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与建设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与建设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江苏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及其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制造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1)3-0082-05

江苏省的制造业有几十种,根据其对全省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度(即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率),以98年的产值为标准,笔者挑选了比率占前十位的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纺织业(12.91%)、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9.64%)、普通机械制造业(7.05%)、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6.7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6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56%)、服装及其它纤维制造业(4.16%)、金属制品业(4.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90%)、食品加工业(3.89%)。这十个行业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3.82%,因此,对这些行业的分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江苏省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江苏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现以上述十个行业为主,从产品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见下表:

江苏省制造业的竞争力

行业 占全省比率(%)差值

国内市场占有率(%)

93

98 93-98 93 98

纺织业

21.6212.91

-8.71

24.66

23.76

化学原料及制 6.50 9.643.14

15.94

17.74

普通机械制造业

7.09 7.05

-0.04

18.03

22.01

电子及通讯设备

制造业

2.43

6.75

4.32

15.03

11.12

电器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

7.27

6.68

-0.59 15.49

14.82

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 3.82

5.561.74

9.75

10.63

服装及其它纤维

制造业

4.44 4.16-0.28 18.11

16.60

金属制品业

6.34 4.09-2.25 16.38

15.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99 3.90-3.99 11.23

14.26

食品加工业

0.91 3.89 2.98 8.6618.89

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93 98

98

纺织业

418.78 929.8422.771

化学原料及制 140.70 127.6938.538

普通机械制造业

166.62 268.37

25.858

电子及通讯设备

制造业59.71

516.88 46.350

电器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174.96 474.37 42.534

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 91.17

416.56 37.148

服装及其它纤维

制造业91.35

286.57 29.481

金属制品业147.99 288.98 34.114

非金属矿物制品

业160.39

279.59

20.578

食品加工业9.55 283.7231.352

由表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1.制造业的结构。从1993年到1998年,在这十个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的比重上升,其余六个行业皆下降,这表明江苏省制造业结构呈现重工业化趋势,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占全省比重上升最快,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信息化电子化的要求,所以总的说来,江苏省的制造业结构调整方向是符合工业化发展规律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除了纺织业与化学制品业外,其余几个行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较接近,而纺织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逐渐下降的(纺织业是十个行业中下降比例最大的),这就说明江苏省“支柱产业”的支柱作用不明显,资本相对来说比较分散。从一个省来讲,不可能把每一个制造业都搞得很好,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几种支柱产业。虽然化学、机械、电子、交通运输等占全省的排名较靠前,但它们与其它行业所占比重相差不大,优势不明显。这样,与全国其它同行相比,必然会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2.国内市场占有率。江苏省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普通机械制造业等,而那些发展较快的行业如电子、交通运输等的市场占有率却相对不高,说明江苏省目前的竞争优势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从93年到98年,纺织和服装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都有所下降,这表明江苏省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已受到其它同行的威胁。而且某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电气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下降,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下降的最多,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电子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而信息技术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美国的实践已证实了这一点),电子行业竞争力的下降,必然会迟滞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3.产品销售收入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从93年到98年,除化学制品业外,其它几年行业的销售收入都有所增加,纺织业的绝对数和增加的相对数仍雄居榜首,这与其在江苏省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国内的强竞争力相对应。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的销售收入上升较多,且全员劳动生产率也较高,表明这三个行业是有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的行业。但其占全省的比重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却都不算高,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江苏省这几个行业发展不够应侧重发展,另一方面其竞争力也亟需提高。这其实是两个相关的问题,只有这几个行业发展了,其在国内的竞争力才会提高;而只有其竞争力提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当前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国内环境:

(1)买方市场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年增长率达到9.5%左右,各种工业品产量都大幅度增长,从90 年代中期以来,长期供不应求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绝大部分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实现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根据内贸部对600 余种主要商品的调查,1996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的比例为15.0%,下半年为9.1%,1997年上半年为5.3%,下半年为31.8%,1998年上半年达到25.8%,下半年超过35%,1999年上半年达到了66.7%,这说明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稳定下来,买方市场业已形成。伴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商品价格也不断下降,企业平均利润率也呈下降趋势,导致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那些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的企业自然会首当其冲,江苏省企业当然也不会例外。因此,买方市场为江苏省企业进行调整施加了压力。

(2)西部的崛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西部地区的崛起也将会成为必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工资、土地成本低,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市场经济不发达,所以相对于东部来说,发展缓慢。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西部的市场经济已有一定基础,人们的观念也已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思维来运作企业。如果有新的市场机遇,西部再也不会袖手放弃的了。再加上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投入巨额资金,建设铁路、公路、机场等,改善西部基础设施,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西部倾斜,这将大大改良西部的外部环境,吸引优秀企业到西部落户,也有利于西部本地企业的发展。目前江苏省竞争力较强的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对资金、技术的要求不高,西部在这类产业的发展上具有优势。一旦西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江苏省的此类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失去比较优势。但另一方面,西部开发也为江苏省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第一,扩大了江苏省产品的销售市场。近两年,内需不足成为各企业发展的障碍,西部开发所创造的大量需求必将给江苏省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第二,可把江苏省的一些成熟产业转移到西部。如前所述,江苏省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机械、汽车、电子等)已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正在失去。所以,趁此机会,我们可以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利用西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成本,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维持产业竞争力。

2.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挑战,也给江苏省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第一,江苏省企业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被迫接受挑战,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按国际的标准体系、市场需求、价格水平和营销惯例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推动技术进步,真正建立起自我约束的运营机制。第二,借助跨国公司的当地化策略,与跨国公司合作,学习它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贴近市场需求,正从各个方面进行当地化,包括市场当地化、人员当地化、投资管理当地化、技术开发当地化、企业文化当地化、利润当地化、材料当地化等。如摩托罗拉公司在1998年本地采购金额达5.03亿美元,产品当地化率达到58.5%,其中7种型号的寻呼机产品的当地化比例超过80%,而手机产品的当地化率平均亦达55%,摩托罗拉公司还努力培养本地供应商,向他们提供系统的管理、技术培训和支持,并帮助他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跨国公司的这种当地化浪潮也为江苏省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第三,促使江苏省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主要是技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江苏省由于长期以来对人才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外流严重,省内现有的人才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这和经济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必将对江苏省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跨国公司在重视人才方面为江苏省企业树立了典范,如微软斥资600万美元在中国建立研究院,被其网罗的人才摇身一变身价百万,这一举动极大地刺激了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他们也纷纷开列高薪网罗人才。这样就有利于企业及早转变观念,注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从而为企业的腾飞奠定基础。第四,在全球化条件下,信息的交流更为频繁和便捷,有利于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国际知识、技术存量。由于发达国家信息化程度远高于我国,许多发达国家的信息资源通过因特网,已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我们在网上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发达国家各种制度、产业技术动态、产业发展前景、产业组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如果由我们自己通过研究开发或调查研究得来,往往要花费高得多的成本。

三、构建江苏省制造业的竞争力

江苏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支柱产业为机电、汽车、化工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在现阶段,既要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因为目前它们还支撑着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又要有意识地扶持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认真地把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要坚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把一些技术水平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的低档产品的生产转移到西部,也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部分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经济水平与中国较为接近的国家,保持和扩大江苏省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侧重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以纺织业为例:纺织业产值占全省的比率达12.91%,可以说江苏省是一个纺织业大省, 但由于技术水平低, 许多高技术纺织品仍需要进口,1998年纺织品进口额就高达145788万美元。而且当前纺织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刻的、大规模的调整,发达国家初级品生产向具有要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自身则依靠科技优势和科技创新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生产转变。在日本,高技术、高功能、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已打破过去服装、装饰、产业用纺织品各占1/3的局面,前两项已明显外移, 产业用纺织品实际比例已超过40%,因此,日本由传统纺织到纤维高分子、新合纤发展到纤维高分子复合新材料,高科技进步已使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大大提高。这反映了世界纺织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必须及早地认识到这种趋势,以高科技纺织品生产作为江苏省纺织业产品调整的方向,抓紧时机,在市场需求还比较旺盛的阶段提前进入,保持和提高江苏省纺织业的竞争优势。

2.机电、汽车、化工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类产业收入弹性大,生产率上升快,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我们必须对之加以扶持。由于这类产业对资金、技术的要求较高,我们就必须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来培养产业的竞争力。

资金方面:江苏省正处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本来就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而且由于原有体制的影响,江苏省支柱产业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使本来就不足的资金分散于多个企业,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再加上企业还多是“大而全、小而全”型,专业化分工水平低,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分散。因此江苏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国际机械汽车行业进入100强的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全省最大的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仅100亿人民币左右。因此,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兼并、联合,组建一批大的企业集团,同时,要强化专业化分工,依据企业优势,突出主营业务,把非主营业务分离出去,集中资金和精力培植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由于技术发展和市场加剧,目前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战略,精简业务内容,由多元化向以核心业务为主的专业化经营回归,它们纷纷把热衷多元化经营时购并的非技术相关子公司转让出动,放弃过度膨胀又效益不佳的产品,集中力量进行核心业务的经营。所以,我们的大企业也应从“小”处着眼,根据自己的优势,着力在某一方面把企业做大做强。

技术方面: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也是产业竞争力的最终来源。改革开放后,我省支柱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来推动的,由于我们没能很好地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自主开发能力很弱,循环着“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跟进模式。而很多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大多数企业都把核心技术看作是公司重要的资产,作为保密性技术专利或以法律手段加以保护,因此,我们引进的只能是外国已经非成熟或即将被新技术所代替的技术。如果我们不能进行技术创新,就永远走不出“引进”的圈子,产业竞争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既要力图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又要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首先,利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入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链条,为跨国公司加工产品或提供配套产品,引进和消化跨国公司提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从学习跨国公司单个产品的技术和工艺,到学习跨国公司多个产品或系统产品的技术和工艺。其次,要注重技术创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注重引进和培养科研。科研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下,人员特别是科研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很强,所以企业要重视科研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可高薪纳贤,充实企业科研队伍。目前一些大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继春兰博士后工作站之后,又相继增加了金城集团等8个博士后工作站,全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总数达9家,在全国处于第二位。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有助于全省大型企业集团的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特别是解决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的能力,有助于加大企业培养人才的力度。第二,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江苏省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多,且力量雄厚,每年科技成果也很可观,但由于缺乏市场意识,科技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企业可以和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起来进行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开发新产品。企业还可与高校相互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高校针对企业需要开设课程和培养人才,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企业之间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江苏省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也就相对分散,因此,相关领域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合作,充分利用各企业的优势,加快开发速度,提高技术水平。有条件的要组建一些大的企业集团,由集团统一配置研发人员、资金和设备,统筹协调,组织力量攻关。无条件的可签定各种技术合作协议,互相转让技术,共同开发双方急需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尽快提高江苏省企业的技术水平。

3.高新技术产业。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发展水平不高,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远,而且在国内同行面前也不具有优势。江苏省98年生产微机总数为38.21万台, 而外国较大规模的微机制造企业的年销量可达400—500万台,是江苏省企业生产总量的10倍以上,其差距可想而知。而且目前外国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较高,如IBM、DEC等企业占据着大、中、小型计算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程控交换机市场的90%和移动通讯市场的85%也都为外国品牌所占有。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在发达国家也还没有发展成熟,而且江苏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起点和终点方面存在的国际差距是不一样,相对来说,高校、科研机构掌握的高科技的国际差距,比产业部门的高科技化的国际差距要小。所以,我们不应放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会,必须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从高技术产品生产链的末端做起,技术水平提高后,再进入零部件和核心部件的生产,掌握核心技术以后,就可以进行新的研制和开发。以计算机为例,其关键部件是芯片,价值链中也是芯片生产阶段的附加值最高。我们可以先从计算机的加工组装开始,经过学习阶段,掌握生产其它零部件的技术,进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自己生产芯片,掌握了其核心技术后就可以研制和开发性能更先进的计算机。台湾就是通过这条路子,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升级,我们也不妨仿效之。当然,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要对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否则就只能停留在加工组装阶段。其次,要利用江苏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实力较强的优势自主开发新技术。许多高新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而且入世后,将根据国际性的信息技术协定实现美国所推行的技术产品零关税原则,还将取消外资高科技企业为获取国内市场份额而必须向我方转让技术和出口配额的做法,高新技术的引进将更加困难,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引进技术的办法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资助高校、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同地方、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方便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就近取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物化为载体的高新技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标签:;  

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与建设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