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评价论文_田畅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 湖南 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观察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同步口服替莫唑胺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单纯的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RR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RR(50.00%)(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粒细胞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较为显著,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全脑放疗治疗方法。

【关键词】全脑放疗;替莫唑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0 引言

脑转移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在患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的成人中,高达2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现象。其中往往会发生脑转移的原发性肿瘤为肺癌,而NSCLC在肺癌中所占比例则占50%以上。一旦NSCLC患者出现脑转移现象,则提示患者的预后状况非常差。若只是采用皮质激素与支持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只有2个月之内。全脑放射治疗目前为NSCLC脑转移的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经放疗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也只有在半年之内。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NSCLC的标准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等药物,常常因血脑屏障的通过水平较低,从而导致颅内控制不够理想。作为第二代口服替莫唑胺(TMZ),由于该药物近期疗效比较理想,且毒性较小,近年来受到医学界广泛地关注与重视[1]。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NSCLC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NSCLC脑转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7岁,平均(55.59±10.02)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68岁,平均(56.04±10.1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1.1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病理类型均属于肺鳞癌,而且无敏感基因突变,且无靶向治疗指征;②均经MRI或者CT检查证实;③KPS评分均在70分以上,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

1.1.2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转氨酶水平在60U/L以上,肌酐水平在2.5mg/dL以上;骨髓移植为III~IV度;其他严重的基础性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同步口服替莫唑胺(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3401号)进行治疗。患者在接受放疗之前,应采用热解塑料面罩对体位加以固定。放疗采取瓦里安直线加速器6MV-X线全脑对穿照射,处方剂量为40GY/20F,1周5次,在对患者进行放疗的同时,给予替莫唑胺口服化疗治疗,给药剂量为75mg/(m2·d)。对照组仅采取单纯的全脑放疗治疗,给药方法同观察组。在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应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脱水治疗,以有效缓解脑水肿。在化疗的同时,还应给予止呕治疗,对相关毒副反应加以预防。每周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复查,以有效预防放化疗而造成的骨髓抑制反应。治疗过程中,应该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1.3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1)近期临床疗效比较。主要评价依据为RECIST实体瘤对疗效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以及疾病进展(PD)4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客观缓解率(RR)=CR+PR,用%的形式加以表示。(2)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包括:头痛、眩晕、粒细胞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中的数据均以“n(%)”的形式加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1.2中治疗方法治疗之后,观察组RR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RR(50.00%)(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粒细胞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NSCLC合并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仍然为WBRT方案。然而经该方法治疗之后,大多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会延长4-6个月[2]。常规化疗方案由于很难血脑屏障,从而对脑转移病灶产生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应该探寻一条有效的放化疗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临床价值。替莫唑胺(TMZ)属于一种全新的口服烷化剂,能够较好地治疗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等肿瘤。该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在脑组织中的生物利用率非常高。国外很多研究证实[3-4]:TMZ可以有效改善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状况。此外,国内相关文献研究也证实,TMZ与WBRT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缓解率与控制率,然而根据患者生存预后状况,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也没有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优势之处。此外,因大多数国内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也非常小,因此该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亟待进一步证实[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RR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RR(50.00%)(P<0.05)。上述结果表明:全脑放疗联合TMZ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放疗治疗方案。然而,实际观察发现,RR与患者生存期的提高,并不能促使总生存期地提高,随访中发现大多数患者最终死于肺部肿瘤病灶或者脑外其他内脏转移病灶进展。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为TMZ对脑外肿瘤病灶的疗效较差,不如其他药物,如:静脉化疗药物与分子靶向药物等。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粒细胞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际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出现Ⅲ、Ⅳ度毒副反应,上述毒副反应均为I~Ⅱ度。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6-7]。

综上所述,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较为显著,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全脑放疗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戚晓丹,郭娜.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6):57-59.

[2] 蒲廷,靳雨,李光明,杨蜜,唐组阁,文世明,胡欣,潘荣强,何朗,赵彩霞,李婷婷,孙凤飞,陈思林.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Meta分析[J].西部医学,2017,29(01):70-77.

[3]Minniti G, Scaringi C, Lanzetta G,et al. Whole brain reirradiation and concurrent 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J].J Neurooncol,2014,118(2):329-334.

[4]Zhao Q, Qin Q, Sun J, et al. Brain Radiotherapy plus Concurrent Temozolomide versus Radiotherapy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A Meta - Analysis[J].PLoS One,2016,11(3):e0150419.

[5]徐靖.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150-151.

[6]李豆豆,毕卓菲,姜燕慧等.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0):1534-1536.

[7]Qin H, Pan F, Li J, et al.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Plu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in Non -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A Meta-Analys[J].PLoS One,2014,9(10):e111475.

论文作者:田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评价论文_田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