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普及率追赶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及率论文,实证论文,中国传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媒是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国情是文化国情的重要内容。笔者已从总量的角度对传媒国情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论是:中国传媒总量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迅速扩大,传媒实力已超过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并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正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传媒大国。(注:胡鞍钢、张晓群:“中国传媒迅速追赶的实证分析”,《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3期。)总量是反映事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均量是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人口众多,人均量更能体现发展水平。本文将对中美日俄印五国传媒的普及率进行国际比较,提出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传媒普及率处于什么水平?传媒普及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中国传媒普及率的追赶状况是怎样的?中国传媒普及率追赶的动因是什么?
一、传媒普及率国际比较
现代传媒是一个复杂体系,包括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游戏、音像制品及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形态。为了突出重点,我们的比较研究集中在最为普及、影响力最大的四种主要传媒——日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
1.五国日报普及率比较
日本和美国的日报普及率很高,日本千人日报拥有量达到500多份,美国达到300多份,都远远高于其他三国的水平。中国千人日报拥有量基本保持在40份左右的低水平上,90年代以后有一定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俄罗斯在90年代初报业比较发达,千人日报拥有量达到500份左右,之后迅速下降,到2000年只有105份。印度的报业开始也很落后,1985年千人日报拥有量只有20份,2000年达到60份,略微高于中国的水平。
2.五国广播媒体普及率比较
美国千人收音机拥有量明显高于其他四国,70年代初有1500部左右,80年代后增加到2000多部。日本的千人收音机拥有量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也是在70年代初部有200部左右,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到900多部。与这两个国家相比,中国千人收音机拥有量处于较低水平,70年代初中国的千人收音机拥有量为80部左右,80年代中期以后有了一定增长,达到300多部。印度千人收音机拥有量的水平更低,70年代初为30部左右,到90年代末增加到120部左右,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俄罗斯的千人收音机拥有量略高于中国。
3.五国电视普及率比较
美国和日本的千人拥有电视量远远高于其他三国。美国1965年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362台,2000年增加到854台。日本1965年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285台,2000年增加到725台。中国1965年千人电视机拥有量只有0.1台,1990年达到156台,2000年达到293台。印度电视发展的水平很低,1965年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0.002台,1990年为27台,2000年为78台。俄罗斯的电视普及率低于美国和日本,高于中国,1990年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365台,1998年为420台。
4.五国互联网普及率比较
日本互联网普及速度高于美国,2000年日本千人互联网用户达到371人,超过美国。虽然中国的绝对水平比较低,但中国的发展速度却是最高的。2000年千人互联网用户是1995年的356倍,美国是4.5倍,日本是23.2倍,印度是15.9倍,俄罗斯是14.2倍。
5.相关系数分析
从计算结果来看,中国的日报与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的相关系数为正值,说明四种媒体共同发展。印度的情况与中国类似。日本日报与收音机、电视机的相关系数为正值,与互联网相关系数为负值,说明在互联网开始发展后,日报普及率开始下降。俄罗斯和美国日报与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说明两国电子媒体与数字媒体发展的同时,日报普及率在下降。五国共同的规律是:收音机与电视机发展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它们与互联网发展也存在高度正相关性,这说明电子媒体之间以及与数字媒体之间存在着互补性,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传媒普及率影响因素分析
传媒是社会的结构性因素,传媒的发展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从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五国的传媒普及率有很大差距,美国、日本在四种传媒普及率上都比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高出很多。为解释这种差距的原因,也即分析传媒普及率的影响因素,我们对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看,日报普及率与人均GDP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弹性系数为0.97~1.26;与文盲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弹性系数为-0.18~-0.28;与城市化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弹性系数为0.37~0.71;与R&D投入占GNI比重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9;与贸易占GDP比重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弹性系数为0.59~0.73;与人口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弹性系数为0.15~0.21;与新闻自由度有负相关性,弹性系数为-0.50~-0.40。对收音机、电视机和互联网的回归分析在相关性上也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果。
从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传媒的普及率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全球化程度、人口以及新闻管制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传媒的普及率。城市化水平和全球化程度影响也比较大,城市化水平越高、对外开放程度越大,传媒的普及率就越高。教育和科技水平也有一定影响,文化教育水平越高、科技越发达,传媒的普及率就越高。另外,传媒的普及率还受新闻管制的影响,新闻自由度越大,传媒的普及率就越高。
三、中国传媒普及率的追赶状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不断缩小着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千人日报拥有量来看,1980年中国是美国的11%,到2000年提高到26%;与日本比较,从1980年的5%,提高到2000年的9%;与俄罗斯比较,从1990年的7%,提高到2000年的52%。其他三种传媒普及率的追赶速度更快。
从增长弹性的比较来看,在80年代中国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增长弹性是最高的,尤其是电视机的增长弹性高达15.1,这是我国电视机普及率迅速提高的时期。在90年代后期,中国互联网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增长弹性高达744,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是我国互联网迅速普及的时期。电视机普及率在80年代的迅速提高,和互联网在90年代以后的高速发展,是我国传媒普及率整体追赶的主要因素。
四、中国传媒普及率追赶的动因分析
上文对多个国家传媒普及率的回归分析表明,传媒普及率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全球化程度、人口以及新闻管制等因素的影响。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笔者把中国传媒追赶的动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高速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中国2000年的GDP相当于1978年的7.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9.5%。(注:《中国统计摘要》,北京:中国统计出报社,(2002),第19页。)经济的发展使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的提高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在支出中份额的减少,使更多的居民能够有能力获得传媒产品,这是促进传媒普及率提高的经济因素。
二是教育和科技不断发展。建国以来,国民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逐步上升。教育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获得传媒、利用传媒,也增加了对传媒的需求,这是促进传媒普及率提高的文化因素。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变革,使传媒产品生产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渗透能力更强,这是促进传媒普及率提高的技术因素。
三是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为50212万人,与1978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净增32967万人,相当于1978年的2.9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55%,远高于同期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21%);城镇人口比例由1978年的17.9%上升为39.1%,提高了21.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6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统计,1975-2000年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4.3%,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率(3.7%)和世界平均增长率(2.5%);城市人口比例中国提高了18.8个百分点,与世界城市化率平均水平(47.2%)缩小为11.0个百分点。(注: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162-163)与农村相比,城市的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口密集,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文化教育比较发达,是传媒产品制作、生产和传播的集中地。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传媒普及率提高的一项重要原因。
四是参与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传媒产品和传媒资本以各种形式渗透进来。从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进口10部以上外国电影,现在超过40部,有30个境外频道已在中国落地,(注:《华宇垄断终结者,影片发行变双寡头》,人民网www.people.com.cn,2003年9月1日。)60多个境外传媒企业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排名前十位的杂志半数以上有外资的股份。(注:赵小兵:《准备好了吗?外资进入传媒市场的大幕拉开》,新浪网www.sina.com.cn,2003年5月21日。)国外传媒的进入,刺激了受众对传媒的需求,也加剧了传媒的竞争,这对提高整个传媒普及率是有益的。
五是传媒经济快速成长。据统计,我国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的广告收入1983年只有7330万元、1624万元、1806万元和1081万元,到2001年分别达到179.4亿元、157.7亿元、18.3亿元和11.9亿元。(注:《中国广告年鉴(2002)》,新华出版社,第43~45页。)我国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从1998年起,我国传媒业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利税总额已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利税产业。(注:常永新:《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华广告网,www.a.com.cn,2003年4月14日。)目前,我国已组建起几十家传媒集团,在广东、上海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传媒集团的规模已达到几十亿或几百亿,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传媒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新闻传媒单位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使它们有能力进行设备引进和技术更新改造,这对提高传媒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传媒竞争的逐步加剧,使传媒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受众的需求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反过来也增加了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六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去20多年我国人口结构的一种重要变化趋势是家庭户的迅速增加,据统计,我国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的平均4.41人,下降为2000年的3.44人;家庭户由1982年的22203万户,提高到2000年的34837万户,净增12634万户。(注:《中国统计年鉴》,(2002),第95页。)对传媒产品的消费一般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家庭户的增加相应增加了对传媒的需求。
五、结论
中国国情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人口多、底子薄,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发展很快。中国传媒普及率的变化也是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传媒普及率十分低,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传媒弱国。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中国传媒的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逐步缩小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已摆脱了传媒弱国的地位,并逐步向传媒强国迈进。
传媒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基于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传媒的普及率受到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城市化程度、全球化水平、政府管制以及人口等社会变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教育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参与全球化程度加深,这些是中国传媒普及率迅速追赶的主要外因。当然,传媒业自身的改革也是的重要内因。
未来20年是中国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许多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经济发展将推动文化、科技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并为中国传媒的进一步追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可以说,未来20年也是中国传媒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传媒普及率将进一步大幅提高,逐步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传媒业应当抓住这个重要发展机遇,制定提高全民普及率的发展战略,争取使中国早日成为屹立于世界的传媒强国。
责任编辑注:本文图表有删节。
标签:传媒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