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主”与“合作”概念的英语团体活动探析_英语论文

反思“自主”与“合作”概念的英语团体活动探析_英语论文

体现“自主”“合作”理念的英语小组活动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理念论文,自主论文,小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章兼中教授也提出,应“大力发展相互协作、合作的小组活动”。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须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当课堂上出现下列情形时,教师组织小组活动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在对话课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我校所用的教材是“New Horizons in English”(以下简称NHE)。该教材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内容交际性很强,许多课文均以对话形式出现。在学习对话形式的课文时可以通过pair work,role play或group work的形式进行学习。例如,NHE第二册第91页的内容是关于the very important person,涉及到众多任务,里面还有独白。课文内容新颖有趣,结局出人意料,角色语言生动,语音各有特色。这样的课文就非常适合教师组织有效小组活动。当学生对课文重点以及语音有了比较好的掌握之后,他们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来扮演,从而做到各尽所能,共同努力,合作完成整个课文的表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在语法知识复习课中的运用

当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认识时,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的。因此,在英语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例如,复习现在完成时时,教师在介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可开展group work。由于已经学了过去时,学生容易将两个时态的用法混淆,难以确定有些句子中应该用哪种时态以及他们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1.每位同学回忆现在完成时的组成规则、用法及相关的例句。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负责“have/has done”各种时态的组成、在各种句式中的运用、例句的补充。

3.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4.学生分享学习经验。

5.教师点评。

在小组合作完成该任务时,适当地运用这些语言知识,使得学生对语法的结构有了更准确深入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群体力量,使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的分析、归类、汇总过程中进一步建构、完善认知图式。通过小组合作,使得组员之间的资源可以互补,在自主总结的基础上,也让学生通过合作,吸收更加全面正确的知识,对这一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所承担的不再是“扬声器”式的角色。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并且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并且为新知识的传授做好铺垫。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在讨论或辩论活动中的运用

语言的学习不仅在于语言知识的记忆,更在于语言的应用,通过语言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一系列的任务。如,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或辩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文章中的内容时常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出现彼此不同意对方观点的情况。这时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共同提高。这样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进行过这样的教学尝试。

课题:Saving the earth(NHE教材第二册Unit8 Fast Track).学习完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Task:The world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In some ways the earth is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and in some other ways it'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We have to face a lot of problems.Is the world changing for the better or for the worse?

◆Group work:

1.小组成员陈述自己的立场。

2.小组成员在课文中或上网搜索找出有关材料或从实际生活中取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小组成员分工:提供观点,记录,讨论。

4.组织讨论的材料。

5.两种观点的阐述。

6.教师点评。

学生通过讨论既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吸收了不同的观点,又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全面地认识了这个问题。并且学生可以结合已学的知识,特别是前几个单元的相关知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有了地道的语言支持。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水平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而不会出现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而语言能力却跟不上的情况,给了学生很好的backup。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张扬。

另外,在讨论或辩论中,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回答问题往往不全面,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同伴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和合作的精神。

四、在“视听说”课中的运用

我们学校注重通过英语原版的音像教材来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通常初一选择的听说教材是“Disney Magic English”,通过学习该教材,使学生对英语有更加生动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二的视听说课上常用的材料如《走遍美国》。该学习材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场景,而动态、直观的画面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供学习参考、观察理解的非言语材料。录像使学生不仅能亲耳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所进行的言语交际,而且能亲眼看到他们进行的各种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以及各种不同的交际背景。这一切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不同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非言语交际文化差异的感性认识和敏感性。

在看完每幕后,我都会让学生课后通过小组合作,扮演该幕里面的角色。学生首先熟悉剧中人物的台词、动作,在下一节视听说课上进行表演。如果学生想表演得到位、出色,不仅要熟记台词,还要模仿演员的非言语行为,这样学生会认真细致地观察演员的动作、关注他们的体态语。学生对这一小组活动普遍感到很有兴趣,并且会主动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排练,表演非常细致入微。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绘声绘色地表演剧中的人物,通过和组员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还可以通过观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作为新课程标准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人欢迎。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尚处在一个学习与摸索阶段。小组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仍需进一步研究。我深信,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会逐步完善。

标签:;  ;  

反思“自主”与“合作”概念的英语团体活动探析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