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零售业发展_农民论文

促进农村零售业发展_农民论文

推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不能少于6000元,即每年的增长率不能低于5%。农村将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目前农村零售业发展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必须结合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农村零售业。

农村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布局不合理,新型业态比例较低。目前,农村的零售业主要布局限于交通较为便利、经济状况较好的集镇,村一级很少涉及,即使有零售业也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消费的需要。另外,在大多数农村,大量的日用品由个体小商贩经营,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这些小商贩聚合起来形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而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民买不起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消费观念仍然是重数量轻质量,这就导致了无品牌、仿名牌、低质低价商品充斥农村市场,提供这些商品成为集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所在。这种低收入和落后的消费观念,也制约了新型业态的零售业在农村的发展,导致农村新型业态比例低、规模小。同时,原有的个体商贩经营方式陈旧、服务差,使得他们的经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2.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在农村大多数地区,零售业大多是传统的杂货店、夫妻店,经营能力弱,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低。许多地方的“连锁店”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很少真正做到“统一”配送、“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大多数小型店铺“小、乱、低、差”。由于这种“小生产”模式商业的特点,农村零售业根本满足不了农民对商品质优价廉的要求。

3.主体高度分散,产业化水平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瓦解,大量分散的个体商业成为农村市场的主导力量。市场主体的个体化,使得农村零售业的零散度达90%以上,产业竞争力很低,流通方式回归到了商品经营从进到销全过程完全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小农经济方式的个体经营组织,不仅市场竞争力非常薄弱,流通效率低下,最重要的是它不能产生规模效益。主要表现为:没有规模优势,很难从供方得到优惠价格;即使在一些商品的销售旺季,也难以保证稳定的供应。这些均导致了运输、库存、经营费用很高。

4.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疏于管理。由于各乡镇并不重视商业流通,轻商重工倾向较为严重。乡镇规划了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地租收益.但商户进场以后便缺乏管理,更谈不上支持和引导,使得很多农村市场“有场无市”。而且对假冒伪劣、坑害农民的现象打击不力,使农民在消费中一直处于弱势,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福利和品牌产品在农村市场的销售。

5.流通体系不健全,发展潜力有限。地域辽阔、资金缺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技术落后致使农村零售业很难完成畅通的进货和销货运输,更难完成包装、流通加工、仓储等更高要求的物流活动。而且由于农村零售业人才奇缺,营销方式又是城市市场的简单延伸,所以一直处于被动消极的购销状态。同时,农村金融系统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业主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推进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建议

1.重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我国城市消费已渐趋饱和,要扩大内需就必须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发展农村零售业将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会提高乡镇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增加农民的福利。

2.推出适合农村市场的零售业态。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农村市场非常广阔,在业态的选择上应细分市场,对不同地区、地点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条件较好的县镇、中小城镇可以发展大型廉价超市和连锁经营;卫星城镇和城乡接合地区可以发展仓储商店;偏远地区农村可以采用小型便利店方式等。大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市场信息、规模经营和批量定购、成本低廉的优势,到农村开设统一经营、统一配置的便利店或小超市。对于农村的距离限制,可以采用建立连锁店、加盟店等方式。

3.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工作。进入农村市场,首先必须把握农民的消费环境、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特点,瞄准农民需要的商品。零售业应根据农民消费需求的特点,推出廉价、方便、实用、坚固、有信誉的商品,同时尊重农民的偏好,真正为农民服务。农村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走户串门,口头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某家买了什么好东西,很快就能为其他人所知道,并能带动一大批,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提供农民需要的产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社会需求(比如受人尊敬、得到认可的需求)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服务,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与之建立平等、互惠互利的关系。

4.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是农村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须借助执法机关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尤其是工商执法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监管要加强。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不诚信经营的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以保证农村零售业的健康发展。

5.加快农村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县城、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这种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能运用其连锁网络,推动农产品的规模经营和农村产业化生产,解决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发展连锁商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流通体系改造工程,是对农村商业的一次革命和对农村流通网络的重新构造。连锁商业发展不仅能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带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农工贸一体化企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农民的收入。

标签:;  ;  ;  

促进农村零售业发展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