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果——《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制度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叔莲、陈佳贵主编的《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书,1994年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并多次重印,发行量已达10万册以上。该书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企业改革、企业管理和公司制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的教授、专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都有较多的积累。该书就是他们集体潜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又进一步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制度创新、配套改革的新阶段。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又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将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传统国有企业制度转变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在实践中会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去回答、去解决。该书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编写成的。它的出版,对于学习宣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获1994年度全国十佳经济读物,最近又获中国图书奖的提名。
该书共二十万字,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现代企业制度概论;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组建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发展跨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财税制度的改革等。
该书作者从我国国情出发,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纵、横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识的重要性、对策的可行性、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联(配套)性等更为突出,而成为该书的显著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几个“结合”上。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是对国有企业的广大干部和工人,还是对国有机关经济管理人员都是新鲜事。这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操作中都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作者根据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针对性地都给予了比较满意的回答。
联系思想实际,统一认识,提高人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自觉性。为什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内容是什么,等等,一些人并不清楚,例如,有人怀疑现代企业制度,有人担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不会复辟资本主义。该书第一章“现代企业制度概论”集中地、系统地解答了上述问题。作者从企业体制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出发,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和改革步步深入的发展过程,令人信服地说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深入发展的要求。并且认为,独立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而要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企业改革上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变战略,由扩权让利转变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单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转变为重组产权关系;由推行承包制转变为创新企业制度。概括地说,就是重新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联系改革工作实际,克服困难,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一主体的可以依法改组成为独资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可以依法改组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意味着公司制度将成为我国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但是,从前几年的试点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公司化改组存在许多困难,在工作中无法操作。该书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专门设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一章,即第六章,并分三节即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与产权关系重组、与政企分开、与减轻企业负担及七个目,比较具体地说明了应该怎么做,关键在哪儿;不应该怎么做,道理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都讲得清清楚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例如,作者在阐述国有产权重组时主张所有者(投资者)主体的多元化。这是很有见地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是要有效地实行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所有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摆脱行政机关对企业的直接控制,解除国家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即对所经营的资产具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置权,成为真正的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所以,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进行公司化改造必须以实现所有者(投资者)主体多元化为前提条件,根据国家规定和自身的不同情况,改造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与此同时,作者还认为,实行所有者(投资者)主体多元化,除实行分级所有外,可以有多种形式。接着列举了九种:①采取多种方式吸收职工入股,包括把承包人中的个人风险抵押金转化为职工个人持股,把部分奖金转化为职工个人股,把债券转化为职工个人股,向职工发行部分股票等等。②资产折股,明确产权,变为股份制经营。③对一些退休职工多、负担重的老企业,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可将部分国有资产划归企业职工集体持股,以便解决退休职工的工资和其他社会保险问题。④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将企业的资产折股变卖。⑤通过发行股票,增加企业的资本金。⑥在企业的横向联合中实行股份制经营。⑦在企业兼并中实现所有者主体(投资者主体)多元化。⑧个人承包、租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承包者或租赁者增加对企业投资。⑨某些新建企业一开始就可以实现所有者主体(投资者主体)的多元化。这些形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的哲理;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种类繁多又极其复杂的状况,便于各地区、各企业进行选择,避免“一刀切”;反映了广大国有企业职工的要求愿望,因而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还容易实施落实。
第二,分析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相结合。在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有效结合。在西方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早已实现了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的结合(尽管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公有制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公有制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其有益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该书第六章“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在阐述了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后,专门设节,对日本、美国、德国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这些分析中对比了这几个国家股份公司产权结构的发展变化及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和原则。作者认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实行政企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的所有与国有资产的经营分开,使企业具有法人财产权,以进行具有自负盈亏能力的经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或原则是:要坚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标准;要坚持公有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探索的观点;要把国家的一般社会职能、经济调控职能和所有者的职能分开;要把所有和经营的职能分开;对国有资产实行金融化、价值化管理,促使国有资产的流动。我认为,这个方向和这些原则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在深层上进行改革,才能彻底克服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病,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进而完善、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此外,作者在阐述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时,也专门设节,对日本、美国、德国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我国《公司法》,对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作了介绍。通过中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特点的分析、对比,提出了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日本、美国、德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特别是在充分肯定我国《公司法》基本的有效的成功的方面的前提下,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的一些方面。例如,由谁代表公有股东行使股东权、如何对公有股权的代表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公司职工怎样参与公司的管理,等等。《公司法》或是没有明确规定,或是虽有规定,但不具体、不明确,不易操作。作者的这些意见,对于进一步修正我国《公司法》,对于我国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调整是积极的、有益的。
第三,分析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相结合,企业制度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企业的组织形态经历了由独资企业(即单个业主制)到合伙企业再到公司企业的过程。公司企业发展史则是企业组织形式发展史或企业制度史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了解企业制度发展的全过程。因为,回顾过去,分析现在,才能更好地预见未来。为此,该书专门设置了“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趋势”一章,即第二章,着重阐述了企业制度(主要是西方公司制度)的演进、企业组织形态及公司制度发展的过程、原因以及西方公司企业发展的趋势。
作者认为,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联,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组织形式也必须相应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直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股份公司得到了发展,并逐步成为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所以,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种认识,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是有指导意义的。就是说,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公司制度作为企业制度重要形式是符合企业组织形式发展过程的,是有理论依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该书重点分析了公司制度发展的历史分期、公司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原始公司制度、现代公司制度及股份公司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公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司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考察分析,指出了现代公司企业发展的趋势是:①公司经营的多样化趋势。②西方公司经营的国际化和跨国化。③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化趋势。这种考察分析,对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于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公司制度,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自觉性,特别是对于我国发展跨国公司、改革我国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重点与全面相结合。该书在内容上,突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重点,全书共十一章40节,作者用8章即用2/3的文字和篇幅阐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身的一系列问题,构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体系。这样,才能使读者对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建立有一个系统地、重点地了解和把握。
然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涉及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且涉及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因此,它不可能单项推,必须与相关改革配套进行。所以编撰者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又专设了三章12节,阐述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财税制度的改革等等,具体阐明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和要求;金融组织与现代企业的关系、传统金融体制的特点、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任务;现代企业制度对财税体制的要求,我国财税体制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等等。这种内容结构上的安排,不仅使读者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改革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而且是完全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199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部署的。因此,该书对于宣传、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财税体制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的特点很多,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评介。例如,全书贯穿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在理论观点上有新意和创新,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价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