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可以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_农村论文

农村小学可以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_农村论文

农村小学不妨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集体论文,农村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1:A小学,现有1~6年级各一个班,243名学生,10名教师,人均备课6门学科以上,每天人均上课3节以上,其中2人包班。

案例2:B小学,现有1~6年级各一个班,227名学生,9名教师,人均备课6门学科以上,每天人均上课4节以上,其中3人包班。

分析

这几年由于生源锐减,学校的学生数越来越少,农村小学的教师一般都是按一定的比例配置的,一些学生数在200人以下的学校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了,撤并势在必行。这几年各地政府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一大批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教育教学效益差的学校被撤并了。通过撤并,加速了规模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效益,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教育公平。但由于受定点学校办学承受力的制约,再加之要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暂时还不能把所有农村小学都撤并到定点学校或乡镇中心小学。因此,以乡镇中心校为主体,附着若干农村分校和教学点的学校布局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教育的一大特色。

这些暂时还不能撤并的农村分校或教学点,由于学生数少,相对应地教师数也少,就像案例中的A、B两所学校一样,二百多名学生一般会配置10名左右的教师,这些老师必然要面对多头备课、多头上课的困难,工作量较大,一般一个老师要备6~8门学科,也就是要任教6~8门学科,还要批改相应的作业。繁重的教学、备课、批改作业的任务,耗费了农村教师所有的工作时间,挤掉了农村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时间,本应是创造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工作变成了机械的任务式的负担,让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渐渐老化,教育理念逐步僵化,教育激情慢慢退化,这也是造成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策略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对农村学校的备课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是:以区域为单位,集中区域内的所有小学,以级科为小单元,组成1年级到6年级语、数、外、技常科备课组,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中一次,每次明确一名负责人主讲,其他老师补充、修改,在每一次集中的时候,研究下周的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找准训练重点、明确教学策略、确定教学行为,然后由主讲人执笔,撰写母学案,由主办学校将母学案打印分发到区域内各学校相关任课教师手中。母学案设计成半面打印,另半面留白的格式,由各校执教老师根据自身情况、学生实际在母学案留白处进行二次备课,撰写子学案,然后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子学案实施课堂教学。

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一、减轻了农村教师的负担

不零距离走近农村教师,是不会了解真实情况的。试想一想,一个老师要教七、八门学科,要备七、八门课,每一课时都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写到板书设计,在这样的农村小学的老师每天要上3节以上的课,除去批改作业、班级管理等工作的时间,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呢?这些老师每天除了写还是写。开展了区域性集体备课以后,老师们把抄教案的过程挪到了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中,转移到了根据母学案设计子学案的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省掉了每个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做但又没有实际效果的无效劳动,把教师的备课从机械、呆板、繁重的无意义劳动的境况中解救出来,让教师的备课变成了简约化却又高效的动态生成的有意义的劳动。很多老师感觉现在备课轻松了,也喜欢上了这种备课形式。

二、改变了只教不研的局面

过去由于农村学校人少,大多数是单轨,教研活动形单影只,成不了气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教师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没办法形成教研的氛围。自从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以后,学校教研活动大为改观,已改变了传统的校内教研的格局,而变成了区域性群研的局面。在每周集体备课的时候,由于各个备课小组与会的老师互相都比较熟悉,都任教同一学科,教学进度基本一致,大家讨论的话题比较集中,有共同语言,常常因为一个教学细节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母学案产生的过程,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主讲人讲结束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修改、完善,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交融,乡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与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这个过程中碰撞。这样的教科研才是原汁原味的农村教师的教科研。它不掺假,不作秀,因为参与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最终形成的母学案,将是一周后自己教学的蓝本。与自己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大家都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事,谁还想偷工减料,隔岸观火?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熟稔交流对象,再加之利益的驱动,这是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氛围改观的主要原因。

三、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集体备课时大家讨论、确定母学案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次飞跃。以母学案为蓝本.根据自身的情况、学生实际设计子学案是教师成长的第二次飞跃。以前,农村小学的技常科没有专任教师,音、体、美、自然、社会等学科都由语、数老师兼教,由于自身年龄老化、知识更新慢,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这些课怎么上,体育课是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音乐课拎台收录机就能对付着过去。自从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后,主讲、主备的老师大多数是科班出身的专职老师,他们能提供较为规范的蓝本,让那些农村教师学着做。现在村小的老师上体育课也知道从准备活动开始,下课前要引导学生做放松活动了。技常科教学现状的改变,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得益于教师的成长,得益于区域性集体备课的开展。

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是我们针对现有师资状况、办学条件的一种尝试,我们以此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场,我们以此作为走进新课程的敲门砖。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收获颇丰,建议情况与我们差不多的地区和学校试一试。

标签:;  ;  

农村小学可以开展区域性集体备课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