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控制与分级管理相结合--2014年山西省小麦冬管技术建议_小麦论文

促控结合,分类管理——2014年度山西省小麦冬管技术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省论文,麦冬论文,年度论文,建议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14年度小麦播种特点

本年度,小麦播种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大部分县市墒情好,整地播种质量高,播期集中。二是个别县市墒情差、播期推迟,出苗晚。三是气温高,出苗快,苗情好于常年。四是病虫草害呈偏重发生趋势。墒情好、气温高,为麦田杂草出土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调查,部分麦田杂草密度已达10~15株/ 。同时麦蚜、白粉病也呈偏重发生趋势。

二、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建议

针对各地小麦苗情差异,应因地、因墒、因苗,促控结合,分类管理,培育冬前壮苗个体和群体,确保安全越冬,为山西省来年小麦稳产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其中临汾市和晋中市以稳壮控旺为主,运城市、晋城市以稳壮、促弱转壮为主。

(一)水地小麦适时浇好越冬水

对适期播种,土壤墒情好,已有1个分蘖,总茎数已达60万的麦田,应适当推迟浇越冬水。临汾市和运城市北片可在12月上旬,晋中市在11月下旬浇越冬水,以塌实土壤,促进次生根发生,亩浇水量30~40;对目前已达3叶期的麦田,则应在11月中下旬浇越冬水,以促进分蘖生根。

对部分土壤墒情较差麦田,应在小麦进入3叶期后立即浇越冬水,塌实耕层土壤,促进生根分蘖。对已浇蒙头水的麦田,冬前不再冬浇,应在表层土壤墒情适宜时,中耕或轻耙,破除板结保墒,弥合裂缝。

(二)扩浇地小麦做好耙耱保墒

正茬扩浇地因播期较早,播种质量好,部分麦田亩总茎数已达60~70万,单株分蘖已达1.5 ~2个,呈现旺长趋势,这类麦田应抓住晴好天气,进行重耙耱,控旺转壮;对复播扩浇地则根据苗情,冬前管理应以轻耙耱或浅中耕保墒稳壮;若苗情较弱,土壤墒情较差,可适当提前冬浇,并追施尿素5~7.5kg,以促弱转壮,确保壮苗越冬。

(三)旱地小麦做好镇压耙耱保墒

播期适宜,土壤墒情好,目前单株分蘖已有2~2.5个,亩总茎数在70~80万的麦田,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重耙耱或深中耕,控制冬前旺长,预防春季弱苗;亩总茎数在60万左右的麦田,则应在11月下旬进行一次轻耙耱或浅中耕保墒稳壮;对因复播或墒情差晚播,出苗推迟,群体小个体弱的麦田,应适时浅中耕增温提墒,促弱转壮,促进冬前分蘖,确保安全越冬。山西省旱地麦田复播面积大,这类麦田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翘墟严重,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因此冬前应进行一次镇压,以沉实耕层土壤,促进分蘖和次生根发生,对一、二类麦田可用石磙或专用镇压器适当重镇压;弱苗田则应采取人工顺麦行踩踏,沉实土壤,再浅中耕锄划,提墒增温。

(四)地膜覆盖小麦做好护膜保墒

许多地膜覆盖麦田是在秸秆还田后覆膜,覆盖质量相对较差,揭膜和破损较为严重,加之冬季多风,为发挥地膜覆盖的保墒增温作用,冬前应进行一次培土压膜和封堵破洞。对地膜覆盖的壮苗田,冬前管理主要是膜侧锄草松土和预防病虫害;旺苗田每亩用20%壮丰安乳油30~40ml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g,兑水30kg叶面喷雾,控旺转壮。

(五)做好冬前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

杂草:墒情好、气温偏高,麦田杂草总体偏重发生。目前大多数麦田杂草已经出土,部分麦田杂草密度已达10~20株/。因此,应抓住冬前晴好无风天气开展冬前化学除草。化除应选择日平均气温5℃以上晴天进行;喷药时应不重喷、不漏喷,达到一次性彻底防除。以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g,或72%2,4-D丁酯乳油50ml,或200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6.5ml,兑水20~30kg,喷雾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的麦田,每亩用69%骠马水乳剂40~50ml;以节节麦为优势种的麦田,每亩用30g/L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30ml,兑水20~30kg,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麦田,每亩用3.6%甲基碘磺隆·甲基二磺隆水分散剂15~25g,兑水20~30kg,喷雾防治。注意:节节麦发生较重麦田一定要在冬前选用世玛或阔世玛进行防除,春季防除效果差,同时不能与2,4-D丁酯混用以免产生药害。

病虫害:小麦播种后,气温偏高、多次降雨为白粉病、锈病和麦蚜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做好冬前监测,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化学防治,以压低越冬基数,减轻春季防治压力。

麦蚜:当蚜虫植株率超过5%、或百株蚜量大于20头时,每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120ml,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20g,或0.2%苦参碱水剂15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5ml,兑水40~50kg,喷雾防治。

白粉病:发病田块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8~33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48g,或25%丙环唑乳油33~35ml,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15g,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70g,兑水30~40kg,喷雾防治,兼治锈病。

锈病: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通过带药巡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g,或25%戊唑醇水乳剂25~33ml,或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8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40~50kg喷雾,间隔8~10天再喷1次。

(六)严禁畜禽啃青

部分农民错误地认为畜禽啃青可以起到控旺作用,事实上畜禽啃青不仅会造成绿叶和干物质减少,更重要的是啃青可能连根拔出,造成缺苗断垄,同时蹬踩可使分蘖节外露,抗冻性减弱,无法安全越冬。春季弱苗,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会导致成穗数减少而减产。因此,各地应加大宣传力度,严禁畜禽啃青。

联系电话:0351-4282462

标签:;  ;  

推进控制与分级管理相结合--2014年山西省小麦冬管技术建议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