代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生产系统论文; 电子商务前景论文; 电子商务分析论文; 技术与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营销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产业融合论文; 生产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