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麻醉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筛入患者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麻醉情况。结果:B组患者神经根刺激、核髓摘除阶段VAS评分优于A组,组间数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手术操作阶段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硬膜外腔应用罗哌卡因后T3、T4时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良好,但0.2%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佳。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7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ow-dose ropivacaine epidural anesthesia o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senil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and B group,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epidural anesthesia anesthesia, and then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anesthesia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VAS scores of nerve root stimulation and nucleotomy in group B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 <0.05). The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anesthesia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ce (P> 0.05). Conclusion Two different low-dose ropivacaine anesthesia works well, but 0.2% ropivacaine has better anesthesia and safety.
【Key words】Ropivacaine; Epidural anesthesia;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tervertebral foramen
椎间孔镜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者椎间管狭窄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老年患者常出现腰椎问题,进而影响生活质量。椎间孔镜手术常常应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然局部浸润麻醉不能完全减轻手术操作对神经根刺激的疼痛。低浓度罗哌卡因最大的特点在于运动和感觉的分离。因此,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术中硬膜外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筛入患者为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20例,纳入研究对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本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5~70岁,平均年龄(67.5±2.5)岁,病程0.8~7.6年,平均(5.4±0.4)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0.05)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等脏器严重性疾病及椎间孔狭窄或其他脊椎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实施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根据手术部位选T9~L1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平卧后通过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1%利多卡因3ml+不同浓度了罗哌卡因10ml。A组:使用0.2%浓度罗哌卡因10ml,B组:使用0.25%浓度罗哌卡因10ml。待患者出现麻醉平面后,更换体位为俯卧位,接受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不同手术时间段记录:切开皮肤时(T1)、肌肉韧带组织分离时(T2)、神经根刺激时(T3)、核髓摘除(T4)、切口缝合(T5)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表达患者对疼痛程度;于T3、T4时应用改良Bromage评分进行麻醉后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定,0分:无阻滞,1分:可活动膝关节、无法直腿抬起,2分:可活动踝关节、无法屈膝,3分:无法活动膝关节;术后评价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麻醉满意度,麻醉满意度根据患者合作程度及主诉疼痛进行综合评价,优:麻醉用药后,无不适感,在神经根刺激时存在轻微疼痛,可按照术者指示做动作;良:麻醉用药后,在神经根刺激时存在轻微至中度疼痛,疼痛可耐受,可按照术者指示做动作;差:麻醉用药后,在神经根刺激时患者疼痛明显,需另追加镇痛麻醉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20.0对所有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同手术操作阶段VAS评分 HR及MAP差异分析
两组VAS评分数据统计显示,手术操作中麻醉用药后,B组患者神经根刺激、核髓摘除阶段VAS评分优于A组,组间数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手术操作阶段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与MAP在T3、T4时间段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老年性腰椎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中对椎间病症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应用,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被逐步应用临床治疗中。唐国柯等通过对比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传统手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且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最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认为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1]。
目前,临床中针对椎间孔镜手术中使用较多的麻醉方式为局部浸润麻醉,该麻醉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麻醉风险小、费用低的优点,同时在使用上述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后,对临床表现可及时反馈,防止了神经根受到误伤[2]。针对麻醉药物及浓度的选择,早期就有学者指出,低浓度罗哌卡因对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较强,能产生明显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分离的现象[3]。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MAP、HR对比后,两组低浓度罗哌卡因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均可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而术中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在神经根刺激时(T3)、核髓摘除(T4)操作时0.25%罗哌卡因患者VAS评分较低,而对神经刺激疼痛反应较低,不能及时反馈神经损伤的发生,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发生率增高,由此可影响到术者对手术部位操作的安全性及满意度。0.2%罗哌卡因组在对神经根疼痛刺激感觉减退,然对疼痛刺激还存在一定感觉,对于术中神经的保护及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两种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良好,但0.2%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佳。
【参考文献】
[1]唐国柯,黄庆华,and张威,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12(12):p.1300-1303.
[2]赵伟,etal.,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3):p.1191-1195.
[3]黄宇光and罗爱伦,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科分册.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04):p.400.
论文作者:李伟(通讯作者),钟军,黄鸿乔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患者论文; 卡因论文; 两组论文; 神经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疼痛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