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出版论文,座谈会上论文,局长论文,讲话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次座谈会,是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谋划“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目标,全面部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进一步加快转变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提高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坚决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讲话。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十个重大关系,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指导、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包括新闻出版工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系统、全行业要把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开创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高度概括。长春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系统论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他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这些重要的思想成果,集中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新认识,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文化建设上的科学运用,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科学内涵。
2.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创新。长春同志系统回答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和基本原则。他指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等。这一系列理论阐述,是对多年来党在探索文化发展道路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继承、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科学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系,体现了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高度文化自觉和理论思考。
3.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长春同志用“一条道路”、“五大业绩”、“十个重大关系”,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分析和阐述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遵循的方针原则。他指出,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科学论断,是我们实践的结晶、历史的经验和时代的精华。
4.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对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入探索。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他指出,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别、载体的不同,都必须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客观反映。他强调,科技进步与体制机制创新一样,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努力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等等。这些重要的理论阐释,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保证。长春同志深刻阐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的重要思想,向广大文化工作者提出了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这为新闻出版工作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强加快文化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谋划发展战略,努力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提供了重要思想保证。
6.长春同志重要讲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长春同志从如何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他指出,文化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要制定和实施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这些论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空间,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深入贯彻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
第一,切实明确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中坚决贯彻“十六字”总要求。长春同志在讲话中,把文化建设置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中,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特别是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优结构、扩发展、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我们要深刻理解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新闻出版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认识新闻出版产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更加全面地贯彻落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一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内容形式、体制机制,更加自觉地把发展新闻出版业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去推进。
第二,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把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通篇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科学界定了现阶段的“两种需求”,更加明确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两大动力。新闻出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深刻理解长春同志重要讲话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思想和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破除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障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向世界强国目标迈进。
第三,切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科学界定,从实际出发对三种不同类别的文化主体的改革路径和改革目标进行了深入探索。近年来,根据党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关键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新闻出版事业和新闻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坚持用讲话精神统领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抓改革、促转变、谋发展,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合格市场主体、完善运行机制、打造新闻出版“航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方面下工夫、见实效。
第四,切实提高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为推进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三大环境。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准确定位了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要坚持一手抓发展繁荣,一手抓加强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这为我们坚持履行政府职责、提高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证明,要切实提高政府依法、民主、科学行政能力,就必须更加注重依法管理,更加注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真正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营造千万大军干事、创业、改革、发展的行业氛围。
(三)坚决落实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
要深化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新闻出版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对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的学习研究,从理论上弄懂弄通,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组织有关报刊和出版社开展好对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的宣传、解读及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帮助新闻出版从业者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要认真查找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攻坚克难。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查找新闻出版工作在思想观念、服务大局、科学发展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突破改革、发展、管理方面的难点,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在发展上要有真功夫。当前,尤其要抓住“十二五”规划的科学编制,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的机会,在布局、结构、工程、项目、政策及新业态、新媒体、新科技等方面大做文章,扎实有效地推动整个西部地区新闻出版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弱小走向强大,在经济上创造奇迹的同时,在文化上再创辉煌,从而使我国新闻出版业整体上实现新跨越。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编制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五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发展之路,实现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跨越,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009年4月以来,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力量,对新闻出版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分课题对“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面临的世情与国情、机遇与挑战、主题与主线、重点与难点、任务与目标、政策与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专题讨论,形成了《关于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各地的同志在认真学习、深入讨论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的基础上,围绕总署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以及本地规划的编制工作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意义的建议。这对总署和各地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半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统一到总署党组的要求上来,深入调研、集中智慧,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使“十二五”规划更具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同志们的发言,围绕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下面,我强调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正确分析新形势
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评价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将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3月闭幕的全国“两会”,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审议《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为新闻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因为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才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普及科学创新理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组织出版了马列文选、大百科全书、中国植物志、中华大典、辞海、学术名著、文学经典等一大批精品力作,我国图片、图书、报纸、电子书等四类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组织实施了“五大惠民工程”,各级政府投入总计达到80多亿元,更加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施了产业振兴的“五大战略”和知识产权发展纲要;新闻出版业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12月末,新闻出版业总产出已突破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3100亿元,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及相关活动的行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占同期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进度加快,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完成,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始终走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围绕提高管理水平,开展了法规、制度、党建、队伍、人才、诚信等“六大建设”,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扫黄打非”斗争和打击侵权盗版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大提升。总的看,“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更加有效地融入了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我国新闻出版业自身实力越来越强,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传播能力越来越强,社会需求越来越旺,市场空间越来越宽,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新闻出版事业和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党和国家赋予的新任务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新期待,我们还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同国际上同行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较突出的有: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重塑市场主体的任务仍很艰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还未形成;我国出版传媒业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还不相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还很艰巨;复合型高端人才匮乏,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急剧增加而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管理新媒体的水平还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当前和“十二五”时期认真地加以解决。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发展和世界范围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走势来看,“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一定要认真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给新闻出版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准确判断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给新闻出版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大致说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和研究规划编制工作。
第一,必须开阔国际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深化、“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文化软实力竞争已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竞争愈来愈重要的因素。我国新闻出版业同世界新闻出版业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围绕出版传媒资源、市场、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必须树立世界眼光与全球意识,立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关注国际出版传媒市场格局的发展趋势,谋划好新闻出版业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
第二,必须着眼国家大局。随着新闻出版业在国家“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地位的逐渐确立,新闻出版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业建设的愿望日益强烈,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机遇发生重大变化,与其他产业的渗透、交融与促进关系渐成常态。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不仅要切实把握好国家政策取向给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好机遇,而且要做到统筹兼顾,注意与当地发展改革、科技、文化、教育、工信等政府行政部门的沟通联系,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工作,通过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第三,必须紧跟科技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对新闻出版业影响的日益深广,战略性新型新闻出版业态的引领作用日渐明显,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竞争。考察世界经济发展史,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契机是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在关键时期和发展的关节点实施“弯道超越”。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度关注高新科技对新闻出版业态发展的巨大助推力,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企业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第四,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随着新的文化发展高潮的到来,新闻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深化和拓展,新闻出版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中的重大作用日见端倪。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必须着眼于新闻出版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推动作用,结合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规划布局的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特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优势出版资源为依托,着力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立足区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
(二)要深入研究新问题
规划的编制过程,既是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思路的过程。新闻出版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惯性思维,认真梳理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准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使规划真正能够触及一些事关产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1.关于打造精品力作的问题。出版的成绩,归根到底是能否生产出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国家水准、群众喜闻乐见并能传之久远的出版产品。如果在“十二五”时期我们没有生产出新的具有历史标志性、能够列入中国文化精品行列的产品,那么,我们这个行业做得再大也没有光彩。要认真研究内容创新问题,多关注那些事关人类共同前途命运的问题,多讨论一些国际性的话题、国计民生的话题;要多组织出版能够纳入中华民族永久记忆乃至世界记忆的精品力作;要深入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出版表现形式,在全世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主导权的问题。
2.关于开拓和培育市场的问题。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与面向市场的有机结合,面向国内市场与面向国际市场的有机结合。要深入研究进一步开拓和覆盖农村市场、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问题;深入探索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和通过发展新兴业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领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的问题。
3.关于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的问题。新闻出版业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现代物流体系。近年来,各地虽然建设了一批物流中心,但基本上各自为战,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以及开展第三方物流,因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和垄断经营等都难以实现。2009年,全国发行集团前四强的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仅为200亿元,在出版物发行业中还占不到12%,充分说明了新闻出版流通企业“大而弱”、“小而散”的现实状况。要按照经济区划和出版物物流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布局设点的问题,整合资源,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建设几家能够辐射全国乃至国际的现代出版物物流中心,真正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和垄断经营的状况。
4.关于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新闻出版业的问题。如何调动包括非公有资本在内的社会力量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是“十二五”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一是要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确保落实;二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将这支生力军纳入“十二五”规划,纳入产业发展体系的问题;三是要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确立准入门槛,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持的问题;四是要深入研究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到新闻出版业建设中来的问题。
5.关于构建版权工作体系的问题。综合比较新闻出版产业形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版权产业将是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新闻出版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发展版权产业重大意义的认识,编制规划要充分兼顾版权工作的实际特点,并对版权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要在建立健全版权工作体系上下工夫,要在推动重点出版物的版权输出上见实效,要在重点研究数字化条件下的版权保护上出实招。
(三)要科学确定新目标
科学确定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目标,要准确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这三个关系是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关系,持续、协调和绿色的关系。通过对这三个方面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提出“十二五”期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闻出版业发展目标,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速度较快、结构优化、绿色低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实现新闻出版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外延扩张型向集约型、质量型、内涵提升型的根本性转变。
二是要切实把握好“十二五”规划目标的两个依据。一个是“十一五”末期新闻出版业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2020年目标。要以“十一五”末期发展水平为基础,充分考虑新闻出版业的实际发展能力,使“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确立与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远景目标科学、有机地衔接。目标太低,没有奔头;指标太高,欲速不达,这需要大家求真务实地研究。
三是要合理安排好总体目标、分类指标和规范性目标、约束性指标。总体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出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类指标的明确要动态地体现出行业发展变化的形态;规范性目标是对发展的指导性、示范性目标,它的确立要充分考虑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求,因此不能过于保守,更不能落后;约束性指标表现为刚性的量化要求,它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上,因此要做到留有余地,并且通过配套措施的制定,确保指标的实现。
(四)要切实明确新任务
明确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新任务,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和当地新闻出版工作实际,在部署常规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事关新闻出版工作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努力把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1.关于传播能力建设。新闻出版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未来国际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的较量和竞争中,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效地影响世界。出版媒体是核心思想理论影响最大的媒体,西方人尤其重视图书、报刊文章的重要作用。要鼓励新闻、文化内容创新,打造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文化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名牌工程、名牌市场;要在占领国际文化市场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推动出版内容资源的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加快生产设备和技术更新改造步伐,极大地提高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综合传播能力。
2.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合理确定“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公共产品的品种、内容、质量和数量。要大力提高新闻出版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主要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和鼓励新闻出版单位组织生产高质量的出版物参与公共服务。要丰富新闻出版公共产品,包括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读物,服务教育、就业和改善民生的各类读物,服务农村群众、少数民族群众、残障人士的各类读物等。要以最终实现免费赠阅到户为目标,构建覆盖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特别是充分运用数字出版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载体,提供数字出版产品的免费下载、阅读和使用。
3.关于发展重点产业和新业态。《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五大类重点发展的产业。编制“十二五”规划,在确定传统产业发展方向时,要特别强调节能环保,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动产品用纸循环使用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打造环保、绿色、低碳新闻出版业;在明确新业态主攻方向时,要突出强调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创新机制、规范标准、强化管理入手,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深入探索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及其内在发展规律,进一步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4.关于“走出去”体系建设。要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国际形势发展给“走出去”带来的有利条件和制约性因素,进一步确立“走出去”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十二五”期间,尤其要重点推动版权、实物产品、印刷外贸加工和企业“走出去”,着力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培养一批外向型高层次专业人才,推进“走出去”向纵深发展。
5.关于法制和市场环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紧研究和构建与新闻出版强国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体系。对重要法规的修订要适应经济变化新情况、体现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对阻碍发展的法规、制度要及时清理。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切实保护合法市场竞争,坚决打击侵权盗版。
(五)要认真制定新措施
在明确目标与任务的同时,研究制定与重点任务相配套的各项政策保障措施并狠抓落实,否则目标不可能实现、任务不可能落实。制定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的政策与措施,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关于财税政策方面。要强化与财税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要合理区分事业、产业发展对政策的不同需求,财政的直接投入要更多地向公共服务体系倾斜,产业发展依靠税收政策来引导,推动资源向新闻出版产业优先发展领域集中。
2.关于重大项目方面。当前,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新闻出版业的意愿很强,这种势头可能会持续“十二五”始终。投资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有好项目。要结合本地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实际,开动脑筋,研究和提出一批战略性、先导性和带动型重大新闻出版项目。在内容生产方面,要优先考虑一些重大出版工程,创造出影响世界文明进步的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中国创造、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在现代信息传播、数字出版等领域,要重点选择那些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以研发;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上,也要精心选择几个有优势的重大项目。
3.关于结构调整方面。建设新闻出版产业集群,打造大型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点内容。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明确扶持政策、规范管理要求,根据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确立基地、园区和产业带的建设,切实防止盲目上项目、铺摊子。要进一步研究推动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整合的政策措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出进入世界前三位的出版集团、流通企业和印刷企业。
4.关于创新体系方面。创新能力是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将新闻出版创新体系建设置于重要位置,加快推进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版权服务体系创新。要营造有利于新闻出版创新的浓厚氛围,让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创新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
5.关于人才队伍方面。我们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着高端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不足和严重流失的问题,特别是面对新媒体、新业态的迅猛发展,这一难题尤为突出。各地要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部署,抓紧构建“十二五”新闻出版人才建设规划。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落实人才发展政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重点,拓宽选拔视野,加强教育培训,注意实践锻炼,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规模科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
编制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工作中务必要做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将规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二是深入调查研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发展思路,部署工作任务,提出具体措施。三是充分发扬民主,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各方面要求,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四是搞好统筹协调,要善于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定位,注意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领域的规划相衔接。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同发展改革、财政等综合行政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落实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力争把新闻出版业的规划项目更多地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更好地发挥新闻出版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
三、深化改革、加快转变、促进发展,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新闻出版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按照年初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大局,以改革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新闻出版业继续保持了去年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和强大活力。在服务大局方面,立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精心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闻宣传,精心组织全国“两会”新闻报道和以上海世博会为重点的宣传出版工作,精心组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特大干旱和洪灾、玉树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营造了氛围、凝聚了人心。立足服务群众和改善民生,开展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和百种优秀报刊活动,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并开展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的全国农家书屋阅读活动,举办“书香中国”大型电视晚会,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形成新高潮。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程持续推进。一批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整治互联网、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文化环保工程扎实有效。在发展产业方面,坚持不断完善和推进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通投融资渠道,加大部省(市)合作力度,先后与重庆市、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业建设,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和四大科技工程项目建设已启动或取得重要进展。第六届深圳文博会新闻出版馆展示和交易效果突出,北京图书订货会和第二十届全国书博会交易额均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第七届萨洛尼卡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深化改革方面,坚决贯彻李长春同志和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实质性成果,推动出版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进一步加快,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发行业、印刷业的并购、重组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在加强管理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已获国务院讨论通过。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启动全国统一记者证和记者站年度核验工作;首次在全国开展新闻出版产业调查。进一步加快版权工作体系建设,加大互联网版权执法力度,强化网络游戏审批监管,启动上海世博会反盗版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今年前4个月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470.2万件。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联合6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新闻出版业行风、诚信体系建设;中央新批4家总署直属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工作;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表彰新中国60年来“三个一百”优秀人物。总之,前几个月的新闻出版工作,导向正确、积极主动,务实高效、成绩显著,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闻出版工作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新闻出版事业和新闻出版产业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影响越来越广泛。
当前,新闻出版业已经进入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促进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系统要把“转变”作为工作主线,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
(一)围绕“转变”的大局搞好服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新闻出版系统围绕“转变”大局做好服务工作,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全力做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重大主题宣传和出版工作。要突出重点,深刻阐释“转变”的本质,深入宣传中央的重大举措,充分展示“转变”的实践成果;要注意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认真抓好加快“转变”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发行。
2.全面落实新闻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和西部大开发工作重点任务。要抓好定向援助工作的任务分解、定期检查和跟踪督办;要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教育活动主题出版计划,策划和推出一批民文精品佳作;要加大对民族类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民文出版基地建设,加速实施农(牧)家书屋建设工程,切实提高民文出版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藏、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部署,围绕弘扬主流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加强西部新闻出版工作。要根据国家规划,全力做好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新闻出版业恢复重建工作。
3.加快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新闻出版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要通过加大对公益性出版单位和时政类重点报刊的扶持力度,提高新闻出版公共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切实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出新贡献。要深入实施新闻出版“五大惠民工程”,切实加强面向未成年人、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出版产品供给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发行单位落实优惠政策,增加农村发行网点和“三农”出版物的发行。要鼓励优秀文化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支持境内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产品和项目,促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多样性,增强服务效能。
(二)按照“转变”的目标加快发展
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目标,是实现新闻出版产业结构的科学化、产业技术的现代化和产业经济的规模化。要切实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这一根本出路、实施“走出去”这一有效手段,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不断提升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支持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和动漫出版,网络游戏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与设备提供商、技术服务商、网络运营商深入合作,实现对出版内容资源的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要着眼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质量,在继续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新闻出版产业集群、产业带建设的同时,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梯次推进、向内转移的总体布局,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推动一批动漫、数字出版、版权创意等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的战略升级和区域新闻出版业的均衡协调发展。要鼓励印刷复制企业积极探索产品用纸循环利用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打造“绿色”和“低碳”新闻出版产业。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农村市场,促进新闻出版业由主要依靠城市发展向依靠城乡协同、城乡一体发展转变。
2.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要建立健全鼓励内容原创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名牌工程。要推动出版单位积极进行内容形式、出版形态、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创作和生产出一大批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时代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要有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优势新闻出版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支撑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新闻出版业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快实施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切实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的引导和带动功能。要抓紧构建以政策为先导、投入为保障、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实现科技进步对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加快“走出去”步伐,开拓国际市场。要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生产出更多适合国外受众文化消费心理和境外文化市场需求的新闻出版产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利用出口信贷和金融产品,积极有效地拓展出口贸易业务。要加强规划和引导,通过制订新闻出版“走出去”中长期规划,打造一批重点外向型新闻出版企业,推动版权、产品、服务、实体、资本、品牌等多种形式的“走出去”。要实施本土化战略,支持各种所有制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办社、办报、办刊、办厂、办店,实施与国际著名文化制作、经纪、营销机构的合作合资并购。要继续实施重点工程,大力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继续推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外图书互译计划,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根据“转变”的思路深化改革
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只是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合格市场主体、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打造新闻出版“航母”、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打造“两个主体”。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和优质的服务主体,既是新闻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任务,也是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体制保障。当前,在打造主体方面,按照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一要加快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如期保质完成任务;二要进一步做好高校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改革验收工作;三要深化音像电子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转制任务;四要加快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五要加快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新的运行机制确保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2.实施“三个一批”。“做强做大一批”,就是要选择那些体制机制改革到位、整体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出版企业集团公司,在安排重要项目、配置出版资源、上市融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力争在三、五年内造就六、七家企业品牌、自有资产、自营销售三超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当前,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正在重点推动中国社科、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新闻出版优势资源先行整合,打造国家级出版传媒主力“舰队”。“整合重组一批”,就是要全力推进出版发行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联营、重组。“停办退出一批”,就是要对那些发展导向不正、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匮乏、发展难以为继,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主办单位不愿再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要下决心取消其出版资格。与此同时,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先进文化建设和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已转制的出版企业,在确保国有资本主导地位不变的前提下,与非公有文化机构进行资本、项目合作。
3.建立“四个体系”。一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继续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要素市场建设,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城乡分离的旧市场格局,培育发展版权代理、版权评估、出版经纪等市场中介机构,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二要加快建立完善大市场大流通体系。着力建设以跨地区连锁经营、快递网络、信息管理和现代物流为特征的大型新闻出版流通体系,构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新闻出版大市场;着力培养一批主业突出、辐射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三要加快建立完善投融资支持体系。积极引导企业采取内部融资、业内融资、业外融资、企业债券、引进外资、上市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有效吸纳系统外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四要加快建立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政策优惠、资源倾斜、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调控手段的杠杆作用和拉动力,有效推动行业的转型和发展;通过推动法律法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方式加快转变,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四)本着“转变”的要求强化管理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快“转变”与加强管理的辩证关系,通过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确保新闻出版业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1.大力优化行业管理。要不断创新服务发展的思路和手段,充分利用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工作成果,建立和完善出版单位退出机制。要积极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和报刊经营秩序,构建科学有效的新闻报刊审读、舆情监测、信息沟通体系,完善新闻出版舆情监测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新闻出版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管理机制。要全面加强网络出版监管系统建设,继续推进总署与各省局、直属单位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工作。
2.切实推进版权工作体系建设。版权是国际通行的文化管理重要手段,依法管理的重要依据。要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完善版权政策法规体系,推动版权立法工作取得实效。要大力强化版权行政管理,加大对数字版权的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打击各类侵权盗版专项治理行动。要强化国家版权监管平台建设,发挥监管平台在版权依法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加强版权公共服务与管理,扎实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全面启动软件资产管理试点工作。要继续推动版权国际应对与交流合作,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3.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要始终把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其有害信息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要继续推动“扫黄打非”全国四级机构建设,确保“护城河”、“珠峰”、“天山”、“南岭”等联防协作工程机制的实施;建立健全动员和举报受理机制,提高及时预警、快速反应和区域联动能力。要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要围绕敏感时间节点和重点保障工作展开专项行动。要深入开展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环保工程,加大对低俗新闻出版作品的整治力度,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加快制定并实施2010年至2020年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懂得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干部。要完善新闻出版(版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国民教育、继续教育、上岗培训、业务轮训等方式,加强行业全员培训,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要继续实施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逐步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奖励和流动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5.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服务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争创一流工作佳绩”为主题,落实“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把全行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中心和大局上来,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6.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新闻出版产业越是改革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新闻出版工作的总体规划中,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要以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抓好行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抓好廉政文化建设;以对国家投资新闻出版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为重点,加强对“三重一大”的动态监督。坚持把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与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确保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健康有序进行。
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细致周到、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和与会的各位同志,向陕西省委、省政府,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表示诚挚的感谢。作为中国十三朝文明古都和华夏文化的发源地,陕西拥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革命文化、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和别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出版资源大省和革命报刊、新闻机构的诞生地,不仅资源丰富而独特,还拥有一批闻名国内外的文化创作队伍。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大项目为带动,不断培养文化市场主体,有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省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取得新进展。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引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成巨大的生产力,全省新闻出版事业和新闻出版产业正在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全省新闻出版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50.9%,在全省文化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希望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推进全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不断提升新闻出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实现建设新闻出版强省新目标而努力。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一主线,科学谋划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新篇章,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各项任务,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十二五规划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国际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