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混凝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混凝土是现代社会建筑中极为重要的材料,而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开裂现象也是工程施工中发生最多的质量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出发,研究分析了控制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目的。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
混凝土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建设、桥梁建设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混凝土的特性是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易成型、易取材。但是也有抗拉强度低、脆性材料的缺点。根据混凝土的作用要求,合理配置原材料和其他相对含量的比例,混凝土的搅拌、成型和养护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裂缝成因要从原材料的性质、设计、环境等方面分析。
1混凝土裂缝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危害
一些细小的混凝土裂缝虽然无法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造成安全隐患,但对建筑的外观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导致建筑整体的视觉效果变差。然而当混凝土裂缝较大时,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的质量以及安全系数,同时,对防水有要求的建筑来说,混凝土裂缝会降低房屋建筑的防水能力,例如:厨房、卫生间、地下室等等,会造成严重的漏水、渗水情形,若裂缝问题存在于一些建筑的结构受力关键部位时,会降低建筑的承载力,导致一定面积的塌方,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以及安全隐患。
2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设计原因
设计阶段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工程师设计结构不规范。工程师在设计时由于工作疏忽,将错误的数据计算到载荷中,或者忘记计算一些位置的载荷,导致这些部位的载荷要求达不到标准。另外,工程师因为没有足够的现场经验,在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现场环境及温湿度对混凝土的实际影响,最终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第二,配比设计不合理。工程师在配比设计过程中,对于水泥、石子和沙等规格型号选型不正确,就会产生混凝土在混合完成后保水能力太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缩能力,最终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第三,结构顶部设计不规范。以建筑设计施工为例,建筑顶部设计应当遵循结构力学的设计标准,在实际设计时,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将建筑物顶部设计成新潮、异形等,违背了机构力学的设计准则,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2原材料不合格
加工材料和技术流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外部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混凝土原材料的好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例如用比较劣质的水泥加工得到的混凝土,无论是强度还是物理性质方面都不尽人意,这些质量差的混凝土被用于施工过程时,会影响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安全隐患。
2.3施工不当原因
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对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以后,施工技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裂缝带来相应的影响,特别是在实际施工时,所有流程都会导致工程项目发生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要求开展施工,工程竣工以后,验收不够细致,这些环节都会加大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几率。还有一些单位在开展施工期间,没有将裂缝控制的难度系数考虑在内,没有把目光放在管理体系的规划上面,也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这样就会在实际施工时衍生出诸多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建筑出现混凝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合理规划建筑结构设计
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对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严格管控符合标准要求的小面积混凝土裂缝。建筑结构设计合理规范,并分析每个部件的受力情况,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总体刚度和安全性能。在设计跨度较大的建筑结构时,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沉降缝的设计。同时,建筑结构不易复杂,应当坚持简单性原则,也要考虑到相邻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建筑高品质,工程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例如现场地质特征、环境以及温湿度等,才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2选用质量合格的原材料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目前,试验室条件日趋完善,配合比设计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和易性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然而在施工中质量问题或缺陷仍屡屡发生,问题根源多在原材料的控制上,特别是近些年国内环保形势严峻,砂石料的开采不规范导致级配和粒径等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这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耐久性埋下了隐患。在这种形势下,原材料质量的管理成为项目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但对于材料的管控依旧不能放松,可以通过大宗材料公开竞价的方式选择材料供货商,制定专门的标准约束条款,对质量标准进行要求;强化材料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一批材料进行进场前检验;对于原材料含泥量、杂质等偏大的,应进行二次处理,如采用在线石料水洗机进行二次清洗、采用石料整形机对石料进行二次整形处理等改善材料状况。
3.3控制施工量
在配置混凝土时,这一方面的还是需要严格要求的,尤其是对砂石料含率的测定以及对其计量的控制。运输和浇筑过程中需要采取防水措施,无论是湿度还是含气量,都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浇筑的过程中确保万无一失、稳定可靠,完成前期工作之后,后期工作也不容懈怠,整个建筑功能也是需要做好保养工作的,特别是对混凝土的养护,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蒸汽,蒸汽完后,洒水这一工作也必不可少,最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有助于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年限。同时,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十分重要,需要严格控制。在浇筑过程中,对于接缝处要仔细处理,保证混凝土之间可以紧密衔接,严格按照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质量。
3.4混凝土养护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是重中之重,合理的养护手段能够有效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降低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5]。在开展养护工作时,为了增强养护效果,相关单位应将养护时间保持在14d以上。当把保温覆盖面拆掉之后,要做出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假如混凝土表面温度差<20℃,那么就可以立即开展此项工作,反之就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直到各项条件均满足相关要求以后才可以将其拆掉。不仅如此,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涂抹适量的薄膜养生液,如YH-9等,其目的是保持混凝土里面的水分,且可以进行养护工作。还可以把薄膜养生液涂抹在表层位置上,使得其形成相应的隔离层,显然这样做能够使混凝土内部留有充足的水分,同时还能促进其水化操作效能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房屋建设事业并没有处于成熟阶段,依旧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而混凝土缺陷问题也是很普遍的,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经过合理化的配合比、搅拌、运输以及入仓还有接下来的运用过程,其中操作的困难都是需要一一克服的。但是,随着房屋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相关技术的成熟,混凝土缺陷问题也在逐步被瓦解。对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我们已经做了详细的了解,那么,就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匤宝平.浅谈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J].低碳世界,2018(08):172-173.
[2]郑伟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5(19):113-114.
[3]王群海.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107-108.
论文作者:张鹏1,陈正洪2,白薪宇3,张醉4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原材料论文; 材料论文; 成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