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点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货市场论文,农产品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较发达的产物。期货市场作为市场发展的高级形式,具有回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特殊功能,在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对其他种过热的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的同时,适当将重点放在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重点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符合当前国情
纵观100多年世界各国的期货交易发展史,一般是先农产品、后工业品,先商品期货、后金融期货,先保值性、后投机性,先国内、后国际,先初级形式、后高级形式的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国尚处于发展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仍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还不具备全面推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条件,但农产品现货市场发育较充分。农产品价格改革早,放开的比重大,全国已有大中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400多个,发展期货交易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与金融期货相比,农产品期货交易属于初级形式,操作技巧和价格变化规律相对容易掌握。如果我们重点抓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试点工作,把国外成熟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正确结合,总结出自己成功的经验,待时机成熟时以点带面,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的有效途径
如何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即此价格不但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使居民可以承受,这一直是困扰国家的难题。在价格体系中农产品价格属于基础价格,它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相应变动。只有农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零售物价和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过猛的趋势才能缓解。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约80%直接或间接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据有关部门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每变动1个百分点,居民生活费用价格平均变动0.64-0.66个百分点。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农业,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因农产品价格,包括粮食价格90%左右已放开,价格基本上在市场中形成,治本之计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形成合理的价格。近些年,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时而出现卖难,市价猛跌;时而又出现买难,市价猛涨。它们表现出互为因果、交替轮回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农民根据局部的、眼前的价格和供求状况去决定下一轮的生产方向和规模,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以致引起供求失衡、价格剧烈波动。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的特殊功能,世界农产品市场中约85%的价格依据相应的期货交易所的价格来确定。在期货市场上,供求量高度集中,它可以把全国甚至世界的该种商品的分散市场联结起来,有利于形成真实价格。在期货市场上,有众多来自各地的买家和卖家,他们经验丰富,信息灵通,熟悉商品行情,掌握价格趋势,知晓各自的生产成本和预期利润。而通过公开报价,平等竞争,多方选择所形成的期货价格,能较真实地反映大多数人的预测和全国范围内不断变化的、近远期的供求状况,从而形成较合理的市场价格。农民按照期货价格(预期价格)可以事先调节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不必为将来的价格涨落而担心,也不必为卖不出产品而发愁。这样可以稳定生产,保证供给,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使人民的生活真正逐年有所改善。
三、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转移和分散价格风险
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一般都比较小,其供求量的变动会引起价格的显著波动。如1992年粮食丰收,国家储备难,农民卖粮难,粮价下跌,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1993年种粮面积减少,兼之受灾减产,使粮食收购价上涨11%左右,影响1994年一季度粮食零售价比上年同期上涨39.8%,并带动一些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引起消费者的不安。在以往,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损失,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负担的,仅粮棉油的补贴,1978年为11.14亿,1990年则达到267.61亿。而当前在90%农产品价格放开的情况下,价格随成本和供求变化频繁波动,其损失国家是补不过来的,根本不可能承担大部分风险。虽然1993年实行粮食保护价制度,各地也设立了粮食和副食品的调节基金,但受到保护的面是很小的。如果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由生产者、经营者或消费者负担,会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期货市场具有回避风险的特殊功能,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可以利用它进行多种保值交易,如购买和销售保值、存货费用保值、经营保值、等待保值或预先定价保值、选择保值、套期保值等,来转移和分散价格风险。
四、几点建议
1.组织专家精心指导,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已有郑州商品交易所(前身是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长春玉米期货市场、武汉稻米期货市场和绵阳猪肉期货市场,已包括了能做期货交易的主要农产品。农产品期货市场不宜再新增,要把现有的办成全国性的单项商品交易所。例如郑州商品交易所,它有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国情的交易规则,开市以来运转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进一步完善之处。首先,交易量没有高度集中,不能形成“权威价格”。美国的期货交易量在世界期货交易量中占很大比重,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谷物交易量就占世界谷物期货交易量的90%,农产品交易量占全国期货成交量的77.5%,它们的期货价格代表了国内外的行情。而1992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粮食交易量仅占全国议价粮交易量的4%,交易量比重这样小因而所形成的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全国的供求关系,影响了它的权威性。其次,交易者缺乏期货知识,大多不会做保值和投机的生意。第三,定点仓库太少,货物运输困难,影响实物交割。建议对试点的农产品期货市场重点培育,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精心指导,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
2.大力发展农产品现货市场。现代化的期货市场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发达的现货市场的基础上。对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中心、农贸货栈要多加扶持,积极引导,使之逐步标准化、规范化,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3.农产品期货市场应从初级形式逐步过渡到现代形式。目前我们还不具备发展现代化期货市场的条件,但建场的起点应该高,应以现代期货市场的标准进行规范,在具体的做法上要循序渐进,先侧重进行初级形式的期货交易,即以签订期货合约,最终实物交割、保值为主,合约转让、投机为辅。利用期货市场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签订合约、预购产品,到期进行实物交割,并引导交易者做各种保值交易,以分散风险。国家储备部门可以通过它进行吞吐、平抑价格,发挥调控作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创造条件,稳步过渡到现代形式,即以转移风险、投机为主,到期实物交割为辅。
4.迅速培养精通期货业务的专门人才。我国精通期货业务的人才奇缺,要充分利用覆盖面广的宣传工具如电视、广播等,请专家开办期货知识讲座,在群众中,尤其是农民中普及农产品期货知识。在期货交易所所在地,请行家里手举办各种培训班,培养掌握一般期货知识的初级人才。通过中专、大学深化教育改革,增设有关期货交易的专业课,选派骨干出国进修,从国外招聘优秀人才回国服务、讲学等途径培养包括研究、管理、经纪、结算、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