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规则抗体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并为正确血型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在我院申请输血治疗的患者5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实施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记录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的情况,并对这类患者进行进一步抗体鉴定,了解抗体的特异性、类型。结果:5000例患者中共有29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干扰血型鉴定,检出阳性率为0.58%。在Rh系统、MNS系统、Lewis系统、P系统中均有不规则抗体产生,对血型鉴定造成干扰,对不规则抗体类型进一步鉴定,可见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各占6.90%、10.34%,混合抗体占82.76%。结论: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是干扰ABO血型鉴定的主要因素,做好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筛查对于保证输血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治疗质量都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干扰因素;ABO血型鉴定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69-02
输血是临床上挽救多种原因导致的大出血患者或者其他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工作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误差,不仅可能引起速发性或迟发性溶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除了ABO血型鉴定外,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也被认为是临床输血前的必要试验,对拟输血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沙有利于提前排除可能诱发输血不良反应的因素[2]。本文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在我院申请输血治疗的患者5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规则抗体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并为正确血型鉴定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在我院申请输血治疗的患者5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确切的输血指征,符合临床输血适应证,且临床资料完整,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液系统功能障碍、心脏疾病的患者;合并急性感染或者先天畸形的患者;输血前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患者。
患者中,男2723例,女2277例,其年龄在6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2.9)岁。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且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的目的、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1.2 方法
空腹条件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3~5ml,将其置于含有EDTA-K2(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采血管中进行抗凝处理,离心分离(离心速度为3000r/min,离心时间5min),吸取上层血清,将其保存于-20℃的冰箱中待检。筛选并正确标记红细胞及抗人球蛋白凝胶卡,保证无纤维蛋白块存在。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选的时候,每个患者分配3个微柱孔,在不同的微柱孔中分别加入50μl浓度在0.8%~1%的Ⅰ、Ⅱ、Ⅲ号筛选细胞(预先使用低分子容易对其浓度进行调整),然后立即加入25μl的被检血清,将其置于专用孵育器中,在37℃的温度下进行孵育,时间为15min;孵育结束之后将试剂卡置于专用卡式离心机离心,时间为9min,离心之后,通过肉眼对反应结果进行观测。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
当离心后红细胞相互凝集,并悬浮在凝胶柱的上方或中部的情况为阳性;而当红细胞沉降到凝胶柱底部的情况则可视为阴性[3]。
通过鉴定谱细胞作为对照,使用盐水试管法及抗人球蛋白凝胶卡对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结合患者的红细胞血型表型,判断其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抗体鉴定的依据是:在盐水介质中凝集,而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不凝集的抗体为IgM抗体;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而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凝集的抗体为IgG抗体;在盐水、抗人球蛋白介质中都凝集的抗体,可通过2-Me与血清等量混合、并行水浴加热后再次鉴定,受到破坏后的盐水介质、抗人球蛋白介质凝集均消失的情况,则抗体为IgM抗体,只有盐水介质出现凝集消失或者减弱,而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仍存在凝集的情况,提示IgM抗体和IgG抗体同时存在[4]。
计算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阳性率,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类型。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经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筛选,5000例患者中共有29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干扰血型鉴定,检出阳性率为0.58%。在Rh系统、MNS系统、Lewis系统、P系统中均有不规则抗体产生,对血型鉴定造成干扰,对不规则抗体类型进一步鉴定,可见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各占6.90%、10.34%,混合抗体占82.76%。具体统计结果见表。
表 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3.讨论
人体血型抗体大致可以分为规则抗体和不规则抗体两种,不规则抗体指的就是除了ABO血型之外的免疫性抗体,其也是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的影响主要在于不合适的血型输注之后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免疫反应的发生[4]。调查结果显示,正常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存在率仅为0.4%~1%,非常之低。但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会直接威胁受血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5]。
本文对5000名需要输血的患者实施了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58%,一般因血型不相容造成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并不多见,而 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则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对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发现MNS系统血型系统抗体分布最多,为65.52%,其次是Rh系统,占24.14%。本文还对不规则抗体的类型进行了进一步鉴定,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或其混合抗体比较常见,由于人类血清中MN血型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以IgM类型为主,IgM类抗体检出率也高于IgG类抗体。《临床输血技术规程》中规定,输血科在围受血患者提供输血之前,需要对受血者、供血者的血型进行复查,确保患者的血型正确无误之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这也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途径。
总之,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是干扰ABO血型鉴定的主要因素,做好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筛查对于保证输血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治疗质量都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美荣.输血前进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临床应用及意义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36-39.
[2]阙朝锦.浅析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44-46.
[3]黎海澜,焦伟,朱春丽,等.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在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6) :887-889.
[4]马春娅,付丽辉,等.57例不规则抗体干扰ABO血型鉴定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39(8):163-165.
[5]苏秀琼,陈奕霞,蓝建崇,等.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448-451.
论文作者:蒋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抗体论文; 不规则论文; 血型论文; 患者论文; 鉴定论文; 系统论文; 球蛋白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