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洋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学好其他学科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农村教师应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认真分析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成因;对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日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学习特别困难,探究其原因,具体表现为:
第一,学校教学现状单一化。
教学评价单一化,在评价目的上,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在评价重心上,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在评价内容上,存在片面和单一的倾向;在评价主体上,教师是唯一评价的主体等等。
第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热情不够,动机不良。
一些学生因小学时的基础太差,学习缺乏自主性,到中学时,跟不上班,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在一部分人的意识里,语文似乎是较为容易对付的课程,数学课不能随意缺,语文课缺几节并无大碍。就这样,一门充满智慧的语文课,成了一门无足轻重,让学生感到厌倦而无奈的课程。
第三,教师的素质偏低。
地处偏远的农村,很多师范类大学生不愿下乡从教,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师范生成了骨干力量,但师源不够。于是,其他专业转行教育成了师源之一,仍达不到所需,便从小学中抽调教师,补充师资所缺。这样,农村中学教师素质与城市中学教师素质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教师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产生兴趣,并在具体的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否则,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教学目的。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改革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在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不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及良好的动机,及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认识倾向,如果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得到满足,就会用愉快情绪使这种需要进一步加强,因而兴趣愈浓,产生的热情就越高,这样,就有直接推动良好的学习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更加证实兴趣的重要性。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1.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
2.坚持写日记练随笔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事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
3.勤读课外书籍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但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我们还必须从课外渠道中学习语文。在如何利用课外学习的问题上,我认为,在设计课外活动时,尽可能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这样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手脑并用。如:在教学一单元课文时,可围绕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先布置学生在课外 有目的地搜集与该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料,组织课堂教学。
4.专心致志听课
听课除了认真听教师讲解外,还要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与此同时要积极思考。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忽视一节课的内容,但在课外却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弥补上。
以上四种方法,既是学习语文的技巧,也是学好语文的习惯,更是打开语文这把锁的钥匙。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整体素质偏低,很多师范类大学生不愿下乡教学,这就造成城市师资饱和,农村资源缺乏。教育部门一时也改变不了这种现状。我们农村 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如:自修专业课、参加函授,自学考试学习等等。变阶段学习为终身学习,应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
总之,当前农村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学习困难,在弄清学生学习 困难成因的基础上,指导和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是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教学难题之一。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困难,大而言之,是学校和教师践行“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小而言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提升学校的地位和品位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钱 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庄口初中
邮政编码:342600
论文作者:许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困难论文; 兴趣论文; 评价论文; 农村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