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习障碍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高三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点想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教学质量论文,课堂论文,障碍论文,想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高三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学习障碍帮助他们排除障碍,提高心理素质,是大面积提高高三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笔者经过连续五届高三数学教学的实践,在不断探索学生学习障碍同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因而学生在会考和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提出来,供同行参考。
一、高三学生存在的主要学习障碍
我校虽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但它是一所农村普通高级中学,生源不很理想,为此学生进入高三年级以后,学习数学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总复习开始,容量、密度和梯度的增加,他们学习中的各种障碍也明显地暴露出来。
1.心理障碍
(1)进入高三,学生课务紧,负担重,加上教师的“题海”战与“超课时”,他们总觉得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卷,一天忙到夜提高不了成绩,因此而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2)部分学生自身智力较差觉得高考无望,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自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3)教师的教法不当,容量、密度过分加大,难度过于加深,同时把近几年高考试题题型更新,题量增加及分数线的提高等情况不恰当地渲染,从而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4)部分学生满足于毕业,只要求通过会考,因而有随便心理;部分优秀学生自认为数学成绩好,录取不成问题,由此产生自满心理。
2.认知障碍
(1)感知不全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是学习的第一步,由于学生观察力不够强,对中学数学没有全面认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部分的、表面的、零碎的,甚至于是模糊不清的。
(2)对所学的知识缺乏理解和掌握。为了保证高三的复习时间,因而在操作中往往缩短了实际的教学时间,加上容量和密度的陡然提高,造成部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局面。
(3)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较差。在中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解数学题上,由于对知识感知的不全面,对所学的知识缺乏理解和掌握,因此学过之后如雨过地皮湿,留在记忆中的只是题目本身的外观形象,信息储存较少,解题时,不是束手无策便是信马由缰,甚至产生了负迁移。
(4)归纳、推理、综合能力较低。高三数学的教学与复习,时间紧而且要求高,教师为了赶进度或完成复习计划,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造成学生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而把归纳、推理、综合能力的培养置之脑后了。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鉴于高三学生存在着上面种种学习障碍,依据教学大纲和高考命题原则,教师必须不断地改革高三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提高学习成绩。总体的策略是:“适当集中,反复循环,力所能及,着重启发,因材施教,培养能力。”
1.着重启发,起点要低,概念要清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组成的知识体系,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理解了一个题目所涉及的有关概念,才具备了正确的解题基础,由于高三学生中部分中差生,存在着恐惧心理,数学概念不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放低起点,讲清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解新概念的同时,将回顾已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并溶于讲解的例题之中,使学生在解题中进一步深化概念,理解定义,掌握应用公式和定理。如在复习解不等式这一内容时,从复习不等式的定义及分类开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及对数不等式,三角及反三角不等式等,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全面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和方法。在复习复数时,举了这样一个例题:
分析三:设Z=a+bi,(a,b∈R),则有:Z-1=(a-1)+bi,代入已知等式并整理得:(a-1)+bi或(a-1)+bi=(a-1)-bi,由复数相等关系可得:b=0,∴bi=0,即Z为实数。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理清一系列有关的概念,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因材施教,难度要适当,力求使学生力所能及
教学过程的一个中心矛盾是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学习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如果所提出的任务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现区,那么就能推动整个系统向既定目标前进,因此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难度必须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引起中差生的学习兴趣。难度过头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易则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展开。诚然就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而言,随着内容的深化,能力的提高,难度也应有所改变,让学生永远处于思维的最强活动区,这样能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障碍。如我在复习完解几基础知识后,安排了这样的例题。
3.信息反馈要快,结构要合理
复习课中讲例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消化和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若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讲解,就不能及时回收学生的学习信息,因此作为总复习中的一节课,其结构要合理,层次要清楚,力求做到讲中有练,讲中有问;练中有讲、练中有思、练中有得,帮助学生克服能力低意识弱的障碍,提高学生推理、分析的能力,为此,我在高三复习中始终遵循这一原则,教学中,部分例题让学生板演,然后充分发动学生展开讨论,并及时回收信息,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对的繁的互相探讨,方法好的互相交流。例如,在复习函数这一章时,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解:(第一层次,提问奇函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由f(x)为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得:f(-x)=-f(x),从而有:
(第五层次进一步讨论了解指数函数的值域),由上述可推得:
,故原方程无解。
4.基本方法的训练要反复循环
中学数学中各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数学的“双基”内容,也是基本概念和能力的体现,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克服学习障碍,培养自信心的一种途径。而一种数学方法的掌握,必须在经常的反复运用中才能达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例题分析要尽量渗透基本数学方法的运用,并且要力求做到。
(1)缩短重要数学方法的再现周期。例如化归法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它能将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简单,从一般的问题化归为特殊的问题,从结论向已知条件的化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复运用化归法,使学生把握住化归的意识,方法及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克服应用较差的障碍。
(2)注意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联系,使方法和知识融成一体,不断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例4 已知集合,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____。
解:分析可知M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3且在x轴上方的半圆,包括与x轴的交点,N集合是斜率为1,截距为b的一组平行线系,因为M∩N=,直线与半圆无交点,依据数形结合易知:b<-3或为所求范围。
(3)注意一法多用,强化某种解题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有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转化法、坐标法、判别式法、化归法、递推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数形结合法等,而对其中重要的方法,在课堂讲解中要注意多功能地应用,强化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判别式法的运用我通过以下二例加以强化。
除以上所叙述的四个方面外,我认为在高三数学复习开始阶段,由于不少学生如堕烟海,头绪纷乱,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知识适当集中,把分散的各部分的知识点串起来,通过整理、归纳,全力理出一条线,以帮助他们理清头绪,分清脉络,沟通所学章节及学科间的联系,克服感知不全面,认识程度不深的障碍。
当然,探讨高三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改进和改革高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究竟如何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大面积提高高三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适应会考及高考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待于在今后不断的实践中继续探索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