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论文_赵丽娜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论文_赵丽娜

赵丽娜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研究与展望。项目编号:2014C027)

摘要:本文结合微电影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先导,理念上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依据微电影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整合新媒体技术,构建符合新媒体环境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期建设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精品课程。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精品课程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引发精品课程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媒体因其便捷性、互动性而深受学生的追捧。微电影作为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1],也在学生中兴起。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要求,运用新媒体等技术教学手段,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体现课程自身特色,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密切运用新媒体技术,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结合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院校的微电影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如何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以期建设的精品课程能更好的为学生、学校及社会服务。

一、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在精品课建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由于多数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而来,其在学科、专业及课程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教育部在教高[2003]1号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根据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而不能简单化、绝对化的建“一流”[2]。应用技术大学中的“一流”的精品课程应体现课程“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是由地方本科院校通过转型建成的,大部分高校还处在转型初期,对于其自身的办学定位还不明确,办学同质化,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在实际办学中仍然沿袭传统本科办学思路,导致其课程体系还固守在原来的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上开展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和原理的讲解,缺少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对于精品课程内容排斥。

(二)精品课程经费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对本科高校的经费投入按照学生和教工数,采用统一标准,不分学校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和实验教学环节的新媒体技术,硬件投入高,教学成本高。由于多数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而成的,普遍基础差、底子薄,新媒体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财政支持少,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资金总量不足、力度不大,学校自身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弱,直接影响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二、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精品课程的建设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精品课程建设应有其自身特色,其课程体系应与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相适应,且具备应用性特色课程、互动式教学方式、新媒体技术应用等特点[3]。

(一)注重“精品”理念,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精品”理念,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校企合作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联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微电影技术人才。另外,在微电影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实习实训[4]。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主导实践教学,校企共同评价、考核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成绩,确保理论与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质和特长,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这才是应用技术大学的精品课程中“精品”特色的体现。

(二)建立国家、企业与院校三级成本分担机制

足够的经费支持是新媒体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的生命线。在面临国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新媒体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还应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分担一部分建设经费,投入到新媒体技术开发和精品课程建设中。另外,在微电影的实习实训课程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实际拍摄经验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精品课程的讲解,实现校企共建精品课程。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建成的精品课程为员工做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实现了校企共赢,优势互补。这样,还可以扩大精品课程的影响范围,促进精品课程的实际应用。

(三)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定位,最终都要通过授课教师来具体贯彻实现。同样的课程由不同教师讲授,效果可能天差地别。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区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在微电影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因此,在遴选教师参加新媒体环境下的精品课程建设时,我校特别强调“双师型”教师标准,即:选拔既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高校教学经历,又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拍摄录制经历的教师。同时,还聘请专家型影视界著名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样的教师,能够在深刻理解学校办学特色基础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建,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影视基地参加实践学习,并引导教师参加企业的课题研究工作,将行业企业的新媒体技术成果,及时引入到微电影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切实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精品课程建设应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理念上注重培养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互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成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广飞。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微电影传播特征[J].当代电影,2013,5:169-172.

[2] 张丽玲。应用型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 高教论坛,2011,5(5):78-80.

[3] 李诗明, 姜 君。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问题的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51-53.

[4] 刘亚栋, 张崎静。新媒体技术支持下高职英语微课程开发探究[J]. 教学研究, 2014,11(1):41-43.

论文作者:赵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论文_赵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