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种生姜,谨防姜瘟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瘟病论文,生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去年7月开始,生姜的价格一路攀升。利好消息给主产区的农民带来了生产动力,一些原来不种姜的农户开始准备种植生姜,更有一些本该换茬的病姜地,也不换茬了。这样盲目扩张,势必为姜瘟病的流行危害埋下极大隐患。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轻者一般减产一到两成,重者减产五成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姜生产。近年来随着生姜棚室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病害,除生姜外,还侵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作物。病原菌主要在生姜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带菌姜种是最主要的初浸染源,重茬连作地块,特别是连作年限长的棚室,往往发病早而重。除了病姜、病土外,施用由病株残体或病土沤制的肥料,也会引起田间发病。灌溉水和雨水也是传播病菌的媒介,尤其在发病盛期,水源若被污染,病菌就会随水流传播,使病害迅速蔓延。
该病的发生蔓延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病害蔓延越快。高温多雨时,病菌会随流水扩散,造成多次浸染,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造成大量植株死亡。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发病较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的黏重土壤及偏施氮肥的地块往往发病较重。
因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多、发病期长,且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抗病品种,单靠药剂防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轮作换茬 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3~4年才能种姜。前茬最好是粮食作物或葱、蒜等,前茬是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等作物的地块不宜种姜。
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高燥、地面平整、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耕深25~30厘米,整平地面后开种植沟(为便于排灌,种植沟不宜过长),并设置排水沟。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生姜喜钾,可适当增施钾肥。
挑选姜种 播种前,严格挑选姜种;从外地调种时,要进行严格检疫,消除姜种带病隐患。
科学排灌 要用无病菌的井水灌溉,使用塑料软管输水,预防带入病菌。水量要适当,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外来雨水流入姜田,杜绝带病水传病的隐患。
铲除病株 加强田间调查,发现病株立即铲除,并将其周围0.5米内的健株一起铲除,挖去病土后,在穴内撒上石灰,然后用净土填平。
土壤消毒 棉隆是一种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土壤消毒剂,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地下害虫及一年生杂草。选用有效成分为98%的棉隆微粒剂,亩用量25~40公斤,于播种前20~25天,结合整地将药剂与耕层湿土混合均匀后用地膜盖严。依据温度的高低,覆盖10~20天后揭膜、松土换气,让残留药剂挥发后才能播种。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