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 燕炯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研究双心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择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行以不同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以及情绪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较好,康复速度较快,且情绪恢复良好,参照组则较差,两组患者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护理干预模式较为有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双心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影响探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95-02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发病猝死的概率较大[1]。本文研究双心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共9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行以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行以双心护理干预模式。所有患者均为中青年。实验组45例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36.13±3.28)岁;性别:男32例,女13例;婚姻状况:未婚29例,已婚16例。参照组45例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35.47±7.26)岁;性别:男30例,女15例;婚姻状况:未婚27例,已婚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行以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行以双心护理干预模式。
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
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行以双心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①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由于一些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对急性心肌梗塞疾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常会进入对疾病了解的误区,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并帮助患者了解护理的相关事宜,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②尽快减轻患者痛苦: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为心前区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症状的发生一般是无规律的,所以,在患者的发生疼痛症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为患者止痛,并帮助患者进行镇静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2]。③提供心理支持: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时较为疼痛,因此,患者一般会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精神,致使患者精神紧张,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所以,应对患者行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防止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④提供家庭支持:在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心理建设,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的讲解,并嘱咐患者家属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使患者处于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之中,减少患者胡思乱想的时间。⑤提供放松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之中,为患者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改善患者的而情绪,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帮助患者治疗[3]。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抑郁量表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
治疗效果分为三个判断标准,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分,为患者准备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调查问卷,分数小于50为正常;分数在50~60之间为轻微至轻度焦虑/抑郁;分数在60~70之间为中至重度焦虑/抑郁; 分数大于70则为重度焦虑/抑郁。 调查问卷分界值为50,分数越低,患者的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两组患者研究所得的数据经过统计为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 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与实验组相比,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两组患者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也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研究可知,双心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方式较佳,值得应用。
双心护理干预模式指的是在对患者护理期间,对其进行疾病方面与心理方面的双重护理,加强整体的护理效果,减少威胁因素,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双心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帮助患者改善治疗的效果,因此,双心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干预模式能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急性紧急梗死疾病的护理中使用。
【参考文献】
[1]高丽珍,贺树凤,房永叶等.“双心”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7):12-14.
[2]丁荣晶.双心医学研究进展[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03):193-197.
[3]房永叶.浅谈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双心”干预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7):120-121.
[4]鲁宁,谷丰.康复治疗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1(36):54-56.
论文作者:刘炜,燕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模式论文; 焦虑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