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旅游--兼论上海城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_旅游产业论文

论城市旅游--兼论上海城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_旅游产业论文

再论都市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都市论文,合理性论文,上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科分类号 F

如何认识开发都市旅游,已成为都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的重要步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都市现代化的进程。

都市旅游研究对都市发展和旅游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课题。都市旅游研究不仅要思考都市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其对策,更要从理论上去认识、把握都市旅游,这也是目前发展都市旅游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从历史上考察,都市是产生旅游社会需求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吸引、接纳旅游者的主要地方。都市旅游是旅游社会需求和旅游社会供给的统一,是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都市作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是近代城市化历史进程的结果。近代城市化被认为是旅行向旅游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重大解放,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时期,工业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人口也迅猛增长。如工业革命后,英国兴起了许多新的城市,像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伯明翰的人口从1800年的七万多增加到1844年的20万。显然,工业革命加速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机器化大生产驱使着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涌向工矿企业。城市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原先那种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农业劳动开始被单调重复的工业劳动所替代。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人们需要通过适时地放松来摆脱因紧张和压力所造成的身心疲劳的愿望产生。另外,城市化还造就了社会新兴阶层——中产阶层和工薪阶层,这为扩大旅游需求,形成客源大市场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人口急速膨胀,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50%,此外,还出现了纽约、伦敦、东京、上海等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都市。旅游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大众参与旅游,成为这一时期旅游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并以此宣告大众旅游(Mass Tourism)时代的到来。

都市固有的特点决定了都市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集中的社会经济实体,这里人口稠密,知识密集,社会生产力发达,是一定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对一个国际型大都市来说,其中心地位就更为突出,而且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城市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得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富有强大的吸引力,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的实现,不是旅游服务诸企业所能为的,而是需要政府以及交通、能源、轻工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文化、金融、教育等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支持,以顺利解决旅游活动所需的财务、物资、人力、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都市因拥有超强的综合实力,使得都市在向旅游者提供物质和服务时得天独厚,写尽风流。集聚性是都市的基本特点之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都市汇聚,为开展都市旅游创造充分条件。事实上,旅游也总是围绕大都市展开的,如美国旅游业的重镇在洛杉矶、芝加哥、纽约、华盛顿等大都市,并以这些大都市为向全国辐射的基地。

都市旅游是都市发展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都市旅游可以任其自由成长,相反,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都市旅游的健康发展,但是,都市旅游的开发应该是以对都市旅游的认识为前提的。“都市旅游”早在60年代即在西方盛行,那么,什么是都市旅游?其实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又有哪些特点?

都市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高度文明的标志,都市旅游同“山水旅游”“乡村旅游”一样是一个范畴,是指以都市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实质是对都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一般来讲,都市文明的程度越高,都市就越有吸引力,都市旅游也就越昌盛,按都市文明的特质分类,都市旅游可分为两大类:

单一型。这类都市往往是以某种文明或者多种文明昭著于世,并以此作为旅游吸引物。它们或者是中远古时期形成的都市,有着深厚的古代文明的积淀,如我国的西安,被喻为是看3000年前中国的所在地;或者是以某种特定的功能发展起来的都市,如美国首都华盛顿,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它向游客开放的是国会大厦、白宫、林肯纪念堂,不设其它旅游项目。这类都市旅游活动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复合型。这类都市往往依靠都市的综合实力,如科技、教育、文化、金融、外贸、工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来吸引八方来客。这类都市大多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历史较短,却集聚了现代文明的成果。新加坡是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城市,却能以现代科技文明、教育文明、工商文明的高度发达,使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上海也归于这一类型。这类都市旅游的活动形式比较丰富,呈观光购物、娱乐休闲、商务考察、会议展览等复合状态。

如果说都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基地”和“辐射中心”,那么,都市旅游则是一个国家旅游的支柱。都市的特点决定了都市旅游的特点。

就都市旅游形态而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都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的有机体。呈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位发展。都市博大精深,其内涵极其丰厚,都市旅游也就不同于单纯的滨海度假旅游或山地登高旅游,而呈多元化的形态,如商务旅游、购物旅游、观光旅游、节庆旅游等,从而能满足多种旅游需求。不同的都市,其文明的内涵会有差异,都市旅游形态也就具有不同表现,上海和北京的差异是明显的。

就都市旅游景观而言具有开放式的特点。都市一般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当都市的知名度成为一种吸引物的时候,都市旅游景观就不单是某几个景点的组合,而是把整个都市当作一个游览景区,其中既包括实体部分,如都市建筑、都市风俗,也包括如都市情调、市民志愿等的虚体部分,它的经济价值体现在都市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的整个收入方面。因此,作为资源要素的建筑绿化、街头雕塑以及卫生状况都将直接影响到都市旅游的质量。巴黎的浪漫情调连同卢浮宫、埃菲尔铁塔一起,是构成世界大都市开放式景观的典范。

就都市旅游活动而言具有参与性的特点。既然都市旅游景观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那末,都市旅游活动也就更多的是以一种参与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游客的参与过程也就是都市景观最终成型的过程。南京路上的人流正是由于游客的参与才构成沪上一景——你走在路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都市旅游这种参与性的活动特点,决定了都市旅游提供给游客的更多的是一种体验,而当旅游需求在主要表现为寻求一种经历、一分感受的时候,这种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就显得独具风格。

就都市旅游功能而言具有辐射性的特点。都市是交通的枢纽,是信息的集聚地,加之都市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又往往是以都市为中心向外扩散的,都市成为旅游的辐射中心。综观世界名国旅游的发展历程即是如此,如东京、大阪对于日本的旅游发展所起的作用。都市旅游的意义将超越都市本身。为此,发展都市旅游必须注意内外联动,同周边地区联手开发,共同促销,形成一个以都市为中心包括若干区域的大旅游区。

都市旅游是都市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市旅游发展必须与都市社会发展相协调才是有益的,如果超越了都市的承载力,甚至是以牺牲都市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都市旅游将难以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构建都市旅游发展新模式,是都市旅游在跨世纪战略中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由接待型向经营型转换以来,我国的旅游发展大致经历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二个阶段。

1978年以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我国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神秘的中国大门一旦敞开,海外旅游者便不招而来。旅游人次连年突破,旅游收入成倍增长,国际旅游成为我国创汇的四大来源之一。这一时期,旅游发展主要以资源来赢得游客,有的资源还未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就匆匆忙忙推向市场。以资源为导向是这一阶段我国旅游的发展模式。它以供给为出发点,而疏于对旅游者实际需求的分析。这种旅游供需相背的矛盾在卖方市场往往容易被蜂拥而至的游客所掩盖。不了解市场需求的旅游资源的大量开采,因盲目性较大,一方面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细分市场的游客需要,另一方面旅游资源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创伤和耗竭,特别是对那些非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其带来的灾难是无可挽回的。

进入90年代,随着旅游企业在数量上迅猛扩展,最终使我国旅游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如何求生存求发展,引发了对资源导向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反思,其结果,是市场导向从理性认识走向实际探索。市场导向是建立在分析旅游需求,细分旅游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基础上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它根据市场需求来挖掘、组合旅游资源,开发成适销的旅游产品,让产品与市场对接。市场导向以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固然能减少供给的盲目性,争得市场份额,但市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一味跟着市场走,又往往会受市场所累。夏威夷瓦基基海滩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近年来前往该地的游客增多,其旅游环境质量开始下降:富人要盖房子,使那里变得拥挤;人来人往的交通工具则带来空气污染;加工小贩、娼妓的涌入,使当地居民反对旅游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冲突随之而来,市场不仅需要顺应,也需要加以引导和控制,否则汹涌的客流超越了旅游地环境所能承载的客容量,旅游者得不到“神圣之旅”的享受,旅游地环境质量也会恶化,反过来又会使得旅游市场趋于萎缩。因此,旅游发展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应导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每一都市都有着对其都市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因素,形成该都市与其它都市相区别的文明内涵,从而赋予都市于个性,都市有怎样的个性就拥有怎样的吸引力因素,即旅游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都市旅游开发和建设的方向。都市旅游资源是都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构成都市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复活这些吸引力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这是都市旅游持续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要解决的课题。

都市旅游资源产品化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客源始终是旅游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都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都市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虽然知名度本身就构成对客源的吸引力因素,但是,旅游者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在对客源市场(包括潜在市场)的结构、流量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细分市场,从而确定都市旅游的一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都市旅游客源市场基本上可划分为国际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本地客源市场三部分。都市旅游持续发展就是要解决客源市场的拓展和控制问题,并且使三大市场有序分流,各有所游。都市是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区,倘若客流超过都市旅游客容量,那末游客对都市的压力进而引发出冲突也是存在的,前些年巴黎市民抗议外来游客就是巴黎无限量引入客源的矛盾激化所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发展旅游,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旅游的参与度,而不是相反,

都市旅游发展应该是都市总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以破坏都市的基本格局为代价。都市旅游必须被限制在都市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都市环境承载力是都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所参承的旅游活动作用的最高限量,它是以都市环境对旅游污染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和净化功能的限度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都市旅游对都市环境的污染强度只有被控制在都市环境的承载力的阈值之内,环境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净化功能才会正常运行,都市旅游才会持续发展。如果超越了承载力的阈值,旅游成本(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付出的全部代价)就要超过旅游收益。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制订上海“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努力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上海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旅游业发展立足于都市型旅游,其定位可以说顺乎“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上海都市旅游定位与国际各大都市旅游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

世界旅游发展的态势之一是面向都市旅游。以旅游者涌入都市为标志,特别是对有着高度文明都市的向往正成为人类一种重要的旅游需求,世界上著名的都市往往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英国汤姆森旅游公司编著的《都市旅游》专辑中,被列入的23个都市旅游目的地,几乎都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如巴黎、罗马、阿姆斯特丹、纽约、香港等。此外,都市旅游还是现代旅游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综观世界各国的旅游发展途径也是以都市为基地向外扩散并渗透的,上海作为面向大海、背靠江浙、后腹拥有1亿左右人口的外向型、多功能、 现代化的国际知名的特大城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从这一城市特点出发,上海都市旅游的定位是合理的,需要指出的是,上海都市旅游定位的意义必钭超越上海本身的地域范围,对周边地区乃至对整个中国旅游的发展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地利: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都市旅游。

上海缺乏一流的名山胜水,但并不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1992年至1996年,上海接待海外游客量累计达662.3万人次,年增长率为14.3 %,上海这种日益高涨的吸引力,来源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上海是我国近代史的缩影,被喻为是“看一百年中国”的所在地;90年代以来,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勃勃生机的上海又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窗口”,作为闻名于世的国际大都市,高知名度成了上海最具特色和品位的旅游资源,具体表现在都市经济资源和都市文化资源。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各种类型的工矿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代表着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向,利用工厂企业资源开发工业旅游已成为上海都市旅游中传统的游览项目;上海又是我国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十几家国际金融机构,几十家著名的国际跨国公司已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和发展机构,各种国际经济商贸展览和专业会议在上海频频举行,国内外客商逐年增加,商务旅游已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主要活动形式。同时,上海还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作为我国最早得近代化风气之先的城市,其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以本土文化为本,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海派文化形成的过程。近代以来,丰富的人文遗存构成了上海都市旅游文化资源,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静态文化场所,包括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纪念馆和有代表性的建筑等,由于其历史、艺术的价值往往成为都市文化的象征,如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外型呈青铜鼎状的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电视塔以及南浦和杨浦两座大桥等,而且经组合配置,它们已经成为都市观光旅游的重要对象。二是动态的文化活动,包括各种节庆活动、大型运动会等,它们是都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和综合实力的结晶,如上海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旅游节、上海桂花节等,它们以浓郁的文化色彩广招八方宾客,而且都市会通过这种高质量、有影响的活动扩大知名度。

上海的吸引力还在于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人把中国化作一张弓,弓背是中国的东部海岸,箭为长江流域,上海则是射向世界的箭头。上海处在国际、国内两个扇面辐射的中心,是国际、国内客运交通的枢纽,有良好的通达性,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人和:都市旅游的实践使都市旅游定位成为共识。

都市是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最为集中的地方,都市旅游是以都市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就其形态而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经成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远东第一大都市,90年代上海又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观光的、购物的、修学的、考察的、商务的,上海呈多方位、多角度吸引八方来客。都市旅游的实践为上海都市旅游的明确提出在认识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1995年召开的“都市旅游”国际研讨会,到1997年,“黄菊同志对上海发展都市型旅游定位的提出,以及各旅游企业策划组织“千百万人游上海”的活动,上海上上下下探讨都市旅游、关注都市旅游,上海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都市旅游的社会氛围。

标签:;  ;  

论城市旅游--兼论上海城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