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2)
【摘要】 2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为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现阶段,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速,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模式发生转变,2型糖尿病发生率逐渐升高,国内外学者大量展开研究。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多,尽管没有有效根治方法,但可通过控制影响因素达到有效防治效果。此文简单对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作出分析。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防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134-02
2型糖尿病对个体健康生命有严重威胁,患者主要有三多一少症状,并有各种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表现,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下降。此病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家族史、肥胖、人口老龄化、饮食运动等。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可有效防治糖尿病,减轻疾病危害。
1. 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
1.1 家族史
家族史与2型糖尿病患病率密切有关,在Robert等研究中,将家族史系数(FHI)作为遗传因素量化指标,调查32600余名美国妇女,控制体重后,FHI≥1.5(有家族史)与FHI=1(无家族史)对比,OR=6.0,且遗传因素和肥胖因素两者间具有协同致病性[1]。我国有学者试验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阳性家族史OR=1.88。另有研究指出,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约34.3%,为无家族史(患病率约1.3%)26倍。美国卫生营养普查结果显示,约35%患者双亲同时或有1个患糖尿病;原来无糖尿病,OGTT试验结果符合糖尿病与糖耐量减退标准的患者中,双亲同时患糖尿病占27%,1个患糖尿病占28%,可见家族史为2型糖尿病重要高危因素。
1.2 肥胖
2型糖尿病发生受肥胖因素影响较大,无论男女,超重者患病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约为3~5倍。除了与体重指数(BMI)相关之外,还与患者肥胖体形、腰臀比(WHR)密切有关。中心性肥胖女性WHR>0.85,男性WHR≥0.9,内脏脂肪明显增多,如肠系膜、大网膜等,患2型糖尿病危险性较高。若家族史与肥胖共存,患病率增加。肥胖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机制在于,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患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人口老龄化
约有87%患者为40岁之后发病,患病率与年龄密切有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随年龄增长,个体胰岛细胞线粒体氧化磷的酸化功能明显减退,且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
1.4 饮食运动
喜甜食或摄入高蛋白、精制淀粉、高热量、高脂肪等,易引起肥胖,导致2型糖尿病。动物试验指出高脂肪饮食和胰岛素抵抗之间有密切关系,摄取高膳食纤维,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性下降。研究发现,经常摄入甜食和主食摄入量过大,与糖尿病有显著关联,OR=2.73、3.45。学者另外指出,经常摄入油腻食物也可引起糖尿病,OR=1.35[2]。
体力活动少或缺乏运动可使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中重度体力劳动者比较,轻度劳动及缺乏运动者患糖尿病的几率较高,约为其2倍。经常锻炼是糖尿病保护性因素,OR=0.44[3]。
2. 2型糖尿病防治措施
2.1 科学饮食
对于高危因素者,特别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展开科学饮食指导,改善高血糖,减轻体重,改善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结合饮食喜好和高危因素,制定每日总热量,确定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比例,限制食盐和烟酒,合理分配每日三餐,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包括豆制品、粮食、水果、蔬菜和奶等。部分蔬菜主要成分为淀粉,应计入主食量,包括芋头、土豆、山药、白薯等;除黄豆外,豌豆、红小豆、蚕豆、绿豆和芸豆等也应计入主食量。分析表明,在饮食上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减少能量摄入,适量增加可吸收纤维成分,对2型糖尿病防治极其有益。
体育锻炼:指导确诊患者及高危患者适当、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及血糖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程度。
2.2 降糖治疗
加强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等,使其掌握疾病一般知识及防治要求,按医嘱或说明书规范应用降糖药,配合治疗。
2.3 社会防治
加强多地区协作,促进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针对2型糖尿病建立三级防治体系及疾病监测网,实现糖尿病制度化和科学化防治[4]。做好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及登记工作,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在社区内,将糖尿病列入综合防治疾病范畴,针对社区全人群及高危人群展开干预,利用各种媒体途径,如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广播等,普及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在此过程中,糖尿病协会及糖尿病学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对糖尿病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专科医生、营养师、社区护士、卫生管理干部和工作者等,展开培训和教育。跟踪搜集防治工作的有关资料,给予阶段性评估,以此对2型糖尿病原预防控制方案进行指导和调整。
3.结语
2型糖尿病对个人健康和生活有直接危害,影响因素多,包括家族史、肥胖、人口老龄化、饮食和运动等,由于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必须针对影响因素做好防治,从科学饮食、体育锻炼、降糖治疗和社会防治等方面加强干预,控制糖尿病进展,减少糖尿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彤,李英华,李莉,聂雪琼,黄相刚,石名菲.中国6省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01:11-15.
[2]陈妍,林羽,林娟,林丽娜,杨曼华,李红.2型糖尿病急诊患者危险因素管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5:5-8.
[3]胡进,黄金.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19:94-97.
[4]程捷,万斌,李雯霞,左亚芬,席梦君,李桃香.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8:1654-1656.
论文作者:顾红燕 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糖尿病论文; 因素论文; 肥胖论文; 家族论文; 饮食论文; 患者论文; 患病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