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成果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部分科技成果可以实现产业化,但目前产业化水平尚低,处在起步阶段;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密切了农业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应加强领导、支持重点、制订规划,从政策和管理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加快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产业化 对策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及特点
(一)基本概念
1.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对先进、成熟、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技术经济活动。
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一种商品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活动,是由成果条件、生产条件、市场条件三方面的要素所构成。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前提,规模化生产是产业化的保证。它和纯粹的研究活动、一般的技术活动、生产活动和商品经营活动在内涵上有质的区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以新科技成果为起点,进行成果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以科技新产品占领市场为手段,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要求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系统和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主要特点
1.农业与其它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共同特点。(1 )目标成果选择,或称产业技术选择。实行产业化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其它行业一样,要具有技术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配套性,通过再开发可以生产系列配套的新型产品,其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市场潜力大、需求弹性高,在市场的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2 )基本的生产条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样要进行中间试验、生产试验和小样试产,取得正式投产所必须的技术参数、工艺条件、环境要求、产品的时空适应范围及市场容量预测,并要筹措和组建规模化生产的资金、场地、生产装备、管理组织和训练有素的各类人员。(3 )产品相对稳定并不断创新。在生产和营销上保持产品相对稳定,在市场的同类产品中占有相当份额,但又要在品质、外观、规格、包装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发系列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4)经济效益为中心。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其它产业化一样,一定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5)相应的层次性。 科技成果产业化基本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在传统产业中大量吸纳科技新成果,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第二层次是综合采用一系列同类或相关科技成果,从传统产业中逐步分离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新产业;第三层次是高科技产业化,通过高技术成果的开发,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形成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
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行业特殊性。(1 )产业化项目的局限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应用、开发研究中,大约有40%左右的农业科技成果可以产业化,这主要是指那些环境条件易控制,具备系列品种、配套技术、能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或深加工的成果。(2)技术可控性差。 成果的知识产权难以有效保护,多数成果一旦投入生产,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复制利用,从而影响成果产业化。(3 )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力相对较弱。农业是微利弱质产业,其经济效益较低,市场对农业科技产品的需求不强,必然对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4)现有的农业企业或农业科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动力不足。
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总的状况是:刚刚起步,已显活力;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条件虽有,但很不完善。
(一)农业科教单位及涉农企业依靠农业科技成果建立了一批经济实体和科技产业,并出现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雏型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科教单位的科技开发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出了一大批物化技术成果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应用。一批农业产业吸收了农业科技新成果,大大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如种子业、养猪业、养禽业等。一批涉农企业吸纳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形成科技产业,正走向产业化,如化肥业、饲料业、农药业等。与此同时,各农业科教单位也相继成立了一批开发经营机构和经济实体,其中部分经济实体发展成为科技企业、科技产业。1995年对2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农业科研单位调查,1994年科技经济实体总数为715个, 科技开发纯收入总额达到1亿余元,平均每个实体纯收入约25万元,有18 %的科技经济实体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说明农业科技经济实体正在向科技企业方向发展的态势。
科技经济实体和科技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涌现出了一部分先进实例,出现了一些产业化的雏形。如:天津市农科院黄瓜所以良种选育为龙头,走出了育、繁、加、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化的成功之路,年纯收入已近1000万元,年人均创纯收入达20多万元;浙江农大的饲料科学研究所,以开发浙大1 号全价饲料和菜籽饼解毒剂为龙头产品,与全国24个省市228个厂家联合形成开发、 经销、服务网络,并逐步向集团公司和产业化发展,该所年产值达950 万元,利润312万元;上海农科院所属的农林食用菇类开发有限公司, 既是食用菌所技术成果的生产应用基地,又是香菇科技产业化的具体实践,从1991年到1994年,总产值达5000多万元,创汇600多万美元, 公司税后利润已达600多万元,人均创利20万元; 山东鼎立农科院又称淄博鼎立科技有限公司,产研结合,院和公司合一,以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的饲料为主,短短几年内,由1间办公用房、3000元资金、5位职工的饲料开发部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民营企业,跻身于全国饲料工业百强之林。
(二)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可转化为产品、商品,可望能成为产业并走上产业化
据调查11个省级专业所,1990年~1994年的5年间,共获成果162项,形成产品作为商品出售的有68项,占42%。据对7 个地区农科所的调查,在上述5年间获成果195项,形成产品作为商品销售的130项,占66.6%。再据部分省级农科院调查,成果转化商品的比例,略低于农业所和地区所。综合分析,大约有50%左右的农业科技成果可以形成产品、商品供应于市场。而这些产品、商品能形成真正的产业,并走上产业化路子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可望能成为产业的,大体可归纳为六大类:
1.种苗类。如动植物、微生物的种子、种苗、种畜、种禽、菌种等。
2.饲料类。如养殖业的各种饵料、饲料及其添加剂、防霉剂、诱食剂、动物的营养品等。
3.植物营养剂类。如化肥、微量元素、复合肥、微生物肥等。
4.药物类。如农药、兽药、疫苗、诊断液、鱼药、蚕药等。
5.化学调节剂类。如保色剂、保鲜剂、生长发育调控剂、激素类等。
6.农产品加工类。如食品、饮料、各种优质农产品、特种保健品等。
上述6大类农业科技产品经专业化、规模化、 集约化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将逐渐走上产业化的路子。此外,软科学类咨询产业已经兴起,也将形成新的产业。
(三)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经验和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虽然刚刚起步,但从农业科教单位的实践中已可以看到不少经验教训,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思想观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各级干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也就是说要“换脑筋”,要认识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导向,兴办科技产业使一部分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领导到科技人员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与经济建设需求相脱节的那种科学研究模式,切实把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富裕农民的各项关键技术上来,在取得成果后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转移到生产中去,对于一些可产业化的成果,则更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其进入传统产业或发展成新的产业,并树立现代经营管理意识,满足市场的需求。
2.选准产业项目。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要选择可以产业化又有较广阔市场前景的项目,并逐步从单项向多项、向系列化方向发展。项目选准了,就能为科技产业和产业化打好基础。
这里,首先是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项目都会有一定的风险,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关键在于真正掌握消费者的需要、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农村经济的需要,然后作出项目的选择。其次,要尽量先选用本单位的研究成果,特别要选技术含量高、可控性强、经济效益显著、适应范围广的成果产品,如农作物和果蔬杂交种,已成为一些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拳头科研产品,东北诸省的玉米杂交种系列,天津市农科院的黄瓜系列品种,湖南省农科院的辣椒系列品种都是比较成功的实例。
3.选拔得力人才。总结兴办科技产业成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除少数属于项目选择的失误或市场情况不明所造成外,失败的大多数属用人不当所致。办得成功的科技产业,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并围绕带头人,形成一支素质好的骨干力量。他们能出于公心,为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而兢兢业业工作;他们能倾听各种意见,团结内外力量;他们能依据市场动态而作出经营决策,搞好生产和营销;他们能科学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4.建立生产、科研良性循环的机制。凡是成功的农业科技产业,其生产和科研都是相互推动的。天津市黄瓜所办了产业继续抓科研,从未间断过黄瓜的良种选育,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抓了科研再促产业。重庆市农科所创办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出了各具特色的番茄、辣椒、茄子、玉米4大作物5大系列的拳头良种,科研、开发、生产良性循环。反之,有些单位,办了产业,丢了科研,成为无源之水;也有些单位,出了成果,不思发展产业,小打小闹,形不成大气候。
上述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有关部门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缺乏有力的引导、保护和支持,致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也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
三、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力措施,它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主要有4个重大作用: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把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开发和农业生产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急需的技术产品或直接用于改造农业传统产业,或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它不仅能够加快农业成果的转化速度,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益,从而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促进经济繁荣,并可加速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转变农业科技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成果为内容,再通过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开发和市场开发,将农业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要求调整机构、调整科研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分流人才、转变机制,还要求农业科技系统结构和人、财、物等科技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导致农业科技运行机制的转轨变型,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
(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教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
部分具有适宜条件的农业科教单位,通过办适量的经济效益大的科技产业,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增加收入,缓解本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困境,稳定科研和教学工作秩序,改善科研、教学条件和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同时,产业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对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人才,推动农业科技教育的进步。
(四)推动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输出,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当前,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已与国际化联在一起,农业科技产品的国内市场也已经与国际市场联在一起。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必然促进大批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输出,对我国农业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从而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商品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虽然当前仅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广阔远大,它是农业科研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新的重要的高级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由于农业科技本身的特殊性,农业科技成果不可能都实现产业化,相当部分的农业科技成果仍然将通过技术推广扩散的模式,应用于农业生产。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很大可能是: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是骨干,广大农户是基础。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研单位出成果,由龙头企业牵头,加上一片基地,再加上一大批农户,然后不断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生产力。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将使现有的农业科研机构出现分化,走多种模式发展的道路:(1)科研、开发经营型。 即:研究所一方面强化科研、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另一方面兴办科技开发经营实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科研与开发良性循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政府仍然拨发事业费。(2)科企联合型。 由研究所不断提供新技术,由企业不断开发生产,利润共同分享,两者相辅相成。如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先后与全国50多家饲料工业企业和养殖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科技为纽带的科技开发生产组合。(3 )科技企业型。研究所在科研、开发经营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以新技术、新成果为依托,实现产业化、集团化生产,自身收效较高,经费基本自立,实施企业化管理,而成为科技型企业。如天津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的绿丰园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农科所创办的科光种苗有限公司等。(4)进入企业集团。 这类研究所从隶属关系上脱离了原农科院系统,而加入了企业集团。如云南省农科院烟草所,整建制地进入了云南烟草集团公司。
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将选择技术含量高的具有系列性科技成果,组建少量的科技企业或产业,起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多模式并存,引导农业科教单位的成果进入产业,长入经济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将出现4种主要模式:(1)农业科教单位自办或与企业合办科技产业。(2)农口企业办科技产业。(3)发展民营农业科技企业。(4)组建大型农业科技企业集团。在这4种模式中,农口企业办科技产业和农业科技集团是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因而要引导农业科教单位的成果进入这些产业。同时,也要积极支持农业科教单位以多种形式自办或合办科技企业。理由有二:一是在我国现阶段,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尤其是先进的科技成果,多在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些单位兴办科技企业,可以直接应用最先进的适宜科技成果,能够促进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农业科教单位兴办科技产业,可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使其尽快走上科研、开发、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对于促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也至关重要。
对于现有农口企业兴办科技企业,应予鼓励,但近期应支持他们吸收最新科技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民营科技企业也应鼓励其发展,但它在现阶段内还不可替代现有的农口企业和农业科教单位在农业及其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组建大型科技企业集团,符合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可积极试点。
(二)支持重点项目,制订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和规划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总目标是通过建设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项目,在各农业生产领域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附加值和农业总产值,为建设现代农业和本世纪末农业科技进步和贡献率达到50%左右,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和物质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应当选择重点项目,强化支持力度。近期重点支持以下若干项目:(1)种子、种苗产业化;(2)新农药产业化;(3 )新肥料产业化;(4)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及其技术装备产业化; (5)蔬菜类产业化;(6)食用菌产业化;(7)花卉产业化;(8)优质瓜果产业化;(9)棉、麻、油、烟、糖、蚕、茶等的产业化;(10 )配合饲料及饲料生产、饲料加工设备产业化;(11)兽药及兽用疫苗产业化;(12)瘦肉猪、鸡、鸭、牛、羊、兔、鹅、珍禽产业化。在上述的产业化中,既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又有高新技术的渗入。
根据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要制订近期(到2000年)、中期(2010年)和远期(2010年以后)的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和规划,规划中要明确战略方针和目标,特别要确定拟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以及必要的战略措施。近期产业化项目以改造传统产业技术为主,并有重点地选择少数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鼓励“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向科技产业化立项投资。
(三)造就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和优秀农业工程技术人才
人才缺乏是当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制约因素。不管是涉农企业,还是农业科教单位,优秀的领导、经营管理、供销、工程技术等人才都非常缺乏。因此,培养人才和流动人才是当务之急。
应从长计议,培养专门人才,合理流动人才。农业科教单位应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产业化项目,还要在现有人员中选拔有培养潜力者送到综合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进修学习,或送到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挂职锻炼。农口企业也要输送合格人才到农业科教单位,以取长补短。农业院校的农业技术学科,应设立有关工程技术课程和经营管理课程,让农业科技人员掌握必需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需要。在上述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年轻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的持续发展,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具有较好的市场环境。但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仍然很不健全,现有农业科技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权交叉混乱,一些管理制度尚未理顺,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农业科技企业自身难以解决。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法规。促进农产品市场、农用物资和资金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和农业技术市场体系的发育和成熟,并就各类市场管理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第二,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条件,贯彻公平竞争的原则。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科教单位,在生产经营权限的管理、生产经营手续的审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等方面,与其他单位一视同仁。
第三,农业科技企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采取企业管理的办法。产权关系要明晰,推行股份制试点,探索国有民营的经营形式。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原则,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单位利益,又要充分下放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在企业内部,逐步实施现代企业制度。
(五)制定必需的政府扶持政策
当前应首先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调整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政策。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企业和农业建设方面的投资中,应有相对稳定的比例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国家、部门、地方都要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风险基金;每年都有一笔农业科技产业的低息或无息贷款。这样就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注入了必要的也是急需的启动资金和扶持资金。
二是对农业科技继续实行和认真落实优惠政策。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农业科教单位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是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及其产业化起到了重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目前,有些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随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政策显得更加重要。
三是健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政策,不仅会影响成果研制单位的利益,制约农业技术创新,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分散和混乱,出现多家重复开发同一成果而互相冲击的现象,难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应尽快提上日程,抓紧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四是国家或地方试建一批农业高科技园区。吸收各方人、财、物力,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农业科教单位为技术核心,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组建各种类型的农业高科技园区。
适宜的科技成果、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必需的资金投入、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部条件,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必需的政府扶持政策和健全的法律法规则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农口企业和企业集团、农业科教单位等,只要运筹好这些内外条件,形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对策,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定将健康地较快地发展。
收稿日期 199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