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论文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论文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

伍强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如何在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后重点探究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期高校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互联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 “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大学校园中数字化信息得到了不断普及,这一发展变化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向情感心理转变,学习研究向休闲娱乐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且还会让他们感到心理上的困扰。单纯地应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无法解决当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反而会让大学生更加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必要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开辟新的教育方式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二)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需要

互联网环境是复杂的,许多安全保障机制是不健全的,大学生沉溺其中很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互联网对大学生容易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危害:第一,容易让大学生发生角色错位,沉溺于“人机”交往而忽视人际交往;第二,容易让大学生发生人性异化,在人格结构方面更多地表现出数字化倾向;第三,容易让大学生出现自我迷失;第四,容易弱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从而做出道德失范的行为;第五,容易使大学生沉溺网络无法自拔。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二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其积极影响来看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当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课程讲授,并辅以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整体上来说气氛较为呆板,形式较为单一。对于心理咨询室,学生一般是具有抵触心理的,他们去做心理咨询受到其他人的嘲笑。而不管是心理讲座还是心理课,基本上都是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学生并没有机会去主动探究心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互联网给了学生新的途径去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在课堂中并未理解的知识,学生有了去深入探究的有效方式。互联网真正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其二,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课堂授课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能讲授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很难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丰富,视野日益开阔,导致课堂授课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课堂授课内容,从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心理课学习的兴趣,提升心理课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影响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心理健康的技能与知识,但是互联网中也充斥着大量色情、暴力、反动等网络糟粕文化。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这些糟粕文化他们并不具备坚定而正确的选择倾向,往往是全盘吸收。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十分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文化的影响,基于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肩负着更加繁重复杂的教育任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把书本中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中良莠不齐的文化,教给学生如何在网络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 “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分析

(一)要明确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把相关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资源、信息、方法等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传递给他们,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其一,通过宣传、普及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保健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预防、控制、减少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其二,通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按照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积极向上的潜能,而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激发大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潜能,促使大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

(二)建立健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与监管机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事前通过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来确定目标,事中通过提供项目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及效果来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事后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薪酬制度、激励措施结合起来,不断调整、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这将有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认清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在行业中的发展定位。

在虚拟、自由的互联网中,学生很容易沉溺其中,如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社交等,不仅会耗费很多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了还会出现由于自身随意的网络言行而弱化道德意识的现象。所以,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建立健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与监管机制,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其一,加强外部力量建设进行引导。高校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熟练网络专业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可以灵活自如地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有效、及时地交流沟通,敏锐地感知学生心理动态,对于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不良言行进行及时的监管、引导、干预,避免不良舆论的产生[2]。其二,加强内部力量的驱动作用。大学生作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拥有一定的网络自律精神与能力,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内部力量驱动自己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心理。

(三)高校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综合运用多种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进行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视频、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在多平台实现全方位的互动、交流,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创新[3]。其一,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与社会焦点相结合建设高校红色门户网站,做好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工作,在网络舆论中掌握主导权。其二,高校要加强建设网络文化。在网络空间中要坚持包容的态度,敏锐把握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以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基础主动出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四)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来不开师资队伍的支持,教师专业水平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高校必须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其一,高校应大力聘请专业化、高素质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及专业心理医师等,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其二,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利用课题研讨会、兄弟院校交流、公开课评选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素质,从而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引进新知识、新理论及新观念。另外,还可以加强资源整合,与知名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咨询室等建立合作,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比如在线咨询、宣传活动、专题讲座、团体活动等,从而提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4,5]

为了确保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对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前,先用文献[1]提供的示例数据进行了验算:按照式(4)~式(9),可以计算文献[1]表B.1及表B.2的结果,但无法按照式(10)~式(14)计算出文献[1]表B.3的结果。本文直接用四参数坐标转换软件[7]进行计算,获得文献[1]示例数据的平面位置精度SXY =1.0 mm,文献[1]给出的结果SXY =1.1 mm。在计算时需要注意,文献[1]采用三参数进行坐标系旋转,自由度为51;文献[7]采用四参数进行坐标系旋转,自由度为39。

四 结语

“互联网+”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需要。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不仅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透过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让大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扰,接受心理治疗;为大学生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降低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总之,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机制,保障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发展。

两三岁的孩子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孩子喜欢摸自己的生殖器,有时他们也会要求摸妈妈的乳房,跟妈妈一起洗澡。面对这些情况,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越坦然,越有利于孩子接收正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文君.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 ,2018,5(17):161-162+176.

[2] 毛俊青.网络时代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7,4(20):93-94.

[3] 范亚丽.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的构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03):103-106.

[4] 李磊,张永臣,李小青.谈自媒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J].学周刊,2019(21):13.

[5] 赵子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思考[J].智库时代 ,2019(26):77+80.

本文引用格式: 伍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65):155-15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5.069

作者简介: 伍强,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  ;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