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经贸论文,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结构转换带动总量扩张是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成长的重要特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必须适时地转变增长方式,把重心转移到提高素质和效益上来,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对外贸易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外贸出口从数量型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
这些年出口增长主要是靠出口数量的增长实现的,出口产品质量虽有明显提高但价格指数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与收汇的增加也是不成比例的。据对1993年出口的63种初级产品和110种制成品分析,分别有49种和75种价格下降,共计损失外汇42亿美元,占我当年出口总额近5%。资源和劳动消耗的增加不能获得相应的比较利益,如此下去,我国出口是很难发展的。
抓质量,既要靠把关,更要抓源头。一是以《质量法》、《对外贸易法》为依据。二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高素质的质量管理队伍和健全的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分期分批地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三是建立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基金,国家财政从减少进口补贴中划出一部分和从银行贷款一部分资金,进行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为目的专项开发投资,培植一批质量、信誉卓著的优质、名牌出口商品。
2.出口商品结构从低度化转向高度化。成为我国出口支柱的产品是属于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虽然机电仪化产品占有一定比重(26.4%),但其中相当数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价格竞争力和创汇能力不强。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低度化常会滋生出口产品“同构化”现象,诱发“对内抬价抢购、对外削价竞销”的缘由,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开拓和出口增长。
这表明,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已是刻不容缓。其主要对策是:一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二要以出口支柱产品及骨干企业为龙头,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组建出口企业集团,形成产品系列和产业优势。三要以产业政策为基准,在财政、资金信贷、税收及关税减免、出口退税、进出口经营权、配额、许可证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推进出口产业升级和出口生产基地建设,使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进而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经营方式从小型化转向规模经营。
二、利用外资由数量扩张转向的质的提高,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宏观引导。
一是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二是要加强社会政策的引导。三是要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的原则。
2.构造利用外资新的立足点。我国目前在吸引外商投资中过于偏重提供优惠条件方面,尤其是各地区为争夺外资纷纷出台五花八门的优惠措施。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环境某些变化的新形势。我国利用外资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必须更多地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大型跨国公司它们对一般投资优惠或投资刺激往往兴趣不大,而更多地关心基本投资环境以及投资条件求稳定性和长期性。从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情况看,提供投资刺激对于吸引外商投资只起有限的作用。
新的利用外资立足点,应当坚定不移地放在提高吸引外商投资质量上,以质量效益促发展。
3.拓宽利用外资的方式和空间。我国利用外资的重心无疑仍应放在吸收直接投资上。我国以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主要是通过发行B股及H股吸纳,但这两种证券投资的交易量和市场规模均有限。目前,我国吸引外资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其特征就是大量的国际金融资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方式、即产权交易的形式与我国的产业资本相结合,这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与此相适应,我们应当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方式也应更加灵活。一是要进一步放宽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限制。如,国有大中型企业除了某些特殊行业外,都可以成为被外商收购兼并的对象;中小型企业可以采取拍卖和托管的方式,吸引外商的资金和技术;赋予大型企业集团外贸、金融、投资等权力,通过技贸结合、以市场换技术等手段,与外国跨国公司直接合作等。二是要鼓励国际金融资本利用老企业资金存量进行合资改造,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支柱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三是要发展我国投资基金的中外合作,一方面鼓励国内公司的股票到境外上市吸引外资;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利用证券基金引进海外资金投资于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这不仅更加符合海外投资者的习惯,把引资范围扩大到国外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而且也不构成国家负债,从而把我国引进外资方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对外承包劳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1.劳务合作从单向转向双向并举扩展。长期以来,因囿于狭义的对外劳务合作概念,对开拓境内劳务合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无疑在客观上限制了这项业务的发展。因此,必须从观念上、从经营方式上,由过去的单向的劳务输出转变为双向的服务贸易,在努力扩大外派劳务人员的同时,大力发展境内劳务合作,如“三来一补”、国际旅游、医疗保健、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为外国业主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是大有作为的。
2.合作方式从提供劳务迈向总承包新途。主要对策是:一要提高技术劳务的层次,输出技术工人和高科技劳务,如工程师、监理、设计咨询人员、估算师、高级管理人员等;同时要从传统优势行业转向开拓新技术行业的劳务输出,如广告服务、计算机数据处理服务、信息服务、电讯服务、农业产前后服务、法律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商业经营服务、工业工程设备安装和维修服务、人身和财产保险服务、体育与表演示范服务等。二要大力扩展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工程承包容纳劳务量大,是扩大劳务输出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建筑工程承包,具有低风险、高效率、高利润的特点,因而是资本积累最快的行业。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二大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定优势,应大力发展。在承包方式上,要从赚小钱的提供劳务、分包逐步向赠大钱的总承包、包工包料、交钥匙工程发展,这是我国对外承包劳务上规模、增效益的重要方向。三要把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与国内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私人融资财团合作,探索采用BOT方式重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工业项目和基础建设性项目进行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这是一种新的非常有前途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式,我国当然不应单纯地接受外国投资者实施这种方式,而也应努力运用BOT方式来开拓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局面。
3.资金供给从少渠道转向多渠道融通。一是给予信贷支持。对外承包劳务的资金筹措渠道应从拆借状态纳入信贷规模。国家每年要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指标,由有关商业银行用以支持工程承包前期启动资金不足部分;对一些能带动机电产品出口的效益好的带资承包大型项目,国家进出口银行应重点安排一定的信贷指标。二是增强融资能力。对一些资信好的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应适应放宽企业对外融资担保权,外汇主管部门核定一定数额的对外融资担保额度,允许其在此额度内滚动使用,风险自担。三是加强内部资金管理。要以企业现代化管理为中心,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加快资金周转使用,强化对企业内部资金的调控能力,使资金占用保持合理配置。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放对外承包劳务资金短缺的最终出路所在。资金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融资渠道扩大了、资金盘活了,我国的对外承包劳务必定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