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第二幼儿园 331200
摘 要:生态教育从系统、整体、联系、和谐的视角看待教育问题。本文遵循这一概念,首先分析了幼儿园区域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态式教育 区域活动 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始更加关注幼儿的发展,倡导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的环境。区域活动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与指导间接性的特点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在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缺乏清晰的理解,使得活动常常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区域活动价值的发挥。在此基础上,借鉴生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析了当前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从生态教育的角度审视区域活动中的问题
1.区域活动目标设定固化,单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幼儿园教师严格按照预设活动组织活动,缺乏灵活性;这些区域之间的活动是孤立的,缺乏整合。区域活动缺乏灵活性不仅限制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点,还易使教师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发产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新内容。
2.选择的区域活动内容缺乏连贯性。在实践中,区域活动通常被视为对集体活动或小组学习活动的补充,未能与集体活动建立积极的互动和动态变化关系,从而难以利用起区域活动的价值。区域活动与儿童日常生活经历和群体活动之间缺乏连续性,不能在地区之间建立有机生态关系。在这种区域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经验并不全面,是片段的和静止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固定场地和区域活动时间。在安排区域活动场地时,教师易将场地看作是固定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动静交替的原则。教师对班级区域的安排包含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儿童观。如何有效地使用和组织班级内的各个小区域,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空间,避免不同活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这些都是教师在布局环境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就区域活动的时间而言,教师也受到班级管理的影响。有时,幼儿才刚刚找到适合自己的区域,并准备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班级管理人员指出活动结束了。因此,幼儿看似自由、充足的活动时间实际仍是断续、分割的。
4.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生两种极端情况。在区域活动的管理中,师生关系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教师的高度控制,教师担心如果孩子完全享受自由时间,他们将无法获得新知识,因此,对幼儿来说,自主活动受到严格控制,使区域活动成为另一种变相的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完全放手,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的游乐场。
二、在生态教育下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1.区域活动的目标设定应体现出反映了生成性、动态化。将生态教育理念渗透到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强调区域活动目标设置的生成性和动态化,避免预设性过强的活动目标。预设性较强的活动目标违背了区域活动的基本理念,违背了让儿童在自由的情境中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出发点。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标设置生态化,教师的关注点就不再仅停留于单一的区域活动目标,而会将目标的设定指向儿童内部发展的良好生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区域活动的目标设置需要在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明确该年龄段幼儿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教师可在观察幼儿活动、与幼儿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幼儿和活动的理解,灵活地对活动目标进行调整。
2.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应考虑到儿童经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根据生态教育的理念,这就意味着在安排区域活动时,应考虑小组活动,日常活动和幼儿园区域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形式的区域活动之间的联系。活动的内容应能够帮助幼儿将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向更广泛的空间延伸、扩展,将学习从“教师要求”转变为“儿童主动”。区域活动的内容往往是生态的,区域活动而是儿童新的兴趣点和经验增强点的来源。通过提高整个课程中区域活动的比例,教师创造丰富的生活情景,渗透每个区域活动的内容,打破区域各行其是的状态,使儿童能够在区域活动中更自由、更自主地开展活动,让孩子们的活动体验更加完整和连贯
3.区域活动的组织安排应遵循空间连续性和时间灵活性。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一般分为:语言区,艺术区,泥塑区,表演区,烹饪区,种植区,建筑区和养殖区。设置区域时,位置相对固定,并且它们之间没有实质的对话和通信,通常被安排在课堂周围并通过装饰分开以形成不同的角落。班级的课堂活动主要安排在班级的中心,孩子们围坐在教师的周围。这种空间布局不仅违背了现代儿童教育的概念,而且也不符合生态教育的观点。根据生态教育理念,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应打破空间布局中传统的角落布局。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连接和分离不同的区域,并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划分空间位置。每个班级的整体空间相对固定,但是班级的相对空间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改变。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走廊中安排某些区域,或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在户外安排一些区域,这样会扩大班级的实际活动空间。
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幼儿一样是平等的学习者。教师观察儿童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不断地发现孩子、了解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滕守堯 《文化的边缘》.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2]滕守尧 《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文作者:彭婉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区域论文; 教师论文; 幼儿论文; 生态论文; 班级论文; 目标论文; 儿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