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电力供需形势紧张。所以就要求电力企业在需求侧管理中对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进行应用,并且对用电的规律以及电力客户的负荷变化要有非常详细的了解,科学的对电力系统功能进行不断扩展和完善,实现电力负荷控制,从而使电力的使用更加科学和有序,减少电力的损失和浪费,为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提供坚强的后盾。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需求侧管理;电力资源
1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其主要采用无线、有线及载波等通信方式,交由安放于用户端的信号采集装置,最终将相应所采集到的用电数据情况,汇总于电力企业的整体综合分析系统之中,进而加以相应的处理、总结,进而将其应用于相应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当中。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当中包含了遥感、测量、控制等多种功能特点。其能够远距离监测电力用户的各类用电数据,并且能够智能完成电表查抄、信号收集、数据分析、负荷控制等多项操作。并且一旦出现不正常状况,此控制系统能够进行自动报警,同时相应的远程端控制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具体的用户用电情况,并作以全程的记录以及分析相应的电力改变情况。
2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的优点
2.1显著提升电力能源利用效率。对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进行需求侧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用户端与电力系统供应端的均衡,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电力浪费,实现能源节约。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具体操作中不需要消耗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它使数据采集更加精确,并充分采用自身的智能化特点,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实现数据处理和整合,使数据在电力电网系统中以数据图形式存在,以凸显整体负荷变化,使电力人员对电力电网系统负荷情况具备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负荷控制工作质量及效率,并采取合理的负荷分配方式,使电力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2.2检测范围广,成本低。当前对于电力电网系统实行负荷控制的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常规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其二即为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常规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常采取预先留存的电缆来实现对负荷的精确检测以及后期的分析、处理工作。而采用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则主要依靠于无线电波来实现上述工作内容。因此通过对以上两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对比,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采用无线电控制的方式,其所检测到的范围通常更为广泛,同时相对于常规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而言此两种方式均有较大的进步,均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电力负荷情况的监控,因此各地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而采取相应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依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同传统的负荷控制系统相对比而言,这两种方式在成本的控制上均有了明显的降低,同时在对于电力负荷数据情况的监测,以及准确性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升,有效地确保了电力负荷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相应的电力部门提供了详细的电力控制参考意见。
2.3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维修成本。传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日常维护难度,涉及到的维护人员也比较多,导致电力负荷控制工作中各种事故频发。当前,我国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无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对各种事故进行有效规避。与此同时,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也降低了事故排查难度,不仅能够及时解决电力供应故障,也有助于降低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维修成本。
2.4进行环境保护。相较于传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电力负荷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假定选择无线电方式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不需要采用过多的电缆数量,线路架设也相对比较简单,对环境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该种控制方法对电力负荷系统实施控制,不仅能够提高电力能源利用率,也能够对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对外部环境产生过多干扰。
3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增强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当中的管理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相应的需求侧进行管理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设备、软件以及系统的条件之上,也就必须要建立于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之上。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电力负荷实行相应的控制手段其本质目的,即为实现电力能源的科学、高效的配置及利用,其与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具有一致性的。
3.1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能够实现高效运作。管理效率是需求侧管理中需重点考量的问题,其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管理的终极目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与需求侧管理目标一致,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能够明确分析电力用户的相关用电数据,并在整个电力电网系统中实现全面覆盖,而且自动化水平高,维修成本也比较低。相关调查表明,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应用到电力电网中,能够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工作效率非常高,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中极具推广价值。
3.2成本较低,回报率高。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用电需求的日益激增,我国各电力企业对于电力能源的开发工作也在急速的扩张当中,其在有效增加我国总体电力能源供应量的同时,也反映除了我国电力能源所能够利用的发展空间也在持续的缩减。基于电力供应总量有限的前提条件,对于电力能源实行负荷系统控制,使其配置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对于提升电力能源的整体利用率,具有极强的实际价值意义。同时这也是为解决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能源供应与日益增长的居民用电需求矛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同时其通过合理配置一方面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电力能源生产的成本投入,降低对环境的损毁情况,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善当前的电力供需矛盾。综合来看其所需的成本投入从极高的回报率角度来看则相对较低。
3.3满足了环境保护要求。人类在生产生活当中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其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损毁性影响,在需求侧的管理内容当中其要求将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这同我国当前所实行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相关内容是具有一致性的。在此控制系统当中由于其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所需用到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也相对较低,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因而对于环境的损毁程度也就更低,从而变相的也就起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4 结论
综上文所述,根据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背景和人们的日常用电情况,电力企业必须充分发挥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对人们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负荷管理。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日常用电质量和效益,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电力损失和浪费。与此同时,使其真正的服务于需求侧管理工作,有效维护当前电力市场秩序,实现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为人们供应优质的电力能源,进而推进我国电力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电力负荷控制的原理分析及控制策略[J].包贵义.科技与企业,2014(23).
[2]负荷控制终端防误跳闸装置的研制[J].刘继红,房韫.大众用电.2016(08).
[3]基于负控管理终端的用电客户常见问题分析[J].马殿池,孙会立,祝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2).
作者简介
王倩(1977-3),男,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计算机本科,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计量室。研究方向:电能计量,邮编114001。
论文作者:王倩,栾德佳,曹世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电力论文; 负荷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需求论文; 能源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成本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