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把图、声、字等教学材料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作文活动,视写作为乐事。 例如,我在教学《写一种小动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前搜集了很多有关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图片和音像。当上课时,一听说是作文课,学生会满脸的无奈,但当打开多媒体电源,随着优美的旋律响起,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蹦蹦跳跳地出来了……、悦耳的音乐,诱人的画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猴子多调皮啊,小白兔多可爱啊,小花猫小花狗……”作文课堂呈现出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场面,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比较了解的小动物,讲述着它们的外表特征,讲述着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样一来,本来一堂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却显得勃勃生机,学生写作的兴趣明显有了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写得不够具体形象是学生作文表达中最常见的毛病。除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存在差异之外,这主要是受了学生的观察所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由于不少学生平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缺乏观察,缺乏搜集、记录,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进行仔细正确的观察。例如,比赛活动之类的作文教学,我常常是先带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然后指导怎么写。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观察往往是随意的、粗略的,很难做到活动、观察两不误,因此作文时对比赛的动作、表情甚至过程印象模糊,难以下笔。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比赛活动全过程,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有目的地去观察。对于重点地方可以根据需要重放、慢放或定格,使观察形象鲜明,重点突出,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养成爱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在上《课外活动》习作指导时,课前,我在电脑中储存了六个录像片断;体育活动、丢手帕、老鹰捉小鸡、制作风筝等等。上课时,当计算机屏幕上再现校园内一个个精彩、激烈、群情振奋的场面时,一方面,在唤起学生回忆的同时,给每个学生增加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另一方面使每个学生产生了写作的强烈愿望。由于这样的画面随时可以定格或反复播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描写重点进行选择,进行场景的再现,利于学生在写作时进行细致的描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的写作指导特别容易被学生所掌握、所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文章,必然文思呆滞、语言贫乏,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有了想象,笔下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才会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力。如指导学生完成《爱惜粮食》时,我投影出示教学图,学生一看到多彩的画面,眼睛就为之一亮。只见画面上一个男孩手里拿着半碗饭,妈妈正在对他说着什么,而爸爸则一脸严肃地坐在桌旁。窗外,还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里耕种的情景。看着画面,他们马上想象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伴随着夏天蝉鸣叫的声音,马上将学生带入了酷暑正午的情境。看着画面,学生想象着图中爸爸妈妈和小男孩的神情,想象着彼此的对话以及小男孩所做的。通过对图像细节的进一步观察、想象,学生的心里豁然开朗,一下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有的学生写道:妈妈摸摸丁丁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白米饭可来之不易啊!你看,这么大热天,农民伯伯还在田地里干活呢。这白米饭可是他们汗水的结晶啊!……”还有的学生写道:听了爸爸妈妈的教导,丁丁不经意地抬起头,看到了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的情景,汗水像雨点一样从他们脸上滚落下来。突然间,他明白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所蕴含的道理。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共享性,教师可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改变了以往“纸上谈兵”的低效率批改方式,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进行交流评议,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由别人品头论足,每个学生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评后,作者可根据反馈意见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操作技术对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词语等方面进行修改,使作文“更上一层楼”。在减轻教师批改作文费力而效率不高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同时,采用多媒体网络是使作文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和教师几个人,而是全班师生。这样,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也使得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另外,多媒体网络可以随时把佳作在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这就为欣赏佳作开创了良境。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被当范文与人交流,心里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从而信心百倍,大大激发写作热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形成了强烈的写作意识。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字词运用、选材谋篇和自我评改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学修改作文的习惯。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手段,它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它既能帮助解决写作中的“无米之忧”,又能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相信,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能够凭借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将飞进属于自己的那片美丽天空。
论文作者:郭太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学生论文; 多媒体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画面论文; 能力论文; 兴趣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