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以羲皇故里通备武学的发展为个案
张含亮1,王丙参2,苏兴田1
(1.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甘肃 天水741001;2.天水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甘肃 天水741001)
摘 要: 传统武术在社会转型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羲皇故里通备武学是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调查发现,羲皇故里通备武学存在普及基数不足、发展不均衡和面临传承危机等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包括社会转型和体育政策导向等外部因素,也包括传承方式保守、传承人缺失等内部因素。推动武术文化交流,倡导学校教育纳入传统武术内容,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接班人,加强保护传承人与地域武术文化,多方合力建设多元化传播平台是解决通备武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通备武学;羲皇故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传统武术是一项浓缩了中华民族搏击精华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它通过汲取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历代武术家的创新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2]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象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武术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向于西方竞技体育,传统武术受其影响逐渐发生质变。传统武术以技击术为主,是强调攻防实战、强健体魄的体育运动,是现代武术的本源;而竞技武术以表演为主,是强调竞技与“高、难、美、新”的竞技套路运动,是武术运动表现形式的升华。如果说现代武术套路倾向于“健身操”或“武术躯壳”,那么传统武术中的技击功法则可视为武术的本质和灵魂。朱君指出:“把竞技武术套路当作武术发展,有‘鸠占鹊巢’之嫌,是继承了躯壳丢弃了灵魂之举。”[3]近些年,不少基于“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主旨的研究文章,对武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都做了宏观的探讨,但以个案为基点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因而对传统武术的持续发展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论证。本文以宏观思考、微观切入为方法,以华夏文明发祥地——羲皇故里通备武学的发展为研究个案,对通备武学的区域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理论探讨,为传统武术文化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羲皇故里传统武术调查实证分析
1.1 羲皇故里武术发展概况
天水古称“秦州”,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1992 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题名“羲皇故里”。天水为秦陇要塞、陕甘川宁门户,[4]既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又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军垒、街亭古战场、木门道、祁山古战场等遗迹,展示了天水战事频繁、兵戈绵延的历史。[5]《汉书·地理志》曰:“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6]古天水临近西北少数民族,在汉代时期已形成尚武崇勇的民风。[7]麦积山石窟壁画也描绘了北魏以来羲皇故里游猎骑射、力士举石、刀盾相斗、对打竞技的历史画面,恢弘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体现了习武用武的生活场景。
自火器时代到来,以攻防技击为主的军事武术流入民间。1979 年,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天水市体委积极贯彻这一精神,组织了武术调研组,发掘了大批的拳谱、拳诀及图文资料。初步统计,天水曾传播的传统武术套路达600 多套,各种兵器、拳谱数以百计。[5]其中棍、鞭是天水的武术特色,至今已形成如高家棍(壳子棍)、安家山一梢棍、孙氏四门棍、排子棍、链枷棍、武山滚龙鞭、甘谷豹子坪换手鞭杆、沙石坡铁门扭丝栓鞭杆、赵家软功等西北地方特色武术。而外来武术,如陕西红拳、山东登州捶、通备武学、少林拳、长拳、太极拳、南拳等武术流派在不同时期也相继扎根羲皇故里,为当地人民强健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众多武术流派中根底最深、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追求文武兼备思想的通备武学。
通备武学以“文通武备”思想为理论基础,以“通备劲”为技击核心,融通贯铸短小精悍的翻子拳、刚劲有力的八极拳、大开大合的劈挂拳、快准巧狠的戳脚、变化莫测的螳螂拳、刚柔并济的太极拳等优秀拳种的风格特点,20 世纪30 年代后又广泛吸收西北鞭杆、棍术等器械之精华,是兼收并蓄而逐渐自成一体的武术文化流派。百年传承发展的实践证明,通备武学是现代中国武术史上跨地域交流时间最长、深度最广、成果最辉煌、培养实用人才最多的武术文化流派之一,通备武术活动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当代武术文化现象。
1.2 通备武学在羲皇故里的传承发展
通备武学传入天水60 余载,孕育了大量优秀人才。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张鸿谋、侯顺子、崔明、李森林、蔡智忠等人在兰州求学和工作期间,先后拜通备武学名家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和马明达兄弟为师,在系统掌握通备武学拳械功法后,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武山县、秦城区为发展重点,推动了通备武学在天水市各县区全方位的普及,使通备武学在羲皇故里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渐超越其他地方武术拳种而成为羲皇故里影响最深远的武术文化流派之一。同时,通备武学的重点传承区域武山县和甘谷县相继于1992 年和1996 年被国家体委评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和第二批“全国武术之乡”称号,通备武学的主要传承人张鸿谋先生也因传播通备武学的突出贡献,被国家体委评为“中华武林百杰”。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张鸿谋先生带领弟子和后学二十余次应邀出国讲授通备武学,将通备武学种子撒向亚欧非等20 多个国家。如今在国外习练通备武学的人群已达数十万之众,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为响应并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仪和武术进校园工程,兰州通备武学发展研究会和培训中心在天水籍人士张飞鹏、张飞虎两位教授的带领下,主动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走向社会,为社会培养武术人才万余名,在世界各地建立培训基地34 个,在甘肃各地举办国际武术交流大会5次,在通备武学主要传承区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16次,举办“通备沙龙”300余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① 以上数据来源于兰州通备武学发展研究会,数据调查截止日期于2019年1月。 。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既带动了西北旅游经济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了通备武学的传承发展,同时也为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近20 年来,由于受经济社会转型、国外时尚运动传入以及传统武术自身因素的影响,传统武术整体上受到巨大冲击,出现传承危机,个别拳种甚至出现断代现象。尤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出于加快进入奥林匹克的需要,国家大力倡导现代武术,而传统武术由于种类繁多,缺乏统一化评判标准,时常被忽略,出现“竞技武术”一花独放的尴尬局面。
1.3 羲皇故里通备武学发展现状调查
天水市辖两区五县(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秦安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40 个镇、109 个乡,11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340 万,面积14325 平方千米。秦州区为天水市政治经济中心,武山县和甘谷县为全国武术之乡,这三个地域是天水市武术的重要发展地。我们以通备武学为个案,将天水地区的武术发展分为通备武学、竞技武术(国家规定套路、自选竞技套路的现代武术)和其他传统拳派(除通备武学以外的各派地方拳)三类,对2019 年天水市两区五县的武术习练人数进行统计分析。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大量珍贵的历史记忆和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姑父还从没对小虫这么客气呢。即使小虫去他家吃饭,也没拿过这么好的酒款待小虫。小虫不能不受宠若惊了。姑父今天心情不错,说了不少开心的事,边聊边喝,一瓶酒喝了个精光。小虫有点晕了。姑父久经沙场,面不改色。
综上,内外部的众多因素使得传统武术无论是在精英传承还是在大众普及方面,都面临失传的危机。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之一的传统武术,人们总期望它能够长盛不衰。然而,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如何让底蕴深厚的传统武术发挥它独有的修身养性的魅力,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表1 天水市通备武学习练人群占天水武术比例统计表① 数据来源于走访调查体校、业余武校、普通学校及培训机构、民间拳师以及群众。
1.6 统计方法 统计不同年龄段女性的高危HPV感染率(各个年龄组中高危HPV阳性病例数/这一年龄组总人数×100%)。高危HPV各亚型感染率指该亚型单独或和其他亚型共同出现的感染率,多重感染重复计算。例如某患者检测结果为HPVl6、
1.3.2 从拳种与各区县的关联程度看通备武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天水传统武术拳派主要有四门棍、李家拳、壳子棍、安家山一梢棍、豹子坪换手鞭杆、少林拳、沙石坡铁门扭丝栓鞭杆、武山滚龙鞭、陕西红拳、通备武学、清水硬功派、赵家柔软功等;竞技武术有长、太、南拳械等套路。利用列联表检验可知,习武地域与习武种类存在关联(p值小于2.2e-16)。进一步可得,列联相关系数为0.2918351.由于它的取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相关性越强,越接近0,表示相关性越弱,故习武地域与习武种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应分析利用降维思想简化数据结构,以低维图形表示数据表中行与列之间的相关关系(见图1)。点与点之间距离远近表示了两点的相关关系。
通备武学作为传统武术中的一支流派,它在当地的发展又领先于其他各派传统拳系。这是因为:一是通备武学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它以通备劲为核心的套路技法,虽没有现代武术花哨,但是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能演绎出大开大合、气势宏厚、刚柔相济的运动形式,也具有一定潇洒优美的艺术性;三是实战技击性强,招式精练。即使如此,通备武学的发展相比现代武术依然显得较为逊色。
图1 对应分析散点图
根据对应分析散点图中变量与样品间的距离可知,武山习武者倾向学习通备武学,秦州习武者倾向学习竞技武术,秦安、甘谷、秦州的习武者对传统拳种倾向差不多。武山与张家川距离最远,表明这两个行轮廓非常不同,即武山与张家川习武种类分布差异很大。这两地传统拳种、竞技武术与通备武学的距离都较远,表明它们的习武地域分布与通备武学的差异较大。这主要与武山通备武学传承人的推广侧重点有直接关系,武山通备武学传承最广泛,麦积、甘谷、秦州传播相近,而秦安、清水、张川则推广通备武学不力。根据对应分析散点图距离远近可对习武地域和习武种类进行分类:
第一类:变量为通备武学,样品为武山,通备武学发展十分繁荣。原因在于羲皇故里通备武学的重点传承人张鸿谋先生在武山县居住,其对通备武学推广的因素不容忽视。
就传统武术自身而言,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有传承人和传承方式、传承理念、礼仪文化等因素。其一,优秀传承人老年化。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发展延续至今,与有责任心、有民族文化担当的优秀传承人密不可分。但天水市通备武学的传承人中,80岁以上的传承人仅有1人,他掌握的功法技艺尚未全部传承,使得通备武学稀有宝贵的财富面临失传的危机。其二,年轻传承人断档。培养出的年轻传承人多外出求学或工作,在信息爆炸和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环境下,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其他事情上,缺乏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动力,这不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其三,守旧的武术传承理念。传统武术一直以来都生存于相对封闭的系统里,守旧的理念、保守而森严的门户之见与孤芳自赏的习惯,都阻碍了传统武术的交流和发展。其四,传承方式的单一化。传统武术的主要传承渠道还是“口传身授”的师徒模式,这种传承方式固然能保证学习者得到真传,但其中不乏一些原始、低效的训练方法,从而制约了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礼仪文化的缺失是阻碍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武学传承人需要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修养境界。但武术习练中的礼仪文化逐渐消失,大多数习练者对师父的礼仪态度过于随意。这既是对师道尊严的轻视,也会严重削弱师徒传承的信任感和亲密度,从而导致传统武术的精华不易传承。
第三类:变量无,样品为清水、张川,整体武术发展较差。其原因是张川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文化传入较弱,清水县习武之风较弱,而最根本原因是这两个区县缺乏武学传承人。
通过拳种与各区县的关联程度分析可知,通备武学作为传统武术最受欢迎的拳种,出现了发展危机。首先,普及基数不足。习练通备武学的人数不超过习武总数的三分之一,相比习练现代武术的人数仍然处于劣势。其次,发展不均衡,除武山县、秦州区、甘谷县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外,通备武学在其他各县区面临较严重的传承危机,这与传承人分布有直接关系。反观其他传统拳种的发展,通备武学面临更为严重的传承危机。
2 影响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3.1 从习练人数看通备武学的发展现状
(2)在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蛋白质类、辅酶NADH和辅酶F420 3类荧光物质。从荧光平行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加适量Fe2+能使辅酶F420的荧光峰明显增强,表明其对厌氧产甲烷过程有促进作用。适量Fe2+会促进微生物细胞破胞水解,胞内物质释放,使得污泥中羧基、醇和酚等官能团增强。
2.1 社会转型因素
“农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拐点上!”田有国在会上强调,目前,国家多项政策皆在主导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力争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各项政策主要通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培育服务组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田有国说,农业推广服务创新要首推理念创新,即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其次是要以作物为中心的“功能化+复合化”的产品创新和以作物为中心的全程的作物解决方案,并且要运用移动互联网手段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能。
1971年,Engvall等[25]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时的特异性,将其与酶反应的催化性、高效性结合为一体,从而开创出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简便、快速、灵敏地对样品进行分析,而且对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比较低,不需要昂贵的大型仪器,减少了成本。同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也不容易出现因为机器的影响而使结果产生误差的现象。但是高脂高蛋白样品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2.2文化政策的导向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武术在“奥运战略”目标下,向世界各国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的竞技武术,在提升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力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体育管理部门过于推崇西方体育模式,主张竞技武术即“运动的武术”,极力推行武术发展的全盘西化——奥林匹克化。这种对竞技武术的政策偏爱将传统武术彻底边缘化。由于竞技武术采用了西方体操与花样滑冰式的评价标准,朝着“高、难、美、新”等方向发展,与中国传统武术追求修炼高尚人格、健康体魄、敏捷思维、坚强意志与和谐生活的目标有着较大差异,所以改进后的竞技武术,离中国武术的本质越来越远,反而成为西方竞技体育的衍生品。[11]而传统武术那种强健身心、陶冶性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生命运动,反而逐渐沦为民间体育运动。
2.3 传统武术自身因素
第二类:变量为竞技武术与传统拳种,样品为麦积、甘谷、秦州、秦安,通备武学发展正常,传统武术稳步发展。麦积、秦州属于羲皇故里经济发达区,各类文化传播发展较快;甘谷为全国第二批武术之乡,尚武之风盛行;秦安是壳子棍(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习武之风较好,壳子棍的发展在该县较突出。
中国社会转型包括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文化模式的转型。文化模式的转型必然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深刻的转变,从而使得“人们被抛入杂乱的文化状态,由此导致了普遍的文化不适应。”[8]人们的价值观和人格模式开始更新和变换,将注意力转向商品化、普及化和快餐化的武术文化。而传统武术门派繁多、内容独特,各门派的传承方式、思想理念也不尽相同,要达到一定技术成就和武学境界需要历经漫长艰苦的修炼,虽然人们内心向往传统武术的高深境界,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愿意倾向于练习简单实用又易学有趣的武术,而没有耐心追求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武术发展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停滞不前的固步自封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9]中国武术在社会转型中也作出了改变,其方式是以西方体育文化的标准裁剪中国武术,逐渐发展成为竞技武术,这种发展是有代价的,因为“竞技武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遮蔽了中国武术特有的深厚文化意蕴。”[10]传统武术在社会转型中究竟沿着什么形态来变革,依然是其面对的重大问题。
通过表1可见,竞技武术习练人数占习武总人数的40%,习武者主要来源是体校、普通学校及培训机构。其他传统武术习练人数占习武总人数的28%,习武者主要来源是武术培训机构、民间拳师及社会武术爱好者。据调查,通备武学是天水地区传统武术中发展最广泛的拳派,通备武学习武人数虽占总习武人数的32%,但相比竞技武术,它的发展显得较薄弱。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1)从政策体制而言,目前我国众多官方赛事、体育高考、段位制考评等都以现代竞技武术为主。(2)从群众的接受度而言,竞技武术的表演性和观赏性较强,如一个720度的空翻转体动作,无论有无实战性,却像足球比赛进球一般能赢得观众喝彩,引起习练者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传统武术以搏击为主,其招式简单而无花哨,讲求快、准、狠的技击性,要达到优秀的实战能力,需有较好的悟性、较强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然而在当下法治和平年代,习武已不再是防身自卫的必需品,人们在快餐文化和时尚文化流行的风气中更倾向于愉悦身心的强身健体之术,打斗实战的武术已不为一般习练者所接受和喜爱。(3)就身体素质和练功形式而言,竞技武术套路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社会审美标准,借鉴舞蹈、体操和杂技等形式来编排演练套路,并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才艺表演。而传统武术以攻防为主的技击招式,虽然招招制敌,但很少有人愿意实际投身于传统武术功法的练习中。
3 对 策
3.1 文化交流,走向国际
广义上的“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影响和吸收的过程,是异质文化在不同民族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12]对陷入传承危机的传统武术而言,需要摆脱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通过“文化交流”来唤起人们对它的价值认同,并吸取其他文化的积极因素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因为“任何文化的维系都是一个不断融合交流发展的过程。”[13]就国内文化交流而言,不仅能促进各个武术群体之间的团结互动,还能让社会各界习武者对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并能推动传统武术和现代文化相结合,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就国际文化交流而言,立足于一带一路的倡议,让传统武术成为世界文化沟通交流的纽带,这对推动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QPSO算法将三维平面通过坐标投影转化成二维平面坐标来处理,其生成的路径为二维平面上的路径优化问题求得的最优解;而HBA算法可以直接在三维平面上寻求一条最优路径,不但能在二维平面上寻优,而且能够在三维上通过越过障碍物的上方来寻求最优路径。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QPSO算法所得的路径比HBA所得的路径要长,通过距离比较,HBA所得到的飞行路径最短,故该仿真实验证实了UAV+RFID路径规划的有效性。
3.2 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解决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孔子所谓“温故而知新”,不仅是个体“学而时习之”的为学方法,也从整体上揭示出文化的创新是建立在吸取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的。通备武学的体系构建最早是以“劈挂拳”为母体,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融合了诸多优秀拳种之精华,经过熔铸贯通才逐渐形成以“文通武备”为理论基础,以“通备劲”为技术核心的武学体系。它的中心思想突出一个“变”字,体现了“博采众长、发展创新”之意。[14]现阶段传统武术的创新,需要在保留传统武术精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拳派武术技术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将套路演练、功法练习、技击实战的内容进行有序分类,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拳种风格和技术,加以吸收借鉴和创新;同时收集各门派类似的技击术,为创编传统武术套路及功法提供技术资源。
3.3 深化教育,完善教学
当今武术的发展与推广,除民间口传身授的精英传承外,学校教育也在其中起着积极的普及推广作用。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和大学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中国武术院参考现代武术套路而制定,如五步拳、武术操、初级拳械、规定长拳械等现代竞赛套路,传统武术理论的结构体系几乎被忽略。武术课的教学模式依然遵循教师带练,学生自练,以简单学会动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传统武术各派的教学方法和门规多样化,使外行对传统武术不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理解模糊,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和外国友人更无法准确理解。如果结合学校教育和传统武术的长处,将传统武术习练内容系统归类以适应现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将注重德艺双修的教学方式习惯性地注入生活和课堂,传统武术一定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这需要在提倡武术进校园的同时,改进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由相关教育部门组织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拳师,将传统武术各门派代表拳种整理提炼,按照传统功法、传统套路、传统技击的内容,以及初级、中级、高级的类别进行编排,建立起风格连贯、内容一脉相承的教学体系。
3.4 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接班人
传统武术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前高学历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人才队伍逐渐扩大,他们虽然对武术的挖掘整理及学术研讨工作有一定贡献,但普遍缺乏传统武术功法技艺的实践。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人才多是竞技武术出身,对传统武术涉猎较少,其教学内容、风格会偏重于竞技武术模式。理论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是理论的根基。高层次武术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武术文化理论的研究,更需要加强武术实战技艺的实践。所以,高等院校可聘请一些民间传统武术代表传承人和具有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开展传统武术的合作教学;而传统武术培训基地,也可积极开展与高校的互相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行,共同培养“打练结合”的武术人才。[15]
社区自治的路径强调社区治理的本位是社会自治,主张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推动“政社分开”,例如实行社区的“议行分设”体制、“一会两站”模式等。社区自治应当基于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和诉求,尤其是业主对于自身物权维护的需要。鉴于现实中居民自治的衰落和业主自治的兴起,近年来社区自治研究开始偏重业主自治,并有逐步取代居民自治研究的趋势。但是,研究者也指出了当前社区自治的局限及其原因,即受制于国家结构性约束的偏态自治和居民主观态度的无序自治与低度自治。⑨
3.5 设立制度,保护传承
文化由人创造并服务于人,这既是文化的根本归旨,也彰显出其终极意义上的实践价值。[9]人是传承与发展武术文化的活载体,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和精湛的技艺功法都保存在武术传承人身上。那些甘于清贫、致力于研习传统武术的拳师不仅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栋梁,而且寄托了武术文化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传承人是继承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关键力量。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文化,既需要社会提高保护传承人的意识,也需要传承人强化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紧迫感,在传授下一代传承人精湛技艺的同时,还要对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正确的引导。
传统武术门派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也需要对传统武术文化延续较为完整的区域进行区域整体性保护。如羲皇故里高家屲以壳子棍闻名,高家屲位于秦安县西川镇西南方向的山坡上,土地贫瘠,水源紧张,缺乏娱乐活动,练棍就成了人们空闲时唯一的娱乐项目。对类似地域武术文化,政府要本着尊重文化和人才的宗旨,进行多方位整体保护,设立官方荣誉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武术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表彰,在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的同时,让他们重新焕发出为国家武术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和雄心。
B厂在焚烧炉前后拱各设置17个喷嘴,大小喷嘴交错布置,二次风在前后拱再循环喷嘴的上方布置。再循环喷嘴不单独设置阀门。
3.6 构建多元化传播平台
在全球化和信息大爆炸时代,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和数字技术,建立传统武术的公众平台。我们可以将静态的宣传方式(拳谱、器械、宗师传记)与动态的影像资料(现场讲解、演示)相结合,亦可采用专题片等方式来记录和宣传传统武术品牌赛事、表演、博物馆、会展、专题讲座、培训课程等。在网络平台上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传统武术的技艺和理论功法,按照先普及文化再扩大影响力的步骤,让世界民众关注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最快、最有效率方式进行学习、沟通和互动,从而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武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唤起世界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和向往。
4 结 论
独具特色的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备武学是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通备武学为个案,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影响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由内外因素共同导致传统武术发展的危机中,经济社会转型、武术政策的导向是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而传统武术自身问题,如优秀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传承观念保守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于内部的因素而言,只有完善文化交流,创新功法技艺,培养练打结合的武术接班人,保护传承人与传承地域文化,才能将传统武术文化科学传承下去;对于外部因素而言,要在学校教育中推广传统武术,构建多元化传播平台,使传统武术回归的同时,发挥它强健身心、服务社会的价值,中国传统武术将会再次焕发文化自信并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栗胜夫.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的发展方略[J].体育科学,2008,28(9):80-88.
[3] 朱君.再论武术的本质与质变[J].体育科学,2013,33(1):84-88.
[4] 王锐,杨维俊.魅力天水·生态田园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
[5] 蔡智忠.崇文尚武的羲皇故里与独具特色的天水武术[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4):43-46.
[6] 班固.汉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7] 张含亮.甘肃省天水市通备武学传承人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8] 邴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231.
[9] 马剑,邱丕相.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7,27(5):92-96
[10] 李龙.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2,33(1):35-39.
[11]马贤达,邱丕相.体用兼备的劈挂拳[J].武林,1982,9.
[12]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陈振勇,姚孔运.回族武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兰州回族武术为个案[J].体育科学,2011,32(9):52-61.
[14]张飞虎,张飞鹏.透视甘肃地方传统文化品牌——兼论通备武学发展演变轨迹[J].搏击·武术科学,2010,3(7):23-25.
[15]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4(5):579-583.
Th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that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ngbei Martial Arts in the Hometown of the Emperor Fuxi as a Case Study
Zhang Hanliang1,Wang Bingcan2,Su Xingtian1
(1.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 741001,China;2.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 741001,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impac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western sports culture,traditional Wushu is facing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The martial arts of general preparation in Emperor Fuxi's hometown is a mini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artial arts of Tongbei in Emperor Fuxi's hometown, such as insufficient popularization bas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crisis of inheritance. The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include not onl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sports policy orientation,but also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conservative inheritance mode and lack of inheritors.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ngbei martial art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martial arts, advocate school education into the cont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rain successors wh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inheritors and reg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and promote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Key words: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ngbei martial arts; the hometown of the Emperor Fuxi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351(2019)05-0027-06
收稿日期: 2019-08-26
作者简介: 张含亮(1987-),女,甘肃武山人,天水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 2018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YB101)及天水师范学院2018年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ZD-2018-0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高忠社〕
标签:传统武术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通备武学论文; 羲皇故里论文;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论文; 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