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_lse论文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_lse论文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敦论文,经济学院论文,政治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7)05-0093-06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之一,一直专注于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却具有先锋影响力,并发挥着学术领导者的重要作用。①学院之所以能取得享誉世界的办学成就,与其坚定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能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人才培养优势的独特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一、学院的发展历史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创办于1894年,是由英国“费边社”(Fabian Society)的一批社会主义信仰者为劳动阶层建立的夜校发展而来。学院的主要创办者西德尼·韦伯创建这所学院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贫穷问题和分析不平等现象,培养改变世界的学生,力求从整体上改良社会。其理想是“建立这样一个中心,这里不仅讲授专门的学科,而且还组建学生协会,指导和支持学生从事创造性的工作”②。学院创办者将学院的研究范围确定为不仅研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而且将研究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作为学院的使命之一。1895年10月10日,学院第一学年正式开学,当时吸引了200多名学生到校学习。

费边是古罗马的将军,以讲究谋定而后动而闻名。19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以温和改良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潮,被称为费边主义。信仰费边主义者所组成的“费边社”讲究渐进改造社会,追求平等和自由,鼓励知识分子“谋定而后动”,以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社会,从而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基于此种影响,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谋定后动、渐进发展的办学风格。1900年,伦敦经济学院成为伦敦大学的一部分,并成为目前伦敦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作为伦敦大学的一个社会科学学院而存在,但一直是独立办学,只是学生的学位由伦敦大学颁授,这也是英国大学的传统。学院的这种社会科学学科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被保持下来。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社会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学院在学术上开始取得国际声誉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的崛起。学院的经济学代表人物莱昂内尔·罗宾斯广揽人才,使30年代成为学院经济学人才最为荟萃的时代,学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研究中心。在20世纪30年代复兴的“反集体主义”思想运动中,涌现了5位杰出的思想家:凯恩斯、哈耶克、卡尔·波普、约瑟夫·熊彼特、威廉·贝弗里奇。其中,哈耶克、波普、贝弗里奇都与伦敦经济学院有关联,曾在学院任教。

罗宾斯延请到的最主要的人才就是哈耶克。在此二人带领下,伦敦学派成为当时经济自由主义的代名词。虽然哈耶克所倡导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当时学院倡导的社会民主思想甚至与30、40年代整个经济思想界和决策层的主流思想都不一致,但当时还健在的韦伯先生仍然大力支持罗宾斯聘请哈耶克,因为他认为一个严肃的社会科学家最终都会走向社会主义。尽管韦伯的预言没有兑现,但哈耶克在学院的研究还是促进和刺激了学院社会民主思想的进一步深刻,这也显示出学院的包容性和浓厚的学术自由气氛。学院当时在泛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哈罗德·拉斯基教授,他是哈耶克在学院最主要的辩论对手。拉斯基的社会主义理论吸引了世界上各地的青年才俊,影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后来的发展。20-4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为流行的学说就是拉斯基学说。罗隆基、储安平、费孝通、王造时、吴恩裕、徐志摩、金岳霖、张君劢、张奚若、陈源、萧乾、龚祥瑞等一代才俊当时都曾经来到学院治学。③

多年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依循公正的办学与研究原则建设学院、开展研究,其教学和科研工作始终坚持其拉丁文校训所倡导的“寻根探源”(Rerum Cognoscere causas)的精神,鼓励学术自由,对不同思想和理念兼容并包,院长和教授们尽管各有政治倾向与学派背景,但在这里都得到了包容,学院的学术氛围宽松,展示了学院对多元理念的兼收并蓄,由此也使其浓厚的学术争鸣气氛闻名于世并成为学院的传统。这种兼容并包的自由学术环境,使学校成为了一个社会科学的实验室,世界上的各种思想和观点在这里被发展、分析和评价。在20世纪,许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思想和政治体系都源自于该校,并最终流传到世界各地。学院在重视研究工作的同时,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保持图书收藏和研究资源优势的重要性,学院在这方面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学院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专门致力于社会科学图书收藏的图书馆,馆内所藏的400万册社科开架图书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可供师生借阅。这个图书馆同时也是英国国家政治和经济图书馆,而大英图书馆和伦敦大学议会图书馆也近在咫尺。另外,学院所处的靠近英国政治、金融、工商业及媒体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也为学院开展研究和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环境和便利的条件。

学院现有21个从事教学的系、研究所和33个研究机构及1个语言中心。其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有会计、金融、人类学、发展研究、经济史、经济学、欧洲研究、性别、地理学、环境研究、政治学、世界史、国际关系、法律、管理、数学、媒体和通讯、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

因为学院是一所社会科学类大学,无法像综合性大学那样给学生提供多科的、宽泛的教育,要使学校持续发展,必须走独特的发展之路,以此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在缝隙中求生存的战略即是学院的自觉选择。促使学院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一是突出其社会学科优势,坚持不断调整和拓宽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纳入更多的交叉学科,在最广泛意义上致力于社会科学研究;二是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以此吸引人才,活跃研究并扩大学校收入;三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经验,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具备竞争能力。

二、专注于社会科学研究

“对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之间关系的无止境探索是学院的永恒追求。”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作为世界上最具学术性的大学之一,始终专注于社会科学研究,致力于在最广泛意义上研究社会科学,以影响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学院前任院长安东尼·吉登斯教授的话道出了学院能始终如一专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动力和信心。他认为,尽管社会的变革常常是技术领域内的创新推动的,但它的冲击与后果却无疑是社会性的。因此,只有社会科学才能对这些冲击与影响做出最为有效的描述与分析。在这个改变无限的年代里,社会科学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根本性角色。⑤

学院一直坚持对社会科学研究范围的宽泛认识立场。吉登斯教授曾指出,在“社会科学”这个名词词条下,其实涵盖着一系列范围广泛的课题——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交流与沟通研究,人文地理及都市化研究等。⑥现任院长霍华德·戴维斯也曾指出,社会科学的范围应该是宽泛的,从会计学到哲学。⑦在这种开阔的学术理念指导下,学院不断扩展研究范围,使学院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涵盖了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在研究方略的选择上,学院始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地位,因为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往往会在更深层上带动相关学科的全面进展。学院同时也强调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在学科布局建设上,学院则强调学校所设学科的互补和相互支撑。

为保持学院理论研究的高度学术水准,学院不断聘请世界一流学术泰斗和精英到校工作,就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政治系经由哈罗德·拉斯基、格雷厄姆·华莱士等人的杰出贡献,成为目前欧盟范围内最重要的政治研究基地。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系由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卡尔·波普于1946年建立,五十年来,哲学系经过历任掌门人约翰·沃特金斯、伊姆雷·拉卡托斯等著名学者的不懈努力,科学哲学与方法论的研究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莱纳德·T·豪布斯在英国社会学界的地位首屈一指,海尔德·海姆维特是英国社会心理学界学术声誉最高的教授。赫尔曼·曼海姆则是英国犯罪学的第一审稿人。可以说,“密集地集中如此之多的学术精英,并在时间序列上绵延不断,是伦敦经济学院后起反能超前的成功秘诀之一。这种做法保证了学术资源的有效积累和学术特色与传统的形成和保持”⑧,使得学院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社会学、人类学、法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和犯罪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几十年来一直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

学院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为社会提供战略咨询和管理建议。戴维斯院长曾指出,文科类高校虽然不如理工科专业易获专利,但也能进行应用性研究,并应成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建议和帮助的源泉”。⑨英国国内和国际上的许多机构都向其寻求建议和帮助,以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针对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热门问题往往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学院发挥自身学科设置的整体优势,适时调整学科设置,重点加强综合学科与交叉学科建设,以通过组织跨学科的各类研究中心和研究团队去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学院最大的一个实验室就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经济、金融和社会研究者,组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研究。这个机构包括4个研究中心:社会排斥分析中心、经济执行中心、金融市场小组和丰田国际经济和相关训练中心。这种科研组织体系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全面性、系统性、高质量和高效率,为学院在应用性研究方面赢得了国际声誉。应用性研究也成为学院新的财政来源渠道,2006年这种研究收益已占到学院年度财政收入的10%。

三、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国际化办学之路可以说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办学方略的自觉选择。因为在创建之初,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即以国际化为自己的办学目标之一。经过百年发展,国际化更成为其重要办学传统,学院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⑩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使学院成为一个活跃的国际研究中心和多元文化中心。

学院招收的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地方,具有不同的社会、教育和种族背景。每一年学院的招生人员都要行程20万公里以上宣传学院,会见遍布世界各地的20,000名可能被录取的学生,对于距离更远地方的7,500名学生则借助于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学院现共有7,800多名全日制学生和800多名非全日制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世界上的130多个国家,其中英国学生占34%,其他欧盟国家占18%,其余48%来自世界范围的其他国家。2005-2006学年,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8.8%(男生为25.5%、女生为23.3%)和51.2%(男生为25.7%、女生为25.5%)。(11)学院的毕业生大多进入较高级的岗位,在政治、城市服务、商业和工业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等行业和领域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保持规模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寻找联合办学途径,联合办学和交流的途径已经从原来的交流留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授予双重学位。学院计划到2012年将全日制学生规模扩大到9,000人。

为了保持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吸引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教师是学院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时,学院教师每年调出的人数控制在3%左右,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在招聘师资方面,学院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教师和科研人员,一直都在和北美与欧洲的大学竞争教师。(12)学院的教师很少有从英国其他大学到学院工作的,也很少有教师离开学院后再到英国其他大学工作。截至2006年,学院有1400多名全职员工和1320名非全日制员工,其中的45%来自于英国以外的国家。而在这45%的教职员工中,47%来自于欧盟其他国家,学院保持其余53%比例的教职员工来自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由于学院的创立目标是把学校建成一个社会科学的实验室,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在这里被发展、分析、评价并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因此,学院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上。在这种研究理念指导下,学院积极加强同其他大学学术同行的学术研究协作。目前,学院已经与哥伦比亚大学、巴黎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共同组建了一个小型的全球性合作网络,通过这种网络组织和制度上的合作关系,学院不仅能提供国际教学项目的链接,还提高了对研究潮流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有助于学院的学术保持国际化联系,促进国际研究的传播(包括学术、知识的迁移和人员的训练),同时也有助于学院吸引不同的研究资金资源。

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也成为当今学校增加收入的重要方法。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逐渐减少了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并且严格控制大学对国内学生的收费,学院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就只有多招收外国学生,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和支持,以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以2005-2006会计年度(截至2006年7月31日)为例,学院财政收入达到了1.49亿英镑。其中,海外学生学费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2%,政府拨款仅占18%,本国学生学费占13%,其他收入占13%,住宿和餐饮收入占11%,研究收入占10%,其他收费占3%。(13)虽然学院开始时还不太适应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但随着自身筹资能力的逐渐增强,学院还是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因为减少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依赖度,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学术自由度,更有利于学院的自主发展。

四、严格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多元和共有的环境中开发自己的全部潜力。其教学要求严格、严密、细致、系统,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告诉学生怎么样合格的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院追求的是每个走进这个学校的人,都在自己完成了基本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走出校园并且让雇主竖大拇指,不是让学生自生自灭,淘汰掉一批人。其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而不是少数的研究者。这也反映出学院倾向于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或贵族式教育。(14)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基础理论和理性思维能力及方法论的培养。学院教学管理细致,为本科生所开设的课程中,绝大多数为学术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学院最著名的4个系——经济系、政治系、哲学系和社会系,是基础理论研究与教育最为扎实的系科。(15)

在具体教学中,学院的教师做了更多课堂讲授之外的工作。在每门课开讲之初,教师要列出参考书目录,并且在每节课之前,教师还要列出这节课所需阅读的内容及课程提纲,要求学生阅读的论文或者书的章节都精确到了页,并利用学院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将资料全部上网或是告知学生图书馆的目录,保证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和其他手段阅读到所有材料。充分的课前准备,给学生创造了最完整的学习条件,而教师的课堂讲授,就建立在学生已经阅读了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省去了大量背景知识介绍的时间,而把重点放在对关键疑难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上,放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上。除了常规课程讲授之外,学院教学特别注重发挥研讨班(seminar)的作用。讨论班所讨论的内容并不是随意和混乱的,教师会事先向学生提供研讨班要讨论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取自大课上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教师觉得还有深入讨论的必要,时间一般控制在1-2个小时。学生在上研讨班之前,需要事先根据课堂所记笔记和阅读过的材料整理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讨论班上,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阐述出来。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阐述发问,鼓励全班同学都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研讨,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和系统。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院对考试的要求非常严格,往届试题全部在网上公开,但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对考试的态度也非常认真,还会专门抽出时间向学生讲授试题,给学生布置作业做这些试题,告诉学生,怎么样答题效果会更好,怎么样思考问题会更全面,但具体的答案会因人而异,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真正考察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法条的熟练运用。因此,这样的考试更能检验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而不是考试技巧。

为保证学院的教学保持高质量和高标准,学院制定了一整套保持教研水平的评价与检查制度。首先,任何本科专业及课程的开设都必须接受一个由所有教学系科代表组成的校内委员会的评审,并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反映。其次,考试结果每年均要聘请外校的评委来予以及时审核,而其审核意见往往不只针对考试,更会涉及教学内容与结构,这些意见由相关系科认真听取。第三,组成教师、学生委员会,由校学生会主席担任主任,认真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建议,并向相关系及部门反映。校方还组织经常性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征询学生方面的看法及对教学工作的评价。第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教育提高。(16)

当然,面对当今这个强调综合化的社会和国际环境,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作为一所社会科学类大学是存在弱点的,学院受学科设置的局限性,本身无法像综合性大学那样给学生提供多科的、宽泛的教育。为克服学院自身的不足之处,保持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学院通过采取与其他学校合作开设课程的办法,完善自身课程体系,弥补自身不足。并且还进一步利用学校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教育经验和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接受尽可能宽泛的综合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多元、多角度、多系统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05年,英国有关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显示,学院的学生比一般英国院校的学生更多地集中于国际性的工作,更渴望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且对影响集体的战略更为敏锐。学院毕业生6个月后的平均收入高于英国院校的平均水平,并且对社会的贡献也高于英国学生的平均水平。(17)

五、办学成就

截至目前,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共有13人在经济学、文学和和平奖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共有31位毕业生或教师曾担任过不同国家的政府首脑。在世界顶尖社会科学类大学排行榜(the league table of the world's top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ies)中,学院紧随哈佛大学之后,排名第2。在2001年的英国国家调查评估中,学院的研究质量排名紧随剑桥大学之后,名列第2位。如果单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质量统计,其则名列榜首。在这次评估中,学院将其97%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交评估,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大学,83%的教学科研人员的研究成就被评为最高等级分(5分,获5*)。在评估中,学院在下列学科领域获得了最高等级分(5分,获5*):会计学和金融学、人类学、商业和管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经济史、地理学、世界史、法学、哲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社会政策和管理、社会学。在2005年英国大学排名(TIMES)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排在牛津、剑桥和帝国理工学院之后,名列第4位。

新世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确立了“学院作为社会科学规范捍卫者的角色与在全球化后工业社会中新兴人文精神领域内社会科学探索领导者角色并重”(18)的发展目标,在发展规划中强调继续发扬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职业技能与生活技能的培训,加强教学联系,增进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学院的高质量教学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可。同时,提高学院在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研究上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国内和国际政策的重大影响,保持学院学术水平的世界领先地位。

收稿日期:2007-05-30

注释:

①The Profile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 AndInformation Office/PDF/LSE_Profile2006,pdf

②Ralf Dahrendorf,LSE :a history of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895-1995)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5.

③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中国[EB/OL].http://www.grchina.com/chevening/lseandchina.htm,2006-10-21.

④Ralf Dahrendorf,LSE:a history of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1895-1995)(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v.

⑤安东尼·吉登斯.面向新世纪的伦敦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的影响与作用[EB/OL].刘新译.http://.sj.shufe.edu.cn/science/6.htm,2006-10-25.

⑥安东尼·吉登斯.面向新世纪的伦敦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的影响与作用[EB/OL].刘新译.http://sj.shufe.edu.cn/science/6.htm,2006-10-25.

⑦林立平,等.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谈文科高校的核心竞争力[EB/OL].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4-08/08/content_3478728.htrm 2006-10-25.

⑧刘新.伦敦经济学院简介[EB/OL].http://sj.shufe.edu.cn/science/6.htm,2006-10-25.

⑨林立平等.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谈文科高校的核心竞争力[EB/OL].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4-08/08/content_3478728.htm.2006-10-25.

⑩The Profile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PDF/LSE_Profile2006.pdf,2006-10-21.

(11)The Profile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PDF/LSE_Profile2006.pdf,2006-10-21.

(12)The Profile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PDF/LSE_Profile2006.pdf,2006-10-21.

(13)The Profile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PDF/LSE_Profile2006.pdf,2006-10-21.

(14)Rainysz.让每一堂课深入人心——比较北大与LSE的法律教育[EB/OL].http://www.zju.edu.cn/zdxw/jd/read.php? recid=6235,2006-10-21.

(15)刘新.伦敦经济学院简介[EB/OL].http://sj.shufe.edu.cn/science/6.htm,2006-10-25.

(16)刘新.伦敦经济学院简介[EB/OL].http://sj.shufe.edu.cn/science/6.htm,2006-10-25.

(17)The Profile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lnformationOfice/PDF/LSE_Profile2006.pdf,2006-10-21.

(18)刘新.伦敦经济学院简介[EB/OL].http://sj.shufe.edu.cn/science/6.htm,2006-10-25.

标签:;  ;  ;  ;  ;  ;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_lse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