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_家长委员会论文

家长参与: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_家长委员会论文

家长参与: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不可忽视论文,家长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8-0030-04

       对教育和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之中。教育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需要让家长成为天然的伙伴与同盟军。

       一、家长参与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家长是实施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家长参与对教育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学校与教师

       许多学者指出,孩子学习的成功依赖的不只是在教室内的教学互动情况,同时也受到教室外与校外因素的影响,甚至有的主张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远大于学校。[1][2]比如,柯鲁分析家庭与学校对个体学习的责任,认为只有少部分的行为与概念,比如认知与智力学习,正式、结构的学术科目学习,学校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力大于家庭,但大部分的行为与概念,比如自我与性别学习、情感学习及身体与运动学习等,家庭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力远大于学校教育。[3]换言之,只有少部分的行为与概念,儿童非得在学校习得不可,而大部分行为的学习,儿童则可以在父母的责任领域内学到。可见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力极大,不容忽视。因此,学校若能主动将家长的影响力引入学校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必会更佳。

       (二)家长参与可以化解改革过程中来自家庭的阻力

       从组织沟通观点而言,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阻力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对政策的不了解或误解,即沟通不良、不畅所引起;另一个原因是事前的参与不够。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若能邀请家长参与,增加家长表达意见与对话的机会,将家长的建议、意见适度地融入教育政策,促进学校与家庭彼此了解,阻力就可能降低,取得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教育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

       (三)家长参与可以让教育改革的资源更丰富

       从资源角度而言,教育改革是极度耗财的工程。没有充裕的资源保障,难以达到预期成效。同时,它也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否则教育改革往往容易缺乏方向,无法落实。家长若能被邀请参与学校教育事务或活动,就可以增加他们提供资源的意愿。另外,从社会支持观点而言,组织的政策若获得内外成员的认同与支持,实施成效较高。教育改革若能让家长参与,就可以增加教育资源与社会支持。

       (四)家长参与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学校必须有效管理其内外成员,并满足其需求,否则学校将难以持续发展。家长是学校最大的“顾客群”,其需求和意见不容忽视。美国学者柯尔曼认为,积极结合家庭、学校与社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取得家庭与社区的支持,将有利于学校教育的革新。[4]成功的学校将家长参与视为改善学校教育的重要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沟通、合作与家庭加强联系,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改革。可见,家长参与既是成功学校必备的特质,同时也深深影响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效。

       (五)家长参与可以带来积极、正向的教育效果

       学校若能建立与家长良好的联系,首先可以对学生的成长产出显著的教育效益,比如提升学业成就、塑造正面、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尊等。其次,家长的参与行为,对自己本身帮助良多。比如,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增加与孩子互动的机会,改善与老师的关系,还可以促使自己追求更多的教育等等。当教师让家长参与成为教育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时,可以提升家长帮助孩子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最后,家长参与能建立较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校的教学方案。学校教育的很多成绩,来自于家庭的支持与合作。

       二、家长参与教育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参与的角色意识模糊

       不少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学校活动对孩子和自己的必要性。一些家长希望学校能完全承担教育的职责,他们认为教师既然是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那么就应承担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从而在思想上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自己只管吃、穿、住等。持有这种思想的家长,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学校教育。相反,他们还会把自己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学校无能的表现。

       (二)家长参与的观念举棋不定

       不少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举棋不定。比如,有的家长说:“我平时工作很忙,到学校里和老师干什么呢?一般来说是老师有什么问题来找,我才去。老师把你叫去你敢不去吗?什么叫参与,到底是老师配合家长,还是家长配合学校?我看还是学校履行学校的职责、家长履行家长的职责。”

       不少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关切的,只是每当试图和校方、教师沟通,特别是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生活常规等问题时,部分学校、教师可能会摆出高姿态,以“教育是专业,家长不懂”等理由,拒绝家长,使家长即使有意见也无法表达。由于教师平时与家长联系不多,缺少正常的沟通,只把与家长联系作为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给学生和家长一种印象,只要是老师家访或是叫家长去学校,就一定是告状。结果使有些家长,在心理上与学校和教师产生障碍与隔阂。有些家长是自卑的,他们处在社会的中下层,自身学识不高、素质较低,担心由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低,而被老师歧视,或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也有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或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还有一类是放心、乐观型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他们认为,教师完全有能力教好儿童,自己没必要对学校的事情插手或干预。

       (三)家长参与的自我效能感低

       许多家长并非不愿合作,而是不能合作。其中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一些外部原因。一些家长面对着不断变化、日益发展与复杂的教育无所适从,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参与学校教育,但收效甚微。有的家长缺乏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能力与技巧。有的家长素质较低、学识浅薄,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没有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时常会给学校教育带来麻烦和干扰。个别家长认为,到学校就是监督工作,有的甚至将自己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归咎于学校。结果,家校双方关系紧张,无法在平等层次上交流、合作。

       (四)家长参与的频度、程度较低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虽然不少,但目前仍主要限于家长会、家校联系册、教师家访、家委会等,渠道较为单一,缺少有计划、有深度的共育层面上的合作。同时,由于职业特点和工作的安排,不少家长不愿主动地与学校联系,比如医生、警察,经常错过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只有当孩子在学校产生问题时,家长才主动与学校进行联络,缺乏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内在动机。

       三、家长参与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若能把广大家长组织、发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地、正确地配合学校教育,那么教育环境和孩子成长环境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也能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一)教育部门为家长参与提供宏观性支持

       一是加强领导、认真履责。成立区域家长参与教育领导、研究和指导机构,负责区域内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加强部门合作,做好同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推动区域内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建设。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协同的突破口。教育部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渠道,密切家长与教育的沟通联系,广泛听取家长的建议或意见,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和动力,拓展参与学校教育的空间,从而让他们“理解教育、支持教育”,进而“信任教育、满意教育”。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指导。家长参与教育要遵循教育科学规律,通过组织开展专项研究和理论研究,尤其是应用研究,根据独生子女成为学生群体主体的实际,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隔代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大量存在的新形势、新情况,针对家长参与教育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热点、盲点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和重点研究课题。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典型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推广,促进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长效、健康发展。

       (二)学校为家长的积极参与提供实质性条件

       一是成立实施小组。学校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并将任务落实到人,必要时还可以在全体教职工中实行“承包责任制”,“包”家长、“包”学生,并与晋升、奖惩挂钩;建立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陈述意见或建议的机制,使家长感觉自己受欢迎、受重视。让家长明白,学校会与家长一起分担烦恼、分享喜悦。

       二是对家长进行培训。学校可以根据工作计划和家长需求,通过“家长学校”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科学选取培训内容,精心选择培训方式。配备好师资,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覆盖面广、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组织人员编写既有理论又结合实际的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类型家长需要的校本课程、宣传手册、音像素材等,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这样可以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信心和能力,使他们摆脱在教育孩子时束手无策的困境,从而有利于家长释放由于缺乏成就感而带来的压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经常和家长沟通、谈话,指导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等方式来帮助家长提高参与能力。

       三是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应充分考虑家长不同的时间安排、家教双方交流的语言障碍,以及孩子的实际需要。每学期固定一些家长联系日;完善“家长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必要时应连续家访;学校对外开放,为家长提供与学校领导、教职工交流的机会,经常与家长交流学生的积极举动和成就,而不仅仅是交流其不良行为或失败,鼓励家长在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担忧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家长参与的时间应该是弹性的,必须同时满足教师的时间和家长的日程安排。比如,提供晚间会议、事先电话预约,周末或晚间家访,午间休闲讨论。教师要利用他们工作后的闲暇时间参与家长活动,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给予教师适当的补偿。

       四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信息。学校制定的政策、推行的举措,特别是在关乎学生、家长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及时和学生讲、家长讲,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还要分享学生的情况及其学习爱好,学校向家长提供课程设置、学生服务、学校活动等情况的明确信息,向家长传递学校改革、政策、纪律措施、评估手段、学校目标及其决策过程等方面的信息。给家长寄发学生学业成绩和平时表现等报告或卡片,提供家长需要的帮助与连续的访谈,结合家长的建议来布置学生作业。

       五是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质量。频繁的家校联系并不一定能保证良好的效果。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纯粹是一种负担,耽误时间且没有收获,他们自然不愿与学校合作。因此,学校对家长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回应,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向家长讲清楚原因。教师要意识到不同种类和目的的合作,懂得交流的技巧,倾听和有礼貌地关注,理解来自家长的信息。学校要为家长参与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亲子互动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向家长开放课堂等等,充分发挥家长在咨询、沟通、协调、评议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激发家长自我教育的潜能,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提高参与质量。

       (三)家长提高自身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明确自身责任。明确自己参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与学校、老师经常联络,协助老师了解孩子的特性,促使孩子学习有成。尽量在学校活动中义务帮忙,提供合理建议,帮助学校进步。

       二是支持学校工作。支持学校按校规、学校的原则和目标管教孩子;当孩子发生问题时及早与老师联络,提供诚恳的合作,尽快解决问题而不推托和姑息。

       三是搞好家庭教育。家长不要期待学校或老师完全承担教育孩子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孩子看电视、游戏、网上聊天进行适当限制与控制,教导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尊重别人;鼓励孩子做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明白成功的重要性;将学习与课外活动安排平衡,防止过多的课外活动或聚会等对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尤其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及朋友的交往。

标签:;  ;  ;  

家长参与: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_家长委员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