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部分的施工处理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运用基础处理施工工艺,有助于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功能。作为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基础处理施工各项环节的重视,严格规范各项施工工艺,确保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效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施工工艺展开了讨论,以期为相关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工艺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础处理施工属于其施工中的重要基础内容,通过加强对基础处理施工工艺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出其施工价值,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反之,如若基础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工程中埋下安全隐患,不利于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性能降低。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1、施工现场环境较为恶劣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往往处于湖泊、水库等区域,同时许多的工程都设置在水流较为湍急的部位,施工期间会受到现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附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些地基需要通过特殊的处理后才能具备较强的稳固性能。
2、施工范围广
该工程是重要的利民工程,需要满足当地的用水灌溉及发电需求,因此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基础处理施工较多。例如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设施的基础施工。
3、施工要求严格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复杂程度较高,施工期间如若任何细节方面的处理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威胁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并且施工缺陷存在一定隐蔽性,往往在使用后才能被发现,特别是在基础处理施工方面。所以,要求在施工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
1、基础地基的稳定性
地基的稳定性事关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如若地基质量难以保障,那么将会导致基础部分的抗滑性能降低,其稳定性也会降低,难以保障工程整体安全稳定性。同时基础地基稳定性还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年限与质量,在施工阶段需要夯实地基,确保为水利水电施工奠定可靠的基础。
2、基础地基渗透情况
水利水电施工阶段,若是地基土质孔隙率比较大,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地基渗漏的情况,并且会导致工程基础受损,不利于基础处理工作的进行。所以,在施工阶段,需要做好地基的处理工作,降低其孔隙率,尽可能的避免渗漏问题出现。
3、基础沉降情况的影响情况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影响,基础会出现一定的沉降,但是如果沉降过大或发生不均匀沉降,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例如,会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发生倾斜或开裂,甚至使整个工程结构发生变形,从而为整个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工艺
1、锚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困难的区域,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多采用锚固技术,特别是在山区,锚固技术可有效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整体工程量,但在技术应用前,需对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地理情况进行细致了解,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特点,采用适宜的锚固技术进行基础处理,以便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固定,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稳定性不足和抗滑能力不强的实际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泥土加固技术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水利水电项目的稳定性,水泥土加固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此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水泥土加固技术就是灌浆法,其能够有效地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操作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首先需要将水泥材料和其他相关施工材料进行混合料搅拌制,拌制成水泥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材料的使用量,然后进行搅拌,然后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等到水泥浆和基础工程发生一定的反应后,就能够更好地确保这个过程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在进行该项技术操作的时候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有效地控制材料的参数,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灌浆法的作用,更好地确保工程的整体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3、粉喷桩技术
进行粉喷桩施工时应注意如下事项。其一是做好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应保证施工场地干净整洁、平整光滑,必要时可使用地面整平机辅助整理。其二是桩位的确定。合理确定粉喷桩的桩位是该项技术应用中的重点与难点,工作人员应首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实地测量,放线测量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对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应尽量减小测量误差。还需在桩中心处布设桩位标,并在施工后复原桩位标,以免增加验收人员的工作负担。其三是桩顶与桩底高程的选择。在以往施工中,工作人员一般将其设置在距离地下半米的位置,但由于建设需要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桩顶与桩底高程不能一味按照传统经验进行设置,还应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误差。其四是桩身垂直度的设置。在粉喷桩施工中,应保证桩身垂直,最好不存在倾斜误差,即使存在也不得超过1.5%。其五是外加剂的添加。外加剂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工作人员应结合经验与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外加剂种类与用量。石膏粉是最常用的外加剂,使用时需将其与水泥混合均匀。
4、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对基础设施的作用非常大,不但可以提升水力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可以缩短工期。预应力管桩可分为2种,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这2种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细长混凝土筒体预制构件,由圆筒形的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等组成,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承载能力强,因此,具有极强的抗弯性能,并且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起伏层次大的地质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可以穿透坚硬的土层,在较大的锤击力下也不会将基础地基的岩石打碎,因此,在水力水电工程中具备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5、灌浆技术
按照配比混合施工材料,搅拌制成浆液状态,把浆液压送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促使其固化后加固地层、堵漏防渗,改善地基条件,进而加强基础部分的稳定性和强度,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该方法被称之为灌浆法。灌浆技术的操作核心在于浆液的制备和灌注。浆液调配需要按照最佳的浆液比例和数量,确保在灌注后完全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加固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实际灌浆操作时一般选用自上而下的封闭灌浆法,灌浆孔的深度和孔的倾斜度都要经过精密的测量,明确规定偏差范围,而且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需要越来越精确地控制偏差。遇到较大量的岩层渗透时,我们大多采用屏浆来加强灌浆的质量,这样的处理效果更好。另外,灌浆的起始压力也需要严格控制。
结语: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情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还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作为施工单位,需要注重基础处理施工部分的重视,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研究。基础处理施工部分是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关键性内容,为确保基础处理施工效果,需要明确其施工特点,了解其施工影响因素,并掌握其施工各项工艺要点,加强施工细节控制,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侯士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5):91-92.
[2]贺仕能.试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8):22~23.
[3]高淑丽,李玉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01):133-134.
论文作者:霍彦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基础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预应力论文; 稳定性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