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次孵化的孵化产业基地运作模式研究_科技论文

基于二次孵化的孵化产业基地运行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基地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87年成立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来,我国孵化器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回眸二十余载,我们可喜的发现,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不断涌现之时,孵化器在协助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形象的喻为“创业者的摇篮”。然而这些“成功”的毕业企业在独自面对市场环境时,又面临一系列产业化困境,呈现出“空间上搬家再搬家、人员上招聘再招聘、资本和服务需求井喷”的特征。同时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呈现特有的高成功率、低毕业率现象:一方面达到毕业标准的高成长企业留恋孵化器,另一方面孵化器封闭式运行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成长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以满足高成长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研究科技企业二次孵化的创新孵化平台——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1 科技企业二次孵化概述

科技企业孵化过程是指高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的过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可以细分为应用开发形成技术(D)、商品化(C)、产业化(I)三个过程。伴随着技术的DCI过程,企业发展也会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可分为孕育期、初创期和成长期[1] 。然而现有的孵化体系仅实现了商品化的过程,协助中小企业成功跨越“长不大”的成长陷阱。企业毕业之后,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支持和市场化经验等原因,又将面临第二个成长陷阱——“做不强”。针对这一“断层”,国内有学者提出了二次孵化概念。二次孵化的提出将科技孵化从企业孵化提升到产业孵化,实现了对企业的全程孵化。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企业全程孵化模型图

二次孵化既是孵化器功能的升级,也是科技孵化产业的升级。与一次孵化通过培育创业环境满足企业生存需求不同,二次孵化着眼于企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对一次孵化的结果(孵化毕业企业)进行再孵化,即产业孵化。通过培育产业链,使处于服务“断层”的毕业企业就地产业化,提升企业独立生存能力和产业集群效应。

二次孵化理念源于实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二次孵化是科技孵化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由一般性创业孵化向创业企业的产业化孵化发展的孵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团。本文将二次孵化概念界定为:二次孵化以高成长的一次孵化毕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载体模式(由楼宇模式向基地模式)的转变和服务模式(由共享服务向增值服务)的创新,带动要素聚集向产业聚集转变,以满足企业在空间、服务、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个性需求,是由企业孵化向产业孵化转变的新型孵化模式。

2 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的内涵

2.1 孵化产业基地与开放式运行模式

世界各地科技园发展实践表明:对高技术小企业来说,最有效的孵化器就是它们自身的集合体——小企业集群[3]。然而我国企业孵化器发展主要关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缺少成熟有效的运行模式提供企业相互支持的共生环境,有关科技企业二次孵化的理论研究更是缺乏。

孵化产业基地作为高成长企业孵化平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是在单体孵化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综合孵化器易于操作,但孵化企业的异质性不仅限制了企业间生产要素流动,也限制了孵化器提供专业增值服务;而专业孵化器的推广又因产业规模限制而发展缓慢。孵化产业基地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孵化器,而是一个培育区域优势产业的孵化器集群。孵化产业基地由多个专业孵化器组成,各专业孵化器吸收特定行业的毕业企业进行再孵化,而孵化器内企业的技术性质和结构的相似性激发企业间的竞争,形成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企业有集聚效应。同时企业集聚形成的生产要素的超流动又将吸引外地资源向孵化产业基地聚集,有利于培育特定产业链和发展区域优势产业。

长期以来,孵化器封闭式运行模式所造成的效率与效益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这一模式强调企业孵化器全面加强各种能力建设,力图“直接”提供新创企业需要的各种服务资源,而忽视了我国孵化器建设的发展阶段和现实能力。然而网络经济时代孵化器的发展实践表明:企业孵化器对于孵化企业的支持功能和支持力度,往往不取决于企业孵化器本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而是取决于其组织和链接创业支持网络的能力。基于这一事实,有学者提出了与此相对的另一种模式——开放式运行模式。开放式运行模式定位于为孵化企业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开放式服务平台,而不只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4]。具体表现为企业孵化器并不直接拥有各种资源,而只是一个为孵化企业服务的特殊的中介组织,通过企业孵化器的中介作用,满足孵化企业的资源需要。开放式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的关键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相较其本身拥有的资源而言,孵化器为企业组织协调与构建的资源网络是其业务支持与资源供给的关键。

2.2 开放式运行模式的特点分析

二次孵化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都要求孵化产业基地提供多层次的资源共享和高层次的增值服务。仅仅依靠孵化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其孵化能力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达到最优,而市场需求则催生了诸多能力更强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人才。因此,孵化产业基地运用开放式运行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市场资源服务于高成长企业。

一方面,开放式孵化平台有利于吸引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共享孵化利益。孵化器对孵化企业培育力度往往不是取决于本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而是取决于其组织和链接资源网络的能力。孵化产业基地运用开放平台与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服务中介建立制度化联系,将原有孵化器对孵化企业的一般服务转变为各科技中介对孵化企业的专业服务。不仅能为孵化企业提供高效低廉的服务,更为各组织机构开辟了广阔的中小企业服务市场。

另一方面,多层次孵化体系有利于孵化企业和孵化产业基地的共同发展。开放式运行模式通过兼并和战略联盟等手段拓展孵化产业基地和深化孵化功能,从而将自身孵化的优秀企业锁定在孵化产业基地内,大量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相关产业中小企业的聚集,易形成企业间良性互动氛围和培育根植性的产业集群。

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定位于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开放式服务平台,其关键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而不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针对企业资源缺口,孵化产业基地通过开放式服务平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孵化企业所用,相信从“我们能提供什么”向“企业需要什么”的孵化功能转变,必将使孵化企业受益。

3 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构建

3.1 构建开放式运行模式的基本思路

在以产业竞争取代产业转移的微利时代,仅仅依赖孵化器自身资源和服务,很难满足高成长企业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需求。在孵化产业基地的构建上,按照“科技资源开放配置”的基本思路,既要培育基地内部企业化运作机制,更要通过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而提高外部产业资源与内部孵化资源的有效对接。通过“市场化配置+企业化运作”吸引尽可能多的科技资源集合到孵化产业基地及孵化企业的周围,使孵化产业基地真正成为市场化运营的中介服务机构,而不是政府职能延伸的准公共机构。

3.2 开放式运行模式的基本要素

本文所界定的孵化产业基地中,作为科技资源开放配置与企业化运作关键的开放式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中介要素、网络要素和管理要素。

中介要素:包括风险投资、人才交流、管理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孵化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市场调查、法律财会等咨询服务,并主要协助高成长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开拓市场渠道。

网络要素: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快捷便利的资源获取方式,更关键的是通过与上述中介要素的佼佼者建立类似“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将其整合成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稳定的资源网络,以响应企业的一次性或持续性需求。

管理要素:不仅是孵化企业获取资源的组织与协调者,更重要的是在网络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主动、持续的动态跟踪服务,提升孵化企业的资源应用能力。

3.3 基于孵化产业基地的开放式运行模式构建

基于科技资源开放配置理念,孵化产业基地宜采用以孵化集团为核心,平台建设为杠杆的开放式运行模式,架起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通过基地能力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形成集风险投资、中介服务系统与传统孵化功能为一身的现代孵化体系[5]。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框架如图2。

图2 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框架图

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与能力建设的有机融合,为实现以较少自有资源撬动无限的外部资源提供了可能。其高效运作得益于三大开放式平台。

3.3.1 一次孵化平台

孵化产业基地与一次孵化平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一次孵化平台为孵化产业基地提供了企业源与相关的产业基础,孵化产业基地通过承接并定向培养毕业企业,将其打造成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市场主体。同时对一次孵化平台形成信息流回归,将可能出现的产业链条缺口信息及时反馈给一次孵化平台,引导其筛选出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孵化,从而定向输出毕业企业。

3.3.2 资本运作平台

以资本吸引资本是实现孵化产业基地良性运转的根本,资本运作平台是孵化产业基地持续发展的平台。二次孵化的产业聚集模式决定了机器、设备、厂房、生产基地等物质资本投入是其运行的基础。可考虑引入产权共享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孵化产业基地建设,开辟“投资者所有、企业集团经营、孵化企业使用”的多赢格局,通过房地产证券化的手段,最大程度激活社会资本投资。二次孵化企业的高成长决定了其以风险投资为主,辅以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孵化产业基地在自建风险投资和担保融资机构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国内外风险资本跟投,并寻求合适的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资本循环;利用担保的放大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始资本,为孵化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银行资金。孵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智力资本是高成长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孵化产业基地的运行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更要积极寻求具有孵化器管理经验或企业化运作经验的成功经理人提升孵化产业基地的软实力[6]。

3.3.3 产业运营平台

二次孵化的意义在于定向培养区域优势产业,产业运营平台是孵化企业成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桥梁。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入驻,带动高成长企业围绕相关产业链聚集,形成技术上既替代又配套、市场上既竞争又结盟的产业环境,从而营造高成长企业相互支持的共生环境。孵化产业基地通过与各专业产业园的对话与协作,对孵化产业的规模和产业创新方向进行适当调适。通过与国际孵化器结成战略联盟,吸引国际产业与本地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使当地科技企业在低成本低风险的条件下开拓国际市场。

然而,孵化企业要切实享受基地提供的系列服务、让资源配置得恰到好处,还需要第三方力量引导架起资源能力杠杆的支点。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大型企业集团承担这一责任,但是二次孵化通过增值服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需以广阔的孵化市场与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基础,现阶段政府在我国孵化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通过政策倾斜支持孵化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现有政策向二次孵化的平移;还包括建立完善市场机制与激励体制,实现政策职能向大型企业集团的平移[7]。

综上,政府调控是孵化产业基地高效运行的保证;一次孵化平台是建设孵化产业基地的基础;资本运作平台实现物质、金融、智力资本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孵化体系的持续发展;依托产业运营平台实现孵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无缝链接;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能力集中建设,孵化企业与孵化产业基地的互动式发展。

4 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的运作分析

孵化产业基地的开放式运行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首先,孵化集团作为孵化产业基地的经营主体,通过参股、合作、外包等方式打造专业化的孵化服务,为孵化企业提供主动、持续的业务支持。其次,当孵化产业基地的资源无法满足企业高成长需求时,孵化产业基地通过其产业运营平台为企业的网络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阶段并不存在先后顺序,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延伸,以满足企业高成长要求为目标,为孵化企业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图

孵化集团引入知名的专业孵化器管理公司,将各个孵化器重复功能交给管理公司,由其向孵化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孵化服务、物业管理、定制化信息服务及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与科技中介建立制度化合作,为孵化企业提供合作型咨询服务、开拓型营销服务及全方位商务服务;参股风险投资及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并利用风险资本的杠杆效应和担保资金的放大效应吸引外部投资者。

孵化产业基地的开放式运行不仅体现在孵化集团多元化经营中,更突出体现在其满足企业网络化需求的过程中。单体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很难突破行业壁垒,而孵化产业基地依托产业运营平台(包括技术转移中心、市场服务联盟、产业联盟)连接着大量单体企业很难触及的行业资源,为企业突破行业壁垒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孵化企业寻求国际化发展时,孵化产业基地与国际孵化器的资源共享使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而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使企业有条件利用现有的市场渠道进行试销,从而大大降低孵化企业的成本,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孵化产业基地通过打造基础服务、增值服务、融资服务三层服务体系,实现了以“地产经营+增值服务+风险投资”为主的多元盈利模式。在以劳务换资本的基础上,集团通过管理要素入股享受企业增值效益。在孵企业凭借与优质的服务商建立联盟、甚至分享股权降低运作成本,集中精力打造企业核心价值链。通过长期持有孵化企业股份,孵化集团以长远眼光规划及推动企业成长,实现孵化集团与孵化企业的互利共赢。

5 结论与展望

科技企业二次孵化是适应孵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模式,而开放运行模式是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通过孵化产业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建设将为高成长企业营造共同成长的氛围、投资项目接触的机遇和企业业务对接的网络,促使企业在同一产业链和不同产业链上的集聚。而孵化产业基地内多个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二次孵化达到了孵化和构建产业链的目的,有利于形成具有根植性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然而由于各地孵化器发展基础及产业环境的差异,对孵化产业基地的构建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都需要研究者和从业人员通力合作,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完善孵化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  ;  ;  ;  ;  

基于二次孵化的孵化产业基地运作模式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