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中的CT临床诊断价值探究李向宏论文_李向宏

急性胰腺炎中的CT临床诊断价值探究李向宏论文_李向宏

楚雄州大姚县人民医院 云南楚雄 675400

摘要:目的:研究CT检查对诊断AP疾病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AP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CT 资料研究病人的病变情况和CT特征。结果:在本次研究的50例病人中,共检查出15 例(30.00%)出血坏死型的AP病人,CT 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密度不均,出血坏死具体病灶清晰可见。同时,伴有肾旁间隙以及胰周积液情况,病人的肾旁筋膜部位明显增厚,存在假性囊肿和脓肿。另外,检查出35 例(70.00%)水肿型AP,有6例(17.14%)病人呈现出胰腺大小、形态正常,有13例(37.14%)病人为弥漫性胰腺肿大,10例(28.57%)为胰头肿大,4例(11.43%)为胰体肿大,2例(5.71%)为胰尾肿大。结论:在AP诊断中,应用CT 进行检查十分有效,可检查出病人胰腺的出血、坏死情况,进而为确定病人病情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创造了条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AP;CT检查;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即AP,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患有AP疾病的患者,通常会具有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且病情发展比较快,也比较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1]。如果未能对AP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人将面临着很高的病死风险。近些年来CT、超声等先进的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由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程等方面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对于疑似AP病人进行CT影像检查,可以判断并发症和病变范围[2]。因此,积极研究胰腺体自身、周围和与之邻近器官所显示的CT检查征象,对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3]。本文主要探讨在诊断AP中,应用CT检查的有效性,现作如下详细报告:

1.资料与扫描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AP病人中抽取5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该50例研究对象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19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2.12)岁;其中,有10例研究对象伴有胆道方面的疾病,有20例研究对象存在暴饮暴食和饮酒病史。该组研究对象,主要以上腹部的持续疼痛为主要症状,且大部分病人存在腰背部位的放射性疼痛,并有恶心、发热、呕吐等多方面症状。对50例病人进行检查后发现,其血清中的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均显示出显著增高的趋势,可超过正常淀粉酶值上限大约2倍左右。

1.2扫描方法

对病人的扫描范围为:下到双肾下极,上到肝顶部。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6排螺旋(飞利浦)CT进行 检查,对设备的基本条件设置:100mAs、120 kV、10 mm的层距及层厚。将100ml的碘海醇为对比剂,对50例对象实施增强扫描。使病人保持空腹,时间为5 h。同时,为实现近段、充盈的空肠效果,在扫描前半小时,要求检查对象饮用适量的水,以550 ml左右为宜,并在扫描时再饮水350ml,进而确保十二指肠和胃部充盈,胰腺轮廓更清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50例病人中,共检查出15 例(30.00%)出血坏死型的AP病人,CT 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密度不均,出血坏死具体病灶清晰可见。采用增强扫描法,呈现出不均匀性的强化状态。同时,伴有肾旁间隙以及胰周积液情况,病人的肾旁筋膜部位明显增厚,存在假性囊肿和脓肿。另外,检查出35 例(70.00%)水肿型AP,有6例(17.14%)病人呈现出胰腺大小、形态正常,有13例(37.14%)病人为弥漫性胰腺肿大,10例(28.57%)为胰头肿大,4例(11.43%)为胰体肿大,2例(5.71%)为胰尾肿大。

3.讨论

基于病理角度对AP疾病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出血坏死及水肿两大类。在上述两种类型中,以出血坏死性的AP的临床症状更为严重,且病情变化十分迅速,导致该类疾病患者面临着很高的病死率[4]。传统法诊断AP主要是依据病人的体征、临床症状、尿淀粉酶、血液等检查结果,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因此,采用传统法诊断AP时,误诊事件时有发生。利用CT 影像对AP病人进行检查,会检查出胰腺和邻近组织器官不同肿大程度。通常情况下,会检查出胰腺密度下降、弥散性胰腺肿大、邻近腹膜增厚、水肿等。胰腺产生的分泌液会侵袭到邻近组织,并经腹腔间隙导致渗液扩散,通常情况下,渗液会扩散到左右两侧部位的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盆腔、髂窝、胸腔等多个部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因积液难以及时吸收,很容易被相关的纤维组织所包裹和粘连。因此,采用一种更具敏感性的检查方式应用诊断AP十分关键。实践表明,CT技术不仅可以对AP疾病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准断,而且还可以判断病人的并发症情况。除此之外,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的CT复查,也可以实现对治疗疗效的及时监测,进而实现对AP疾病患者的全程化、系统化检查和病情监护,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研究应用CT检查诊断AP,结果表明:在本次研究的50例病人中,共检查出15 例(30.00%)出血坏死型的AP病人,CT 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密度不均,出血坏死具体病灶清晰可见。采用增强扫描法,呈现出不均匀性的强化状态。同时,伴有肾旁间隙以及胰周积液情况,病人的肾旁筋膜部位明显增厚,存在假性囊肿和脓肿。另外,检查出35 例(70.00%)水肿型AP,有6例(17.14%)病人呈现出胰腺大小、形态正常,有13例(37.14%)病人为弥漫性胰腺肿大,10例(28.57%)为胰头肿大,4例(11.43%)为胰体肿大,2例(5.71%)为胰尾肿大。

综上所述,应用CT检查法诊断AP,具有更准确、更安全的应用特性。利用CT 检查法能够有效监测出AP的早期临床表现,同时,也能够实现对AP的分级处理,进而为临床医生准确分析病情,做预后判断,制定治疗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为提升治愈AP的的机率,改善AP病人生存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晓生,陈勤,陈惜峰.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临床意义[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15(04):318-319.

[2]李兆申.重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01(09):114-115.

[3]曹文彬.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06):1093-1094.

[4]孙美君.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与诊断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7):2555-2556.

作者简介:李向宏(1966年10月-),彝族,主治医师,云南楚雄,中专,主要从事CT诊断方面的工作。

论文作者:李向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  ;  ;  ;  ;  ;  ;  ;  

急性胰腺炎中的CT临床诊断价值探究李向宏论文_李向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