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管理中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及应用元博论文_元博

摘要:目的:基于建立癌痛管理中经过规范化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从而使药学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和保证。方法:选取该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52 例。根据是否实施规范化的癌痛管理中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癌痛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规范化癌痛管理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对疼痛的控制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 P< 0.01) ;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 P< 0.01 或P< 0.05)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0. 77%( 21 /26) ,高于对照组的53.85%( 14 /26) ( P< 0.05) 。结论:采取规范化癌痛管理药学临床服务模式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改善,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癌痛管理;临床药学;规范化服务

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损伤相关联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癌痛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会感到极度不适,继而引发或加重焦虑、抑郁、失眠、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癌症网络( NCCN)颁布的《成人癌痛指南》系统规范了癌痛的用药及管理,通过合理的镇痛治疗,为实现癌痛的有效治疗,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疼痛治疗相关指南和规范,提出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对癌痛治疗的重要性,也规定了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在该院建立规范化癌痛管理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临床上所取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52 例。纳入标准: 患者经确诊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实施规范化的癌痛管理中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0 例,年龄40~80 ( 56.5 ±7.5) 岁,疼痛病程3~12 ( 5.5 ±0. 5) 个月,其中肺癌7 例,宫颈癌5 例,乳腺癌8 例,结直肠癌6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0 例,年龄40~80( 58.3 ± 8.2) 岁,疼痛病程3~ 12( 5.8 ± 0.7) 个月,肺癌8 例,宫颈癌5 例,乳腺癌9 例,结直肠癌4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病程及癌症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 或) 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癌痛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规范化癌痛管理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具体包括: 制定癌痛管理方案: 经由我院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疼痛管理中的资深专家和药师组成癌痛管理方案制定小组进行方案的制定,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反复修订。

(1)方案实施: 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分为检查,诊断,治疗和随访四个方面。检查包括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初始疼痛评估,所用止痛药物,用药依从性等信息进行采集记录。诊断包括分析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治疗包括依从诊断分析中得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用药止痛方案并执行,同时积极宣教,严格监测患者的药物吸收,反应,体征等情况。随访包括再次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对癌痛管理满意度,对管理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药学干预过程做好记录,具体体现在药学干预记录表上,包括基本信息,初始疼痛评估,再评估,药物使用,药物建议等内容。

(2)相关参考指标。癌痛评估: 将癌痛程度量化,依据疼痛数字量表( NRS) 进行评估,0为无痛,10 为剧痛,让患者用0 ~10 之间的数字表示自己的疼痛程度; 此外对患者疼痛部位,程度,病因,病史,治疗史,相关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酒精依赖史也要综合评估。

(3)癌痛治疗: 个性化制定方案,在使用阿片类,非甾类药物止痛的同时需考虑镇静催眠,解虑抗抑郁,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辅助使用。选择哪种药物治疗须注意其引发的不良反应,追求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度与对疼痛控制之间的平衡。对于通便,护胃,止吐等药物的使用以个体情况酌量使用。

(4)积极宣教: 包括对癌变形成原因,部位,影响和使用药物的原理,注意事项进行宣教。消除患者心中对于癌症的恐惧以及对用药的神秘感和不良反应的担忧,使患者自觉配合医嘱。同时使患者了解用药之外的缓解疼痛方式,指导家属如何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护理以及加强精神情感的沟通,使患者增强对癌症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对已经出院的患者每周一次随访,记录患者疼痛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用药等情况。

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对疼痛的控制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分为优,良,差等级: 优为完全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良为偶尔抗拒,但在医师劝导和家属帮助下可以做到遵从医嘱; 差为不配合医嘱。疼痛的控制度依照疼痛数字量表进行评定; 患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有效率= ( 十分满意+ 满意) /总例数× 100%。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见表。

2、用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或P < 0.05) 。

3、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0.77% ( 21 /26) ,高于对照组的53. 85%( 14 /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三、讨论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癌性疼痛已成为临床上癌症综合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往往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癌痛教育,临床药师很少或从未参与癌痛教育工作。有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护理人员癌痛管理知识普遍缺乏,成为有效癌痛治疗的障碍。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会对患者的身心均造成不良影响。而进行癌痛管理旨在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止痛,疼痛照顾,以及心理辅助,以达到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实现癌痛可控,有利于促进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的目标[2]。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多因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所谓“成瘾性”的错误观念,对癌痛和止痛药的知识严重缺乏等;同时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也是患者中断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因。良好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可增强药物疗效和促进疾病转归,尤其在治疗方案有效的情况下,成为影响疗效的决定性因素。该院制定的癌痛临床管理药学干预方案经过专家草拟并反复修改而不断完善,在患者临床应用中起到切实可行的良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 P < 0.01) ;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 P < 0.01 或P < 0.05)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0.77% ( 21 /26) ,高于对照组的53.85% ( 14 /26) ( P <0.05) ,采取规范化癌痛管理药学临床服务模式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秋,杨萍. 品管圈在癌痛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1( 28) .

[2]徐象威,朱佩祯,吕向群. 本科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及自我效能感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17,50( 2) .

[3]谭清和,葛晓霞. PDCA 循环管理在癌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5( 69) : 38-39.

[4]张宏伟,马筱慧. 理性情感行为疗法在癌症病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6,30( 6C) .

论文作者:元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癌痛管理中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及应用元博论文_元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