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质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含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和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文章通过对水质采样各个环节的阐述,提出了水质采样全过程中的关键性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所采样品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关键词:水质采样;关键性;质量控制;措施
水质监测是指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水质采样是为了检验各种规定的水质特性,从水体中采集具有代表性水样的过程。水质采样是水质监测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整个采样分析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环节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除了使用精密的仪器和准确的分析技术外,还应该注重明确监测目的制定监测计划,包括采样位置、采样时间、监测方法、监测项目、采样器具、样品保存方法、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1 水质采样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
水质采样中常常存在各种问题,如监测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监测仪器的精准程度不一、采样位置定点不准、样品保存剂添加等等影响样品的真实性,从而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现场监测过程最根本的是保证样品真实性,既满足时空要求,又要保证样品再分析之前不发生性质变化,要满足样品代表性的这些要求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保证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
2 水质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措施
2.1 规范现场监测人员采样操作
现场监测人员是否按相关技术规范采样,直接关系到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现场监测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熟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等相关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未取得上岗证人员,不得单独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并出具监测数据,应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协助性工作。如用于测定悬浮物、硫化物等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测定;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油类采样前,先破坏可能存在的油膜,用直立式采样器把玻璃材质容器安装在采水器支架上,将其置于水面至水面下300mm处采集柱状水样,并全部用于测定;采样时,除了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应先用样品荡洗采样器和样品容器3次后,再进行采样。监测人员应保证采样点位置准确,必要时使用GPS定位。根据标准技术规范更新,加强对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考核,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监测人员符合规定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2.2 现场监测仪器的质量控制措施
仪器设备性能状态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现场采集样品,需要在现场测定和有条件在现场测定的项目有pH值、溶解氧、水温、电导率、浊度等,应在现场测定。监测人员在测定项目时,确保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期限内,并按规范对仪器进行预热,选取适合和有证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后测定样品,准确记录数据。日常使用中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如pH电极等,提高仪器设备的精密性,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3 样品保存的质量控制措施
2.3.1 样品容器材质的选择
容器的材质对水样在储存期间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必须根据实际监测项目选择适合的容器材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容器的材质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容器不能引起新的玷污,一般的玻璃在贮存水样时可溶出钠、钙、镁等元素,在测定这些项目时应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以防止新的污染;2)容器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一般的玻璃容器吸附金属,聚乙烯等塑料吸附有机物、油类等,在选择容器材质时应予以考虑;3)容器、瓶塞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应是惰性,以防止容器与水样组分发生变化,如测氟时,样品不能贮存于玻璃容器,因为玻璃与氟化物发生反应;4)抗极端温度性能好,质量适宜;5)容器内壁应易于清洗、处理,以减少如重金属等微量元素对容器的表面污染。样品容器材质选择应符合《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
2.3.2 样品容器的清洗
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容器应在使用前确保清洗干净,新的或曾用过的样品容器应按规范清洗,且应对其本底作抽样检验。容器的清洗应根据监测项目和分析要求采取适当洗涤剂和洗涤方法。容器一般清洗方法:1)用不含磷酸盐的去污粉或洗涤剂,用毛刷刷洗容器内外壁及瓶塞;2)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实验室用水冲洗数次;3)玻璃容器检查瓶壁不挂水珠,晾干;4)用于贮存监测有机污染物水样的玻璃瓶,可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然后用自来水、实验室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使用洗涤剂清洗样品容器,应确保洗涤剂的质量,避免引入新的污染。定期对每批次待用的样品容器抽检,抽取每个项目不少于2个样品容器,加入纯水,按监测项目的保存要求加入对应的保存剂,在规定保存条件下,放置24小时后交由实验室分析,待测组分不应检出或不超过该项目允许浓度限值,否则该批次样品容器视为不合格,重新清洗,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另外环境和污染源监测应配备专用样品容器,分别放置,不能混用。
2.3.3 样品固定和保存的质量控制
采集后的样品受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影响,某些组分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使这种变化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尽快分析测定,根据监测项目的特性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浓硝酸酸化,既可以防止重金属的水解沉淀,又可以防止金属在器壁表面上吸附;采集的化学需氧量水样应置于玻璃瓶中,如不能立即分析,应加入硫酸至pH<2,置于4℃下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另外样品保存剂应采用优级纯以上,保证试剂在有效保存期内,最好现配现用。保存剂应妥善放置,避免受到污染和引发安全事故。针对不同监测方法,确定监测项目的保存方法,尽可能保留样品的原有特性,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为了避免混淆样品,应设计样品标签,保证样品的唯一性。
2.4 其他采样质量控制措施
(1)现场平行样
采集样品总数的10%的现场平行样,现场平行样是在同等采样条件下,采集平行双样,编码送实验室分析。通过现场平行样的测定,可以客观地反映出采样与实验室所测定的精密度。
(2)现场空白样
采集现场空白样,现场空白样是指在采样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监测项目的采集方法和要求,与样品同等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和送交实验室分析。通过现场空白样测定,掌握采样过程中操作步骤和环境条件对样品质量影响的状况。
(3)完善现场采样记录
监测人员必须在现场认真填写采样原始记录,包括采样位置、采样日期和时间、样品编码、样品数量、样品保存情况、样品的感官指标、现场测定结果(如温度、pH 值、溶解氧等)等等,确保现场记录数据的原始性、可追溯性。
3 结束语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完善环境监测体系至关重要。现场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首要前提,现场监测质量关系后续监测分析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权威性。做好现场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从监测人员配备、仪器的性能、样品保存等等方面加以控制,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真实、可靠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提供可靠保障,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4]HJ/T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S]
[2]HJ493-200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S]
[3]曲晓欢.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探讨[J].科学经济导刊 2018,26(22)
论文作者:梁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样品论文; 容器论文; 现场论文; 水质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人员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