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 201800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时候,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其实暗暗在想下一个教学环节或提问;想教具或多媒体的操作;想象自己的表现等等,对学生的发言听而不闻,漠然处之,生怕学生的发言影响课堂的顺畅,;还有些教师听到学生的表达内容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就会用自己对话题的看法影响学生的表达,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甚至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而将目光投向另外的同学。这种听就是最低层次的倾听。究其原因,恐怕在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与“师道尊严”的根深蒂固。从本质上说,教师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的弱化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略。
我们所说的主动倾听不仅是字面上身体向前斜着,用肢体语言表示关爱与注重,它包含着“专心”与“主动”的含义,它是一种心(神)、身、眼、耳的统整活动。即“用尽力量去听”。这里的“倾”字,类乎倾巢出动,类乎倾箱倒箧,类乎倾国倾城,类乎倾盆大雨……总之殚精竭力毫无保留。
积极主动地倾听,不仅专心地注意学生,能够聆听学生的话语内容,而且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老师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这种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感受温馨,传递着教师的心怀;而且创设一种境界,唤醒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彰显着教师的人格,凸现着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
教师们是如何在自己教室里创建倾听与回应的课堂呢?
如何建立“倾听与回应”的课堂呢?一开始,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建立一些课堂纪律。起初,是由我写了几条关于课堂纪律的条款向同学们宣布,如:课前要预习,要认真听讲,要积极发言,要独立思考……。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班级里并没有出现我所期望的那种效果。我咨询了专家,专家问我:你期望怎样的效果?也许你期望的是“一声令下,全体齐动员”的效果吧。事情的关键可能是你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期望的了解和他们对纪律的认同、理解的过程。
创建倾听与回应的课堂,表达了教师们对新的学习方式热情而又理性的教学实践态度,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坚定地支持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倾听的几种技巧:
1.带着热情来倾听。微笑着面对说话的学生,不论对方是嗓音好听与否、吐字清晰与否、表达正确与否, 都请积极的去倾听,而不是皱起眉头,在心里抱怨:天哪,他在说什么? 全神贯注地去倾听学生表达的每一句话,始终用目光注视对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想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做别的事,如擦黑板、整理教具、发作业本、看表……请停下!人人都希望自己讲话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否则,他讲话还有什么兴趣,还有什么用呢?避免思维遨游。在倾听时,你日常生活中还在处理的事会涌上你的思绪:和男朋友斗嘴后下一步如何处理?下班后请同事到哪家餐馆就餐更有意思等等。稍不留神你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你必须训练自己在倾听时的高度注意力。把其它的思考活动放到课后或下班后的时间去做。
2.使用并观察肢体语言。当我们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即使我们还没开口,我们内心感觉,就已经透过肢体语言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听话者如果态度封闭或冷淡,说话者很自然地就会特别在意自已的一举一动,比较不愿意敞开心胸。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听话的人态度开放、很感兴趣,那就表示他愿意接纳对方,很想了解对方想法,说话的人就会受到鼓舞。而这些肢体语言包括: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双臂,手不要放在脸上,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眼睛,点头。
3.非必要时,避免打断他人的谈话。讲话者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打断他的讲话。因为这样,在打断他思路的同时,又让他体会到你不尊重他。事实上,我们常常听到讲话者这样的不平:“你让我把话说完,好不好?”
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想强调一些枝微末节、想修正对方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想突然转变话题,或者想说完一句刚刚没说完的话,就随便打断对方的话。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就表示我们不善于听人说话,个性激进,礼貌不周,很难和人沟通。虽然说打断别人的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如果是「乒乓效应」则是例外。所谓的「乒乓效应」是指听人说话的一方要适时地提出许多切中要点的问题或发表一些意见感想,来响应对方的说法。 还有一但听漏了一些地方,或者是不懂的时候,要在对方的话暂时告一段落时,迅速地提出疑问之处。
4.找出重点。找出重点,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面讨论问题的细节也许很有趣,可是找出对方话中的重点,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面,这样我们才比较容易从对方的观点了解整个问题。只要我们不再注意各种枝微末节,就不会因为没听到对方话中的重点或是错过主要的内容,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或者做出错误的假设。
5.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倾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行为。当你感觉到对方正在不着边际地说话时,可以用机智的提问来把话题引回到主题上来。倾听者不是机械地“竖起耳朵”,在听的过程中脑子要转,不但要跟上倾诉者的故事、思想内涵,还要跟得上对方的情感深度,在适当的时机提问、解释,使得会谈能够步步深入下去。
总之,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必须作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借题发挥,总之,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敏感、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光彩。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缺乏思维的倾听,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活力,最终成了空壳和形式。
论文作者:金玉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说话论文; 的人论文; 的是论文; 课堂论文; 重点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