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论文_徐映华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论文_徐映华

云南豪力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工程造价信息化是信息社会背景下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科学统一、涵盖全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能更好地推动我国造价信息化发展,实现造价信息的交流共享。本文浅析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规划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我国多个行业中均引入了该技术,建筑行业也同样如此。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造价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以往的管理技术无法使建筑工程发展需求得以满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创新。目前,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不仅是一种挑战,也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简化造价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1工程造价信息的行业特点

1.1行业地区性

工程造价信息具有很强的行业地区性。我国执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后,建设市场决定建筑行业成本的价格波动,沿海地区和内地地区之间的劳务市场价格,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劳务市场价格都是存在差异的。这就造成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人工费的不同。同时,建筑材料的价格也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材料价格取决于出厂价、材料的运输、包装的费用,离施工现场的远近取决了所需的运输费用的高低,地区的材料价格差异随之而见。

1.2行业系统性

建设行业本身就是一件系统性很强的行业,它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方方面面相互协调的结果,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同样是从多方面被反映出来的。因此,从工程造价信息源发出来的信息都是大量的、系统的。而各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公布的工程造价信息正是由这些特定内容(各种价格等)和同类专业(建筑工程等)所形成的一连串信息。

1.3行业专业性

工程造价信息的行业专业性集中反映在建设工程的专业化上,工程项目建设这一行业发展到今天,其涵盖的专业纷繁细杂,要求专业性比较强,例如我省的地铁建设项目就包含了市政、道路、隧道、建筑装饰安装工程等,项目所需的信息具有它的专业特殊性。

1.4行业动态性

工程项目建设行业本身是具有持续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需要经常不断地收集和补充新的工程造价信息,进行信息更新,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如我国各省公示的人工、材料、机械信息价也是按时段不断更新的,以满足项目建设行业成本核算的需要。

1.5行业季节性

由于项目建设行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施工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因素,而工程造价的信息也受到该行业的季节性影响。像我国北方很多地区进入10月份就无法正常施工,从而也就无法搜集该时间段的工程造价信息。

2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由多方主体参与的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快慢会影响标准的质量。建设推进太快,必然会急于求成导致标准建设的粗制滥造;推进太慢,又会效率低下导致标准建设的无疾而终。同时,建设过程中哪些标准需要强制推行,哪些标准只需参考,哪些标准应当先期建设,哪些标准可后期建设,哪些标准需要全国统一,哪些标准允许地方自主选择和建设,这些问题均需要进行专项研究,予以明确。为此,本文从工程造价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技术标准的规划做框架式的梳理,明确未来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的目标、思路、时序、主体等内容,以期指导更深入的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

2.1建设目标与时序

在全面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建设之前,首先,需要把握重点,统一思想,明确行业应当关注的工程造价指标,明确当前、未来应当纳入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工程造价指标,构建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分类标准与造价信息清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就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建设而言,应当优先制定主要的或典型的工程类别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尤其是数据标准中的概念标准、计算方法标准,唯有将数据标准建设好,才可以顺利进行收集、处理、共享等标准建设。在造价信息数据标准已完善的基础上,才可以将造价信息收集和处理标准、交流与共享标准并举制定,并根据造价信息指标的重要性,在整体规划、统一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完成不同类别指标的上述标准。

2.2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

顺利推动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前提就是明确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的核心建设主体及其职责分工。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相关研究机构等,其中,政府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其核心职能就包括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管理者,其职责既包括工程造价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的贯彻与推广,也包括通过行业、协会技术标准的制订、发布和推广,规范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行为。其他专业机构则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主要提供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等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相关的配套支持。鉴于此,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应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技术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辅助建设。

2.3准的分类管理

标准因不同的适用条件而构成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为便于应用和管理,常常需要对标准进行分类管理,而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体系,显然对这些标准应当执行分类管理。根据行业的特点,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既应当有国家标准,也要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一些标准应该强制推行,一些标准则只应推荐使用,一些标准只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一些标准属于技术标准、一些则属于管理标准;既有基础标准,也有方法标准等。针对具体标准的分类属性的研究需要在国家完成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建设规划,建立了统一分类、权威、规范的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后方可进行。(1)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为辅。鉴于加强造价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共享是造价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目的,也为了适应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跨地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无论是推荐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均应当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为辅,尽量减少地方标准的数量。(2)以推荐性标准为主,以强制性标准为辅。考虑到现实的执行,以及尽可能利用市场力量推动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方针,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应当以推荐性标准为主,强制性标准为辅。主要造价信息(如要素价格信息、计价依据信息、造价指数)的发布、交流和共享标准应当优先采用强制性标准,典型的重要造价信息的概念标准、计算方法标准可采用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应尽可能采用推荐性标准。(3)强制性标准应由中央政府建设行政管理机构主导、负责建设;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尽可能应由行业协会或标准定额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负责建设。(4)基础类标准的规定应尽可能统一,产品类标准、方法类标准可给出多种方法、多种标准允许使用者选择。(5)标准的分类属性应当是动态的,随着标准实施环境的变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有可能上升为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也可能相互转化,这需要予以动态关注、及时调整。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建筑行业造价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化技术被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提高了造价管理水平与效率。现阶段,尽管部分施工单位引入了信息化技术,不过应用水平较低,施工单位还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使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充分结合,推动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琼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5,(03):260+266.

[2]温晓军.关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水平的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16,(04):30-33.

[3]孟青莉.刍议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5,(03):369.

[4]刘俊岚.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实现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180.

论文作者:徐映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论文_徐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