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索罗辛联合高糖注射液冲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论文_杜,恒,杨,鑫,阿力木•热合曼,王晓东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摘 要】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高糖注射液冲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直径5~8m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93例给予坦索罗辛联合高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91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 周内排石率实验组 83.87%, 对照组72.52% ; 结石排出时间实验组 (5.42±1.21)d, 对照组 (8.52±1.47)d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肾绞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高糖注射液冲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确切,能够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输尿管下段结石;坦索罗辛;高糖冲击疗法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49-01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泌尿外科疾病住院病人的首位。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为1%-5%,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是世界三大结石高发地之一[1]在确诊的所有输尿管结石患者中,70%患者的结石位于输尿管下1/3。对于下段直径≤4mm的输尿管结石一般无需治疗即可自行排出,直径1cm以上的则需积极进行外科干预治疗。对于结石直径在4mm~1cm之间的治疗目前临床仍存在争议。体外冲击波碎石及经输尿管镜碎石术虽然可在较短时间内促进结石排出,但由于有创操作的风险许多患者不能耐受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故笔者认为对于首次发作的输尿管下段单发小结石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采用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口服坦索罗辛治疗 184 例输尿管下段结石 (结石直径4~8 mm)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 4 月 ~2015 年 4 月到本院就诊的首次发作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84例 , 其中男101例 , 女83例 ; 平均年龄 35.7 岁 , 均经腹平片(KUB)、 泌尿彩超或静脉肾孟造影 (IVP) 诊为输尿管下段单发结石 , 结石直径 4~8 mm。排除标准:①出现发热,肾积水,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孤立肾患者;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③多发性输尿管结石;④开放手术或内镜干预;⑤输尿管下段梗阻;⑥怀孕及哺乳期的妇女⑦患者要求立即干预。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93例,男51例,女42例,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 37.5±5.3)岁,结石直径 4mm~ 8mm,平均( 6.5±0.4)mm。对照组91例,男50例,女41例,年龄24岁~68 岁,平均年龄( 37.7±5.5)岁,结石直径4mm~8 mm,平均(6.3±0.5)mm;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结石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口服坦索罗辛(商品名:哈乐 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0.4 mg/ 次,每晚睡前服用。同时每日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次。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坦索罗辛治疗。治疗期间嘱咐患者饮水不低于2 L/日,每日做适量运动以促进结石排出。治疗期间,若肾绞痛发作,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氟比洛芬酯等止痛治疗。嘱患者用药期间用网孔2 mm 的网筛过滤尿液,注意观察有无结石排出,发现结石排出后及时行泌尿彩超和KUB检查,若结石影消失、肾积水明显减少、未见输尿管扩张则为结石排净,其他患者分别在开始治疗后每周定期复查泌尿彩超,发现结石排净后即停止治疗。

1.3 疗效评价指标 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连续治疗2周后,仍然未见结石排出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可酌情继续保守或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周内实验组患者结石排出率为83.87%(78/93) ,平均排石时间 (5.42±1.21)d ; 对照组结石排出率为72.52%(66/91), 平均排石时间(8.52±1.47)d。两组排石率、排石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肾绞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等待观察、药物排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以及切开取石术等。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结石的类型、大小、位置、数量以及临床症状等.约70%的输尿管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 ,直径在5 mm以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高达 98%[3]。影响结石排出的因素主要有结石的部位、大小、 输尿管是否狭窄、输尿管平滑肌是否痉挛、 黏膜水肿与否、结石与输尿管黏膜是否粘连等[4]。近年来,多个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药物促进结石排出的效果,而且药物促排石治疗也可能显著降低医疗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和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对于符合条件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应用药物促排石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人类的输尿管平滑肌中主要存在有α1、β和胆碱能受体,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又可分为α1A、α1 D和α1B三个亚型。这三种受体亚型在输尿管分布的密度依次为仅α1D>α1A>α1B,且其在输尿管下段的的分布明显高于中上段。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可刺激α1受体导致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结石排出受阻以及肾绞痛发作等。坦索罗辛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阻断输尿管平滑肌上的α1A和α1D受体,抑制输尿管平滑肌痉挛,降低结石远端压力,建立结石近远端压力梯度,从而有效缓解肾绞痛症状及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坦索罗辛作为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线药物,其临床疗效早已得到证实。10%葡萄糖注射液由于其浓度较高,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大量液体进入体内可使血液总量迅速增加,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两者共同作用使尿量增加,大量尿液对输尿管冲刷作用可促进结石的排出。

本研究结果表明,坦索罗辛联合高糖冲击疗法可有效提高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明显减少肾绞痛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那彦群,叶章群,等,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M]. 2014,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Kumar, S., et al.Role of tamsulosin, tadalafil, and silodosin as the medical expulsive therapy in lower ureteric stone: a randomized trial (a pilot study)[J].Urology. 2015,85(1):59-63.

[3]Picozzi, S.C., et al.Management of ureteral calculi and medical expulsive therap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J].J Emerg Trauma Shock.2011,4(1):70-6.

[4]Gravas, S., et al.The use of tamsulozin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after ESWL in patients with distal ureteral stone: do we really need it?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study[J].Urol Res.2007,35(5):231-5.

通讯作者:

马彬,副教授,主任医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论文作者:杜,恒,杨,鑫,阿力木•热合曼,王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坦索罗辛联合高糖注射液冲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论文_杜,恒,杨,鑫,阿力木&#8226;热合曼,王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