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746000
摘 要: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本文阐释了预习的内涵,同时指出了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预习 提高自学能力 重要性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所谓预习,就是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预习时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应把它们集中起来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另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参考书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一、预习的设计
1.抓住共同特点,安排预习内容;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如即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也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理解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深入不下去。
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的联系。例如,《草船借箭》一文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三国故事之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要针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预习题:
课文中有个词叫“神机妙算”,这个词在哪个句子出现的?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词集中表现了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按照这几个相互关联的预习提纲读课文:诸葛亮为什么答应周瑜十天造好十万箭?为什么会请鲁肃帮忙?为什么造箭要借船?为什么要江上有大雾?探索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在借箭的过程中诸葛亮把船连在一起,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船受满箭又顺风顺水驶回南岸,诸葛亮步步为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牵一词”而“动全文”,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
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共同的弱点外,还存在能力的差异。程度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预习;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生字还不会查,作者的写作思路也理不清,主要内容概括不上来。根据这个现状,“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对不同的学生要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以《梅花魂》一文为例:
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目标是:(1)把课文读通,不读错,不添、不漏、不颠倒。(2)借助工具书,学会本文的生字词。
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了解:(1)写了哪些关于外祖父的事?每件事在哪些自然段?表达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情感?重点理解哪些语句?通过学习谈谈课题“梅花魂”的含义。这样的思考题实际上是结合训练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次。
这样的预习要求,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办得到”。随着学生自学积极性的提高,要努力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第一层的预习,逐步增加第二层的预习,尽快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
2.围绕训练重点,循序渐进;抓住教材特点,灵活安排。
教材中每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
(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分别安排了三十二个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训练项目组织教学,预习当然也不例外。但这种预习并不等于教师把重点训练项目直接交给学生去理解,而是要促使学生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去读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在布置预习时,要善于围绕训练重点,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设计预习时要注意体现不同体裁的教材特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各类文章的规律。在《火烧云》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些叠词描写火烧云呈现出的美丽颜色,是这篇课文用词上的一个特点。设计预习时,要求:(1)找一找文中的叠词,能按ABB、AABB、ABAB的形式归类整理。(2)想一想,作者运用这些叠词分别描写什么?(3)根据下面的简图(略)提示,用上你所找出的叠词。
设计预习问题时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就可以避免“清一色”、“流于形式”。
二、预习的安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呢?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通读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明白文章结构层次,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论文作者:张彩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重点论文; 自学能力论文; 教材论文; 生字论文; 中心思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