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中历史教材导论教学_中国历史论文

重视高中历史教材导论教学_中国历史论文

要重视高中历史课本中引言的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言论文,课本论文,重视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中国历史教材共三册,即《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和文科生选修的《中国古代史》一册。三册教材中,在每章教材的前面都有一段言简意赅、立论贴切的引言。这些引言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中逐步体会到学好引言、教好引言,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1990年第二版《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关于高中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只有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章节的安排,而没有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提纲挈领的“几点说明”,这是一个缺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两方面弥补这一缺憾,一是参考初中中国历史部分的“几点说明”,二是重视高中中国历史课本中引言的教学。这些引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教学内容纲要的作用。我们把每篇引言和教学大纲中初中中国历史“几点说明”逐段对照,发现这些引言内容更深广,教学的指导性更强,体现了对高中历史教学应有的较高要求。从对比中,我们还发现,《中国古代史》的引言多以概述教材内容为主,《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引言多以交待历史背景为主。现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一些导言的精妙风彩。

1.概述历史内容的引言。《中国古代史》各章的引言主要是概述各章内容。如第一章的引言,简述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四个阶段,即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和部落联盟四个时期。第十一章的引言,着重说明何谓南朝,何谓北朝,并分别指出各自的重点内容。第二十八章的引言,概述了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的四个方位的史实,即东统台湾,北抗沙俄,西平叛乱,西藏管理,这种方位明确的概述十分有利于教学。又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北洋军阀的统治》一章,历来教材中此内容宠杂,教学困难,师生都不易把握内容线索,而这章的引言却以简炼的文句,很有条理地概述了本章的四个重点内容:一是北洋军阀统治的逐步建立;二是帝国主义乘机扩大侵略;三是革命党人的一系列斗争;四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引言,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认识重点知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结构。

2.说明历史背景的引言。在《中国古代史》中,有关历代文化发展背景的引言,文句凝炼,字字珠玑。如关于秦汉文化发展背景,引言说了三句话:“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关于隋唐文化发展条件,引言说了四句话:“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向学生指出,这高度概括的文句,是归纳史实的典型文句。《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引言,主要是讲与这一章内容有关的背景。如,《鸦片战争》一章的引言,指出时值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一章的引言,指出时值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法国和日本就加紧对中国和中国领邻发动侵略。这样的引言,既扩大了学生的历史视野,也勾通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知识联系。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引言中,还补充了一些教材正文中没提到的背景知识,如上册第六章引言提及了“英美支持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的知识;下册第一章引言补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共产国际的错误策略导致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知识;下册第六章补充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了解这些补充的历史知识,更有利学生在广阔背景下理解教材内容。

3.指明历史特征的引言。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中国古代史》中《明清文化》一章的引言中,提出了“历史特征”这一重要概念。历史特征的概念,是在对许多历史事物本质的认识、比较、鉴别中形成的;而一旦形成了历史特征的概念,它就反映出对历史事物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借助引言指出的认识历史特征的方向,带领学生向着历史思维的深度前进。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引言指明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两大新的时代特点,一是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二是太平天国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学生要认识两大特点,不仅要联想以往的农民战争,联想当时中国的国情,联想林则徐、魏源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活动,还要联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要经过思考,得出结论,这就大大丰富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又如,这册书第三章引言,指明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时代特征,那就是:“中外反动派勾结,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引言根据中外反动派的阶级本质,指出了两者勾结的必然性;而中外反动派勾结,是中国近代现代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可以说,只有理解中外“和好”特点的学生,才是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学生,才是初步理解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的学生。所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特征,是使历史教学向着理解历史上升一步的阶梯。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还体会到,高中中国历史课本中引言,对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问题的叙述,保持着内容连贯、层层递进的特点,连续细读某个历史方面的引言,就会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的系列,能体会出较为深刻的历史见解。

如,《中国古代史》的引言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世界地位问题,分别在商朝、秦汉、隋唐和宋元文化的引言中作了连续确切的评价;关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分别在秦、唐、元、清几个朝代的引言中作了介绍。特别是关于中华民族的融合问题,先后在许多导言中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现摘录如下:

1.第三章引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2.第八章引言:秦汉时期边疆各族“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他们与秦汉政权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3.第十一章引言: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促使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又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第十二章引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5.第十五章引言:唐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亲密,唐朝疆域空前广大”。“那时,边疆各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6.第二十章引言: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发生过多次战争,后来通过和议维持了和平局面,各民族间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

7.第二十二章引言:“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民族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8.第二十八章引言:“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细读以上引言,我们对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地位,会有以下认识:

第一、中华民族融合问题,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全局的问题。

第二、民族融合有着多种途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融合;政治改革促进融合;有的战争也有促进民族融合的客观作用;就是战争时期的和平局面,也有利民族融合。

第三、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四、统一的国家有利于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发展,既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也促使祖国疆域更加广大。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引言中有关民族融合的论述,能使学生深刻认识祖国历史的主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内部友好的历史传统。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引言中,对资本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关系中,从产业革命直到当今世局,有着分阶段的连续叙述,为高中学生中外联系地学习历史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为他们立体地架构历史知识的图景提供了条件。其中,引言中补充的关于日本和美国侵华的背景资料,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关于日本侵华“利益线”范围,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侵华矛盾和日本“大陆政策”,关于日本扩大侵略中国的“国策基准”方案,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和侵华方针,关于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华敌视、封锁政策,等等。这些引言对近百年来侵略中国的最凶恶的两个国家的帝国主义政策,作了比较系统的揭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这些引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总之,由于课本引言内容的重要和文笔的精彩,我们把引言纳入教学之中。引言博大精深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宏观学习历史;引言对历史扼要概述,有利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引言对历史准确的论断,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的提高。因此,每章开篇,我们要认真讲好引言,有的引言还要求学生背诵,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标签:;  ;  ;  ;  ;  

重视高中历史教材导论教学_中国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