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的思考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关于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的思考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关于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区域论文,过程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是要逐步使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从低效向高效转变。显然,实现这一转变不仅是一项影响因素众多、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我们既要认识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更要认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一、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是创造实现“转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过程

与任何工程的建设一样,完成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工程”需要具备各种条件。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就是创造实现“转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过程。(1)创造思想观念条件。比如市场导向观念、效益观念、科技观念、讲求投资效率观念和“投入不等于发展”、“改革不能取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观念,等等。它们是促使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潜在要素,是实现农村区域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但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增长方式转变的生动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需要通过学习并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2)创造体制条件。要通过配套地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集约型增长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3)创造科技条件。要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稳定农技队伍,加速农业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搞好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促进农科教结合。(4)创造政策条件。要精心研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旨在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与微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农村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技术政策,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限制粗放经营,鼓励集约经营。(5)创造市场条件。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对农村市场的管理,培育要素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切实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条件。(6)创造资金条件。要探索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相结合和国家、地方、集体、企业、群众相结合,以及带动、流动、引动和融通相结合,广辟资金来源渠道的办法,并设立农业发展的各种专项资金,如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开垦宜农荒地专项资金、废弃土地复垦专项资金等等。

二、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是提高农村经济决策水平的过程

正确的行为来源于正确的决策。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战略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依靠提高农村经济决策水平来实现农村区域经济集约型增长是一个关键环节。从根本上讲,提高农村经济决策水平就是要逐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因此,要积极创造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各种条件,诸如:调查研究,搜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领导与专家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选定决策目标和方案;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责任和风险;遵循合理的决策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等等。此外,笔者认为,保证农村经济决策科学性的关键是农村各级领导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克服不良的思维方式,不断端正决策的指导思想,以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具体地说,要克服怕担风险安于现状的惰性思维;克服拘泥于传统经验和方法的僵化思维;克服照抄照搬一哄而起的“赶浪头”思维;克服视野狭窄坐井观天的片面思维;充分认识在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面前把握农村经济决策对象规律性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地、系统地、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不轻率拍板。坚持试验实证,重视反馈;坚持“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使农村干部和群众都明确决策边界。在上级与下级、现实与未来、需要与可能、外因与内因、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速度与效益、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结合点”上选择正确的决策思路。

三、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是培植农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过程

培植农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与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紧密相联。只有围绕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植农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增长点的带动作用,才能增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且有利于振兴农业,并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否则,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将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培植农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的必然选择。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培植农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做法:(1)不等不靠,大胆探索,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地提出与中央有关政策配套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使政策落到实处,从充分利用中央政策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2)放远目光,放大胆量,放开手脚,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主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3)遵循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逐步形成与农村资源特点相适应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带、产业链、产业群,在发展区域专业化生产和支柱产业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4)有计划地多层次、多股份、多形式兴办或引入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股份合作、资产参股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经济共同体,在建立一体化龙型生产经营体系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5)支持农村各类有生产技术、有经营本领的专业大户实行专业经营,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规模效益,让其在农村示范带头,在发挥“能人效应”过程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6)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特别是集约式劳动密集型产业,探讨各种形式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在提高人力资本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的过程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7)创造条件,在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是解决“特殊性难点”的过程

纵观我国农业及农村的实际,不难看出,在我国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存在三个“特殊性难点”:一是各地“兴地富民”的决策目标形成对农村区域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强烈拖拽;二是农业技术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一大障碍;三是管理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区域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一大“瓶颈”。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难点,缓解矛盾,以确保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首先,要协调“兴地富民”目标与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反对为了局部的、短期的利益而盲目争投资、上项目的作法,防止新一轮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引进,而要尽力为农业的技术改造、科技推广、科技储备安排足够的投资经费,并运用税收、信贷、财政等手段,鼓励农户、集体以及社会各方面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协调各方面的投资行为。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兴地富民”的立足点从大投入才能有所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移到少投入多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上来,拓宽“兴地富民”的发展思路,尽快跳出“仅仅依靠耕地、单纯生产粮食、单纯依靠增加产量来求发展”的圈子,把发展的眼光投向包括整个土地资源在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山林、山水、山地、地上、地下、有形、无形等多种资源得到综合地开发利用。把传统的粮食观转变为现代的食物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科教兴农,扩大食物与营养源。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区域性名优特稀新资源和农产品;又如发展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深加工、系列开发,突出优势项目,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开发绿色食品。

其次,要把农村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此,农村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比如:(1)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提高农业科技对生产发展的支撑力。当务之急是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尤其要重视稳住一支精干的农业科研队伍。(2)全国农业科研机构1520多个,90%以上集中在产中阶段,因而必须下大力气改变农业产前、产后科技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3)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视生物技术和农畜产品的品种改良;二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科技培训。笔者认为,只有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示范,使学科技用科技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为此,农村体制改革及配套改革应该把如何更有效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作为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再次,要努力改变农村区域经济管理落后的现象,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管理落后意味着管理粗放,从根本上讲是忽视科学管理。农村区域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就是以技术粗放和管理粗放并存为特征的。管理粗放也是造成产品质量差、消耗高、效益低的重要原因。因而,除了重视科技因素外,更要重视科学管理。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帮助各级农村干部和管理人员提高科学管理的思想意识,克服各种落后的管理思想。要为健全农村区域经济的科学管理体系而积极有效地堵塞各种管理漏洞,力求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职能结构封闭,管理活动封闭,管理制度与法规封闭。要通过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和强化综合部门的综合性管理,努力提高农村区域经济的综合管理水平。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造出符合农村区域经济特点和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与方法。要把强化政府农业宏观调控职能当作对农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政府农业宏观调控能力,以减少农业波动。可以说,对农业及农村区域经济实行科学管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是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

标签:;  ;  ;  ;  ;  ;  

关于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的思考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